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頁

    下面的是怪話,只說一遍,權且一聽。假想有個泥巴小人,鑲在遠處的風景里,只是略具人形,有個大概的胳膊腿,但是要有五官,有五官就有靈氣。

    這個泥巴小人懸在半空,它的眼睛和你的眼睛是平齊的。你睜眼閉眼都可以,只要動上心思,讓這個泥巴小人打起拳來。打起拳來,連泥帶水的,這塊泥巴時而黏膩,時而松滑。

    這是做白日夢,小人是假的,但你又能感到泥巴由黏膩變松滑,由松滑變黏膩,又很真。這便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了,假亦真來真亦假。

    形意拳是“有感而發,隨感即應”,練出了初步的勁道後,要趕緊往“敏感”轉化,否則便練偏了,泥巴小人是敏感的練法。形意的劍法名“六部劍”,便是在四維上下里找感應。

    六部劍沒有招式,如果非要說招式,就套上五行拳的拳招,來蒙蒙外人。六部劍不要求站姿,立正的樣子就可以了,只是在拔劍的時候有一點講究。拔劍的瞬間,要感受到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了,周身都在聽附近的動靜,能聽得遠,當然更好。

    六部劍如老道作法,將劍探到空中,上下左右前後地慢慢划動。那個泥巴小人,此時要黏在劍尖上,要想著,它比你敏感十倍,探測著周圍。  

    如此這般地劃圈,泥巴小人不知道怎麼回事,變成了塊翡翠,晶瑩透亮。再繼續劃圈,在劍尖上的翡翠小人,轉瞬間變成了一星劍光,劍光鮮亮潤澤,隨著劍的划動,在劍脊上來回滑動。

    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附近沒有動靜,劍光就是流暢地來回滑動,如果略有動靜,劍光如同人的脈搏般,會很輕微地跳一下。如果周圍的動靜異常,不管遠近,劍光都一下出去了,心思不要跟著劍光走,只要用整個身體去聽劍光的回聲,就行了。

    用整個身體去聽——對此,常人也有體會,比如第一次擁抱女人時,會感覺非常異樣,那就是用整個身體聽了一下。以後往往沒這感覺了,因為不慎重了,所以就不敏感了。又歡喜又害怕,這是出敏感的狀態。

    練此劍法,要像小孩做遊戲般,鄭重其事。女孩給布娃娃看病,能在布料上摸出心跳來,男孩扛木頭槍,能扛出鋼管的重量來。六部劍太怪了,不好理解,只當是個遊戲吧。

    六部劍的收勢,是將劍插回劍鞘,此時丹田小腹中要微微吸一口氣,全身的毛孔也收斂了。劍身完全入鞘時,要想像劍柄仿佛是自己的師傅,非常恭敬,如同師傅真在。懷著恭敬之心,將劍在牆上掛好,才算完畢了。

    另有三個小玩意,可以融在上面一套中練,也可以專門單練。  

    一、泥巴小人在劍尖上,很黏,甩也甩不掉。轉劍時要時不時地兩膝一頓,看看能不能把它震掉,兩膝一頓,是半步崩的樣子,結果任你怎麼震也震不掉。

    二、翡翠小人在劍尖上,很滑,太容易掉了。轉劍時要時不時地調調手腕,以免掉下來,緊急時,手腕子要抖的,是轉環崩的樣子,結果有驚無險,就算掉了,也要能把它在半空中撈起來。

    三、劍掛在牆上,自然地傾斜,猶如北斗七星斜掛在天上。掛好劍後,自身就成了北極星,是七星的中心,不管走到哪裡,牆上的劍都要跟著你轉。有時能帶動掛劍的整面牆一塊轉,有時只是劍轉。

    這都是精神飽滿、內氣充沛時的遊戲,如果身體有病、精神萎靡,就玩不起了,一玩便傷。不管劍法多麼奇怪,最後都要回到五行拳中來。練形意始終以五行拳為主,便不會有偏差了。

    【注釋:】

    『①光緒十四年(1888),李洛能八大弟子之一的車毅齋在天津以形意劍術擊敗日本武林高手板山太郎,名聲大震,清政府特授予“花翎五品軍功”,以示嘉獎。

    ②指的是在1900年6月,八國聯軍進北京期間。之前李存義帶尚雲祥在河北、天津戰場殺敵,李存義在《形意真詮》序言寫道:  

    余自學形意拳以後,入鏢業謀生,兼授門徒。於庚子之役親率門人參加張德成、劉十九等人所組之義和團,抗拒洋鬼子侵略軍於天津老龍頭火車站。我們用單刀劍戟殺敵,洋人望風披靡,實仗練形意拳之功和膽壯氣盛勢雄,乃能視敵如草芥也。

    《辛丑條約》簽訂後,李存義受到清廷通緝,潛逃。

    ③1900年,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犯以及大沽炮台被攻占的消息傳到北京,激起民眾的無比憤怒。民眾先後將在京挑釁殺人的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和德國公使克林德處死。

    《辛丑條約》中規定了“嚴刑懲凶”,曾多次指明索取人頭。按照條約規定,清政府派親貴那桐到日本,以謝書記官彬山彬被殺之罪。

    李老形容李存義、尚雲祥殺日本使館的人,是刺殺,不是聚眾處死。彬山彬的具體死亡方式?李存義、尚雲祥師徒與此有何關聯?待考證。

    ④何為六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陰外陽,內外貫為一氣也。最為要者,前後各六勢,勢變為十二勢(即十二形也),十二勢仍歸於一勢(即一氣也),且又有剛柔之分也。剛者在先,固徵其異,柔者在後,尤寄其妙。亦由顯入微,由粗得精之意也。(摘自《曹繼武十法》)』  

    我與日月同

    形意拳是“事少而功多”,方法簡單而功效大。熊形理順臂、肩、頭三者的關係,先找一個西瓜,單手托在右肩上。右手臂摟著,要防止西瓜滾落,手心和肩頭要相互照應。

    找到這個體會後,就把真西瓜去了,摟著個空氣的西瓜,掌心對著肩井穴,掌根對著耳朵,這樣腕部就有了一個弧度,自然地向里。

    肩膀和手心一照應,大臂、小臂就繃圓了,肘尖不能揚起,要如弓上的箭,在勁上縮著。要體會出空氣西瓜的重量,肩和手心細微地控制著它。

    右肩上的空氣西瓜有了真實的重量,身體為了維持平衡,左邊的腋窩就張開了。腋窩的開張,是用拳的關鍵,張開不是無限度,如狗熊夾玉米棒子。

    左胳膊是斜垂著的,腋窩一張,手就抬起來,再一夾,手就向前了。狗熊掰棒子,隨夾隨掉,所以腋窩的開張也是很靈活的。如果把夾、張做快了,或者說把腋下的玉米棒子擰一下,拳勁就旋起來了,練好了這感覺,整條胳膊就活了,打拳就能拐彎。

    熊形是左右互換,也就是西瓜和玉米棒子互換。練了熊形,自然就能對“轉環崩”(崩拳的一種)有感悟的,我們的拳是一個拳補充另一個拳,一個拳里有所有的拳。西瓜和玉米棒子,我們叫“虛運一個形”。其實這秘密,王獻之早就講出來了。  

    王獻之在寫字時,王羲之從後面過來,猛地抓他的筆桿,竟然沒有抓動,王羲之就說這個兒子掌握了書道的秘密。

    書法握筆,指頭在筆桿上使力,反而使不出力量來。手心要像握著一個雞蛋,下筆時催動這個虛運出來的雞蛋,字方能力透紙背,如有神助。

    不是說王獻之寫字死扣筆桿,幾根指頭是抵不住王羲之奮力一拔的力量的,而是說王獻之手心虛運出一個形,這個形有了實感,手中的筆別人就拉扯不走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