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頁

    近年來,青年知識分子出國成風,人才外流的勢頭有增無減。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年知識分子的境遇所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有關。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和上一輩不同,他們有對自身價值的強烈追求,不甘心再走中年人的老路,他們也較少社會和家庭負擔,不像中年人那樣“故土難離”,便不約而同,一走了之。十年浩劫已經造成了嚴重的“青黃不接”,我們又用了十年培養的人才卻紛紛“留洋”,那麼,我們的科技、教育、文化事業將交給誰呢?交給那些棄學經商、“長途販運”、“轉手倒賣”的人嗎?當今世界,“知識爆炸”;明日寰球,群雄競起,若欲取勝,憑的是知識,是智慧!改革大業,千頭萬緒,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改革人的素質,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質量!正如紫陽同志在十三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從根本上說,科技的發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養。”人才的早夭和流失嚴重地威脅著四化大業,一代中青年知識分子的命運影響了兩代人,我們不能以民族的前途作抵押!

    一位做了幾十年統戰工作的老同志對我說:“現在經常開‘三會’:老年人的祝壽會,青年人的歡送會,中年人的追悼會!”  

    這是感慨,還是自嘲?我們的民族富有幽默感,非常善於從生活中捕捉可以寫入《笑林》的素材,但這“三會”的順口溜卻令人無論如何也笑不起來。是啊,我們多麼希望開更多的“祝壽會”,願我們的老一輩科技權威、文壇泰斗、講台宿將、藝術大師都青松不老,壽比南山;願我們的中年知識分子青春常在、生機勃勃,也出現眾多的壽星,將來,都為他們慶祝八十大壽、九十大壽,紀念他們從事某項事業的多少多少周年,那將是知識的大幸,人才的大幸,民族的大幸!

    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知識分子是築成新長城的中流砥柱!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搶救中年知識分子迫在眉睫!

    謹以本篇向英年早逝的中國知識分子、我敬重的兄弟姐妹們致哀,為活著的他們的同代人折福!

    我親愛的讀者:當我拿到這篇報告文學的校樣時,我不得不告訴你們:文中那位大直徑和特大無縫鋼管軋機的發明者高建民,最終沒能逃脫死神的魔掌。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他以四十五歲的年齡與我們永別了。這又是一位在新長征路上為國捐軀的烈士,可惜沒有人給他烈士的稱號。

    ——作者追記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