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10頁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其中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關於龍的起源,我也知道一些。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誌。”李雪那原本有些舒緩的表情,一下子又僵硬了起來,將手中的玉石遞給了呂濤:“老公,你看這玉石上刻的這條龍,好像有翼。”

    “有翼的龍,在前古代稱為應龍,”呂濤未接玉石,只是探過了半個腦袋看了一下,很認真回答道。

    “龍就龍唄,哪來那麼多說法?”一旁的李梅,嘴角忍不住都有些抽動起來。一副嚴肅的表情,咆哮著呂濤。美女的脾氣一般都不好,這點呂濤自然深有體會。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受過驚嚇的女人,脾氣會暴躁到難以想像的程度。

    呂濤嘿嘿笑了兩聲,抹了抹手腕,這種白痴話也說得出口。怪她也沒用,李梅只是刑警,畢竟不是一名學者。片刻後,呂濤有些無奈的表情嘆息道:“這你們就不懂了,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像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蛇沒有腳而能飛《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虬龍,無角的叫螭龍。《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這顯然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複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對於龍的主體原形的探討,學者們作過許多有益的研究。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龍即大蛇,蛇即小龍。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併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

    “應龍是怎麼一回事,是會飛的龍嗎?”見呂濤一副嚴肅的表情,李雪微愣,但迅即明白了過來,捂著嘴咯咯笑了起來。自己不是問的廢話嗎?翼,不就要翅膀的簡稱嗎。

    第三百一十章 古玩遺憾事

    第三百一十章 古玩遺憾事

    呂濤笑嘻嘻應了一聲:“有翼的龍稱為應龍。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天哪,這盜墓人這麼有學問,應該比歷史學家還高吧?”李雪的臉一下子苦笑了起來,心中卻沒來由的感覺到一陣舒爽。明亮的眸子中寒光閃過。顯然呂濤剛才的窺視,分毫沒有逃過她的眼睛。

    “歷史學家?”呂濤苦笑一笑,從古到今,若說起強盜賊寇,在世人眼中,歷來個個都是該遭千刀殺、萬刀剮的歹人,乃是極敗壞的惡名,可細論起來,朝臣天子、士農工商,在那三百六十行里,從上到下,哪一處沒有天良喪盡、用瞞天手段行奸使詐的賊子?大盜竊國、中盜竊義、小盜竊侯,成王敗寇,只有最末等的才竊金銀。孰不聞“道不盜,非常盜,盜亦有道,盜不離道”之言,真正在那綠林中結社取利,做分贓聚義勾當的,也向來不乏英雄豪傑,慣做出一些常人難以思量的事業,並非是旁門左道可比。綠林盜中名聲最顯者,莫過“卸嶺群盜”。

    卸嶺其輩或散布天下,或嘯聚山林,拜關帝,並尊西楚霸王為祖師,逢有古墓巨冢,便蜂擁而起,眾力發掘,毀屍平丘,搜刮寶貨,毫釐不剩,專效仿昔時“赤眉”義軍的作為。 試看各朝史上,都少不了卸嶺群賊倒斗發冢的秘聞,倘若說將出來,那些驚心動魄、詭異萬分的行蹤,實不遜於“孫權盜墓”的事跡。卸嶺盜墓皆是聚眾行事,盜取古冢,歷涉險阻危厄,並非僅憑矯捷身手與群盜之力,盜亦有術,卸嶺之術流傳近兩千年。引出許多冠絕古今的奇事,然天下事物興衰有數,卸嶺力士始於漢代,鼎盛於唐宋,末落於明清,至民國時期,終於銷聲匿跡,就此絕了。

    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其術不外乎“望、聞、問、切”四字,四字分八法,各有上下兩道。如“望”之上法,乃為上觀天星、下審地脈;下法觀泥痕、辨草色,其間高下,雖是相去甚遠,卻皆有道,盜墓古術“四門八法”之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1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