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9頁

    這一類的盟書,開頭往往會提到「自質於君所」——「質」字可以通「贄」,《六書故·動物四》:「質,亦作贄,通作摯,」意即見面禮,無論是定親還是拜會,都要帶上一些禮物,周人常用大雁,是謂贄。據《〈侯馬盟書〉叢考》:「『自質於君所』的『質』,它的本義是指盟誓時參盟人對鬼神所奉獻的各種信物。如《國語·晉語》:『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沉璧以質。』註:『質,信也。』又《國語·魯語》:『質之以犧牲。』註:『質,信也,謂使之盟,以信其約也。』但是,在盟書中,不僅僅是這個意思,還包括把自己『委質』於新君,自獻其身,表示永不背叛的意思。」878

    應該就是經過這樣的發展,「質」就漸漸從大雁變成了人,於是又有了後來所謂的「人質」——即「以人為質」。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這種以人為質的事情幾乎也一樣淵源、一樣發生、一樣演變著,「委質」的儀式被譯為「臣服禮」——法國年鑑派史家布洛赫在其為「封建社會」這一概念率先定性的《封建社會》一書中這樣寫道:

    可以設想,兩個人對面而立,其中一方願意為人效勞,另一方則願意或渴望接受他人的效勞;前者合掌置於另一人雙手中——這便是服從的簡單象徵。這種服從的意義有時進一步由一種跪拜姿勢加以強化。同時,先伸出雙手的人講幾句話即一個非常簡短的宣言,承認自己是面對著他的這個人的「人」。然後主僕雙方以唇相吻,表示雙方的和諧和友誼。……  

    臣服禮這種形式不帶有基督教的痕跡,這種缺漏大概可以解釋為:它所表達的象徵意義源自久遠的日爾曼社會。對於一個除非由上帝作保便將一種誓言視為無效的社會來說,這種缺漏已逐漸變得不能接受。就其形式而言,臣服禮本身從來沒有改變,但從加洛林時代起,顯然又加入了第二種基本上為宗教性的儀式:新產生的附庸將手置於聖經或聖物上,宣誓忠於主人。……

    所以,臣服禮經歷了兩個階段,但這兩個階段的重要性則不相同。因為效忠行為中沒有特別的東西。在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懷疑猜忌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訴之神的仲裁似乎是少數行之有效的約束性措施之一,所以有很多原因要求效忠宣誓頻繁進行。……879

    如果「訴之神的仲裁似乎是少數行之有效的約束性措施之一」,那麼,當現實性的考慮呈現出壓倒性的優勢的時候,這一約束措施在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里究竟能發揮多大的約束力呢?另一個問題是:如果這一約束已經多次被現實證明為軟弱無力的時候,除了人質之外,還能有什麼替代措施嗎?

    的確,如果僅僅是雙方立約,就像魯隱公和邾儀父這樣的,鬼神不大靠得住了,周天子也起不到實際作用了,能夠維護約信的大約就只剩下一個「儀式化」了。

    「儀式化」,也可以稱之為形式主義,古老的周禮就深得這一形式主義的精髓——直觀來看,所謂周禮,所謂被孔子那麼心嚮往之的周禮,很多內容也無非是穿衣戴帽而已,當然,這個穿衣戴帽可不比現代人,而是有著無數複雜繁瑣的細節講究。形式主義具有很強的功能意義,比如,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萎靡不振,最簡便的一個解決辦法是:穿一身漂亮的運動裝。因為每天的著裝都會給人一種心理暗示,服裝的氣質會逐漸地影響到著裝者的氣質,  

    對比一下就更明顯了。一位女性,穿西服裙的時候,上樓梯一般都會一步一個台階,動作幅度被儘量縮小,這無論給別人還是給自己都會造成一種拘束、文雅的心理暗示,可如果換成運動裝,上樓梯自然腳步輕快,造成的心理暗示就是青春朝氣型的。

    常見的例子還有:一般行業的窗口性職員(如商場售貨員、飯館服務員、銀行前台),大多通過統一著裝來消弭個性,營造出一種整體形象,但創意行業很少有此要求,其寬泛的規章制度,使大家儘量個性張揚。

    同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起名字也是這個道理。這些心理暗示和古老的周禮其實同出一源,如果人的一生都被嚴格限制在規定的等級之內(表現為服裝、色彩等等),他的心理和行為自然會受其影響。近代顯例,如日本明治維新,在睦仁天皇的登基大典上,禮服由唐裝一變而為西服。康有為論及此事,認為日本當時西法改制並未大獲人心,於是改革者試圖以服裝之變來影響人心之變。880宋恕論當時中國的政治改革,甚至認為改穿西服才是首務當中的首務。881

    綜上,帶來這種種心理暗示的力量,可以稱之為「儀式力量」,它的另一層重要意義就是起到一種座右銘或戒指的功效,總之,是負責不斷提醒當事人的。這和人類記憶力的特點緊密相關,因為「每當人們認為有必要留下記憶的時候,就會發生流血、酷刑和犧牲」,例證是「那最恐怖的犧牲和祭品(諸如犧牲頭生子),那最可怕的截肢(例如閹割),那些所有宗教禮儀中最殘酷的儀式……」,理由是「疼痛是維持記憶力的最強有力的手段」。882——尼採在《論道德的譜系》一書中如是說,聯繫到這裡所講的會盟,「流血、酷刑和犧牲」卻是非常準確地形容了那些被割了耳朵的牛,當然,在更原始的情境中,當事人要割傷的往往是自己的身體(現代社會依然流行的文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一傳統的遺存)。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