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隔了幾天又看李仲軒打拳,李仲軒當時對古拳譜“消息全憑後腳蹬”有了領會,正在揣摩全身整體發力的技巧,打拳頻頻發力,很是剛猛,尚雲祥打斷他,說:“動手可以這樣,練拳不是這樣。”
他說練形意拳時,要如捉蝦般,出手的時候很輕快,收手的時候,手上要帶著“東西”回來,這“輕出重收”四字便是練拳的口訣,千金不易。
有一次尚雲祥看人練拳看得高興,兩手抱在額前,渾身左搖右晃,節奏上好像在跟著練拳的人一塊比劃。李仲軒就問他:“老師您在幹嘛?”
尚雲祥答道:“練練熊形!”
形意拳有十二形,從動物動作中象形取意而出的拳法,極為簡練,一式也就一兩個動作。在十二形之外,還有一式叫“熊鷹合形”③。形意拳的所有招式都起源於它,但傳授時往往最後才教,也往往只說“老鷹俯衝,狗熊人立”,是一俯一仰兩種動態連貫。
個別拳師還有獨立的熊形、鷹形,其架式與合演中的熊、鷹略有不同。李仲軒問:“您這也是熊形?”尚雲祥笑了,說:“我這個熊形與眾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樹上蹭痒痒。”
見李仲軒一臉詫異,又說:“你不是喜歡發力嗎?功夫上了後背才能真發力,有人來襲,狗熊蹭痒痒般渾身一顫,對手就出去了(震倒了)。”
與唐維祿一樣,尚雲祥也是一散步就是一天,喜歡到繁華的地方去。李仲軒說:“唐老師喜歡到有樹有草的地方去。”尚雲祥說:“我有我的道理呀。”
馬路上人很多,人人走的方向都不同,正好練“眼觀六路”,而且視線打開了,心態也會隨之開闊,尚雲祥逛一圈繁華鬧市,心情反而會很輕鬆。④
尚雲祥晚年名氣已很大,比武、來訪的人非常多,有時想睡個午覺都不行。一次李仲軒跟隨尚雲祥出門辦事,路上,看到兩三歲的孩子打鬧,尚雲祥就停下來看了半天,還蹲下來伸手逗小孩,李仲軒催促他不要耽誤時間,尚雲祥起身說:“我練拳一生,還不如這倆小孩。”很讓李仲軒莫名其妙。
辦完事後,在回家的路上,尚雲祥說:“古人講,武者不祥。練武人太容易陷進是非中,還不如不學武,就算學了,也最好一輩子默默無聞,有一分名氣,便多一分煩惱。小孩想打就打,打完就沒事了,不是挺令人嚮往的嗎?”
說到這兒,他一拍李仲軒,又說:“看來練拳就得晚上練,讓誰也不知道。”
【注釋:】
『①太極打法五字經訣:
披從側方入,閃展無全空,擔化對方力,搓磨試其功。歉含力蓄使,粘沾不離宗,隨進隨退走,拘意莫放鬆。拿閉敵血脈,扳挽順勢封,軟非用拙力,掤臂要圓撐。摟進圓活力,摧堅戳敵鋒,掩護敵猛入,撮點致命攻。墜走牽挽勢,繼續勿失空。擠他虛實現,攤開即成功。
②八卦掌應敵變化總綱:
動敵之將動,靜敵之先靜,敵剛我柔,敵老我逸,敵退我進,敵動我動,動中觀敵,動中運便,敵來我攻,破攻並進,敵來我解,而後還擊,敵不動我也動。
③光緒二十九年(1903),郭雲深最後一次到山西太谷,與師兄車毅齋等商議十二形拳的排列序次,將龍虎二形作為開始,將鷹熊二形作為結束。龍虎二形把“起落”一分為二,表示演繹,而鷹熊二形把“起落”合二為一,表示歸納。所謂“龍虎為開、鷹熊為合”。自此,龍虎合具形態,而鷹熊成為一招,稱為“鷹熊合形”。
④三性調養法:
何為三性?蓋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此三性為藝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時常觀察,耳中不時常報應,心中不時常驚醒,則精靈之意在我,所謂先事預防,不致為人所算,而先失機之虞也。
此心應事,如快刀斷水,明鏡照物,斯其靈明之得,漸入融和澄潔境界。平日如此使慣熟,則靜坐時,格外清明,功夫易致,所謂煉己必於鬧處也。』
這般清滋味
我年輕時拜師尚雲祥學形意拳,許多年以後,聽說老師的拳法被人們尊為尚式形意。近來有武術愛好者來訪,詢問名為“尚式”,憑的是哪些不同?一時竟找不出簡明詞彙作答。因為當年學拳只求有沒有進益,從未想過這一問題,師徒間閒聊很多,但不曾有尚老師將自己的拳法與別人對比的記憶。
現今人們是如何將尚式形意與別種形意拳作區分,我幾十年一個庸碌閒人,對此毫不知情。根據當年在尚老師身邊的體會,尚式形意的形與意,只能授者身教,學者意會,如果勉強以文字描述,那麼形就是“無形”,意就是“無意”。這不是老和尚打無聊機鋒,而是練武事實。
在形上講,有的武術愛好者,一聽到“尚式形意”,首先認為在架勢上肯定有很大不同,糾纏在“前腳是直的還是歪的?後手是抱在腰前還是跟在肘後?”一類問題上。固然,之所以為尚式形意,招法上肯定有獨到處,但那不是關鍵,它是尚老師練武多年自然形成的,絕不是為了開一派,為了有別而有別。平衡勻稱是人體的本能,對老架勢改得再離譜,打多了也會像模像樣,如果這樣就算開一派,豈不成了玩笑?
尚老師的名言是“練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不去探討架勢背後的道理,眼光局限在架勢里,就是刻舟求劍。有人從力學角度分析尚式形意的架勢,認為改動是為了發力更為合理,或是根據尚老師的體型,認為變招是為了適合矮胖人,此說或許有它的道理,可惜尚式形意用勁不用力,從力學上分析,是錯動了腦筋。
從打法的角度去分析,如燕形,別派用的是肩,尚式用的是腿,打擊部位不同,當然姿勢不同。其實,尚式形意的一個燕形打出來,用用肩,又有何不可?它又不是拳擊,下鉤拳只能擊下巴,刺拳只能擊面。一個姿勢擺出來,從頭到腳都能打人,一個姿勢頂一百個姿勢用,這才是形意拳,否則光憑五行十二形那幾個姿勢,又怎麼能成為三大內家拳之一?
而且凡形意拳,一個姿勢都有練法、打法、演法三種變化,書本上沒有,只有拜師後,才能知道周全。書上所謂的固定套路,往往是打法、練法、演法混淆在一起,湊成一套,以它去比較尚式形意的異同,又如何能識別得清楚?比如有的拳譜上的劈拳起手式,是用後手摩擦前手小臂內側,此處有經絡,摩擦起來有健身作用,是練法之一;再如前臂高探平展,兩手慢慢回收,都是在健身,沒法用於比武的。要比較,得三法對三法地比,頗為繁複,本文就不作此工作了。
那麼究竟尚雲祥“用勁不用力”的“勁”是何物?無法直接說清,只能藉助於比喻。用力好比用一個指頭打人,用勁好比用整個拳頭打人——還是說不明白,只好再舉例:形意拳古譜上有一句赫赫有名的歌訣“消息全憑後腳蹬”,如果理解成以蹬腳跟發力出拳,十個人練十個人會震得後腦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