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一:(1)
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一:老羅的兩麻袋「釉里紅」瓷片兒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後期,在老北京城的腹地,西起官園東至東四十條,建成了一條橫貫東西的大道——平安大街。這條大街的建成,不僅為古老的北京城增加了一處亮麗的景觀,還「培養」出了一批像我這樣專門收集碎瓷爛瓦的淘寶人。這條大街的地下,興許以前從來沒被挖掘過,竟然出土了那麼多的古瓷碎片,據說令很多的考古工作者都始料不及。
其實這也沒什麼神秘的,出土的碎瓷爛瓦不過都是古人遺留下來的「生活垃圾」,只是這「垃圾」太有意義、太有價值了,每一塊瓷片上都飽含著那個時代的文化信息,讓人著迷,令人對先輩們肅然起敬。
來平安大街淘寶的人,可不是就我一個,八方英雄、四海俠士都雲集於此,常和我在一起的就有老閆、老萬、老李、小張等等……大家都看好這塊寶地,當然不乏想藉此發財的主兒。開始人們是自發地在工地撿瓷片兒,你爭我搶的,常鬧得臉紅脖子粗。
那些幹活的民工就跟看耍猴的似的看我們,說:「你們城裡人是不是吃飽了撐的?下了班不早點兒回家摟著老婆親嘴兒去,沒事跑到這裡撿碎碗茬子,就跟搶金子似的,還打架!有病吧?」
就在大家打成了一鍋粥的當口,我第一個跳出圈兒外,小聲地對民工們說:「他們都沒病,就我有病,我腦袋裡進水啦,這叫『腦積水』。我想請你們幫個忙,挖溝的時候如果挖出了碎碗茬子給我留著,我買!五毛錢一塊,塊兒大的還可以單加錢。」民工們一下子就都樂翻了。
這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人們都說:姓白的這小子難道是三頭六臂?怎麼便宜都讓他一個人給占啦?嘿——原來丫玩兒的是「市場經濟」。於是朋友們就競相效仿,公平競爭,不再為一塊半塊破瓷片打架了。至此,平安大街的建設工地,每逢日落黃昏之際,這裡就變成了「自由市場」,比潘家園都熱鬧。
那年夏天的某個悶熱傍晚,我帶著一幫朋友開著我的那輛破車來到平安大街的工地,發現這裡已經雲集了不少淘寶人。人們你五毛我一塊地正在交易著,買賣做得是熱火朝天。有一位年輕的民工找到我,掏出來一塊瓷片問我要不要,我定睛一瞧,喲!晚明時期天啟年的民窯青花盤子。這盤子的口沿處雖然破損,但盤心兒尚為完好,古樸的筆法繪出了一幅「漁樵耕讀」中的「漁樵」圖案,太吸引人了。
遙想那明末的天啟年間,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朝廷風雨飄搖,這塊破盤子上的寥寥幾筆,卻勾畫出了當時人們企望安定生活的心態。其實後來的崇禎皇帝也看明白了這一點,不是不想給大明朝構建個「和諧社會」,只是積重難返,氣數已盡……您說說,這塊盤子破雖破,可是不是特有歷史價值?特有「教育」意義?我怎能與它失之交臂!
「多少錢?」我問道。
「一張大團結。」(十元錢)
說實在的,我也嫌貴,那時候的十塊錢可是真當錢。民工們也真聰明,價值觀念特別強,昨天還棄之如敝屣的破碗茬子,今兒個就當成了買賣做。唉——沒轍!誰叫我好這口兒呢?於是我一點都沒猶豫,將一張「大團結」遞了過去,買下了這塊我鍾愛的青花瓷片。
哎喲喂,可了不得嘍,這下子可是炸了窩啦,人們立刻就跟我汆兒了,包括我帶來的那幾個朋友在內。
他們指著我的鼻子罵:「小白臉兒,你想幹嗎?你這是攪了大傢伙兒的買賣呀!你這麼捨得給錢,以後大家還怎麼買東西?你這叫哄抬物價知道不知道?!」於是,我的衣服扣子都被人給扯掉了。
怎麼茬兒嘿?想動胳膊根子?想打架?那會兒我年輕氣盛,不懂得「經營之道」不說,而且是一意孤行,就不怕有人敢跟我翻臉,愛他媽誰跟誰!
大傢伙就不言語了,也不理我了,並且從此對我是憎而遠之,我組織的這支「淘寶小分隊」也開始分崩離析,各自為戰了。
看來這事情的確是我的錯,是我擾亂了原本平靜的「市場秩序」。從那個傍晚以後,平安大街出土的碎碗茬子,一夜之間變得是洛陽紙貴、陡漲三番,塊兒八毛的買賣沒人做了,因為民工們普遍認識到了碎碗茬子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
當然,那些捨不得花錢的淘寶人就中途敗下陣來,他們能不恨我嗎?走在拐彎抹角的僻靜地方,沒被人家從背後拍我一板兒磚,算我的命大,或者是人家覺悟高。
淘換瓷片兒的人們不再爭鬥了,但民工們卻打成了「熱窯」。
日日收工回來,他們每人大抵都提溜著一口袋瓷片兒,工棚里偷盜的情況時有發生、械鬥事件亦不罕見。
唉——罪在我也,始作俑者在我也……
我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耐不住寂寞。沒有人跟我玩兒了,這可不成,無奈之中我想起了鄰居老李。
老李者,一文弱書生是也。性情溫和,甚得口碑,亦酷愛收藏。只是他近來身體欠佳,為風濕病所累,行動多有不便。老實講,先前我很少約他出來是嫌他累贅,可見我這人多不是東西了。
我決定帶著老李出征的時候,正趕上平安大街挖到了北京四中的後身兒,即明代的「西什庫」舊址。早有聽說,這西什庫一帶原本是明代皇宮的十大庫房,有瓷器庫、火藥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