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54頁

  

    1147 [清]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一,《金聖歎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三卷,第287頁。

    1148 約翰·哈蒙德(John S. Hammond),拉爾夫·基尼(Ralph Keeney),霍華德·雷法(Howard Raiffa):《決策中的陷阱》,《商業評論》,2006年第2期。

    1149 [美]S.E. Taylor L.A. Peplau D.O. Sears:《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10th Edition, 2000),謝曉非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36-237頁。

    1150 [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是器乃太叔居京而作,其為周器無疑。(《鍾鼎款識》)右髙三寸九分,耳髙一寸,闊八分,深二寸二分,口徑三寸四分,腹徑四寸四分,容一升,重一斤十有三兩,三足,銘四字。案:《春秋?隱公元年》書鄭伯克段於鄢,蓋鄭伯者,鄭莊公也。莊公弟有曰共叔段者,嘗請京,使居之,因謂之京城大叔。則大叔者,莊公之弟耳。大叔強跋,遂繕甲兵以襲鄭,而公伐京焉。大叔入於鄢。公又伐鄢。故《春秋》書其惡以為昆弟之戒,而詩人有曰《大叔于田》以刺其多才而好勇者是然。則是器乃大叔居京而作之耳,其為周器可知。(《博古圖》)卷十一:右通蓋高六寸二分,深三寸,口徑長六寸八分,闊五寸,腹徑長七寸一分,闊五寸三分,容四升,共重五斤十有二兩,兩耳,四足,銘十一字。案:《春秋?隱公元年》經書鄭伯克段於鄢。《左傳》言: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姜氏愛叔段,請京邑,使居之,因謂之京城太叔者,疑出於是也。諸簋銘款有言旅簋,有言寶簋,而此曰饗者,因饗禮以錫其器,若肜弓言一朝饗之者也。(《博古圖》)  

    1151 《左傳·昭公元年》: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皙盛飾入,布幣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

    1152 [清]惠棟《九曜齋筆記》「經術」條:「潛邱語:以《禹貢》行河;以《洪範》察變;以《春秋》斷獄,或以之出使,以《甫刑》挍律令條法;以《三百五篇》當諫書;以《周官》致太平;以《禮》為服制,以興太平。斯真可謂之經術矣。」

    1153《漢書·武五子傳》:初,賀在國時,數有怪。嘗見白犬,高三尺,無頭,其頸以下似人,而冠方山冠。後見熊,左右皆莫見。又大鳥飛集宮中。王知,惡之,輒以問郎中令遂。遂為言其故,語在《五行志》。王卬天嘆曰:「不祥何為數來。」遂叩頭曰:「臣不敢隱忠,數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說。夫國之存亡,豈在臣言哉?願王內自揆度。大王誦《詩》三百五篇,人事浹,王道備,王之所行中《詩》一篇何等也?大王位為諸侯王,行污於庶人,以存難,以亡易,宜深察之。」

    1154《漢書·儒林傳》:王式字翁思,東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許生。式為昌邑王師。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亂廢,昌邑群臣皆下獄誅,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以數諫減死論。式系獄當死,治事使者責問曰:「師何以無諫書?」式對曰:「臣以《詩》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嘗不為王反覆誦之也;至於危亡失道之君,未嘗不流涕為王深陳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亡諫書。」使者以聞,亦得減死論,歸家不教授。  

    1155 [清]陳廷敬《午亭文編》卷二十八:吾觀《叔于田》二篇之詩,而嘆其上驕下諂,國無道之甚也。三代之衰也,善惡賞罰不明乎上,而是非毀譽之在下者恆得而別白之,蓋猶直道在人心,而公議在人口也。若叔段者,不義而得眾,而國人之美之者,以其弋獵馳騁,舉火暴虎,飲酒服馬之事競為諛悅,而無復三代之遺風。叔雖欲不為亂,豈可得哉?

    1156 《榖梁傳·昭公八年》:秋,蒐於紅。正也。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

    1157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註疏·夏官司馬·大司馬》: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陳。〇以旗者,立旗期民於其下也。兵者,守國之備。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設,因蒐狩而習之。凡師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習戰也。四時各教民以其一焉。春習振旅,兵入收眾專於農。

    1158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版27,釋文55。另參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中華書局,1997年,第168-170頁,第202-203頁。趙英山:《古青銅器銘文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七十二年,第一冊,第163-176頁。

    1159 《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  

    1160 各典籍記載互有出入,如《左傳·隱公五年》載「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公羊傳·桓公四年》載「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榖梁傳》載「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諸家注釋也各不相同。

    1161 藍永蔚:《春秋時期的步兵》,中華書局,1979年,第211頁。

    1162 《左傳·成公十三年》。另參《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5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1147 [清]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一,《金聖歎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三卷,第287頁。

    1148 約翰·哈蒙德(John S. Hammond),拉爾夫·基尼(Ralph Keeney),霍華德·雷法(Howard Raiffa):《決策中的陷阱》,《商業評論》,2006年第2期。

    1149 [美]S.E. Taylor L.A. Peplau D.O. Sears:《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10th Edition, 2000),謝曉非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36-237頁。

    1150 [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是器乃太叔居京而作,其為周器無疑。(《鍾鼎款識》)右髙三寸九分,耳髙一寸,闊八分,深二寸二分,口徑三寸四分,腹徑四寸四分,容一升,重一斤十有三兩,三足,銘四字。案:《春秋?隱公元年》書鄭伯克段於鄢,蓋鄭伯者,鄭莊公也。莊公弟有曰共叔段者,嘗請京,使居之,因謂之京城大叔。則大叔者,莊公之弟耳。大叔強跋,遂繕甲兵以襲鄭,而公伐京焉。大叔入於鄢。公又伐鄢。故《春秋》書其惡以為昆弟之戒,而詩人有曰《大叔于田》以刺其多才而好勇者是然。則是器乃大叔居京而作之耳,其為周器可知。(《博古圖》)卷十一:右通蓋高六寸二分,深三寸,口徑長六寸八分,闊五寸,腹徑長七寸一分,闊五寸三分,容四升,共重五斤十有二兩,兩耳,四足,銘十一字。案:《春秋?隱公元年》經書鄭伯克段於鄢。《左傳》言: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姜氏愛叔段,請京邑,使居之,因謂之京城太叔者,疑出於是也。諸簋銘款有言旅簋,有言寶簋,而此曰饗者,因饗禮以錫其器,若肜弓言一朝饗之者也。(《博古圖》)  

    1151 《左傳·昭公元年》: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皙盛飾入,布幣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

    1152 [清]惠棟《九曜齋筆記》「經術」條:「潛邱語:以《禹貢》行河;以《洪範》察變;以《春秋》斷獄,或以之出使,以《甫刑》挍律令條法;以《三百五篇》當諫書;以《周官》致太平;以《禮》為服制,以興太平。斯真可謂之經術矣。」

    1153《漢書·武五子傳》:初,賀在國時,數有怪。嘗見白犬,高三尺,無頭,其頸以下似人,而冠方山冠。後見熊,左右皆莫見。又大鳥飛集宮中。王知,惡之,輒以問郎中令遂。遂為言其故,語在《五行志》。王卬天嘆曰:「不祥何為數來。」遂叩頭曰:「臣不敢隱忠,數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說。夫國之存亡,豈在臣言哉?願王內自揆度。大王誦《詩》三百五篇,人事浹,王道備,王之所行中《詩》一篇何等也?大王位為諸侯王,行污於庶人,以存難,以亡易,宜深察之。」

    1154《漢書·儒林傳》:王式字翁思,東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許生。式為昌邑王師。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亂廢,昌邑群臣皆下獄誅,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以數諫減死論。式系獄當死,治事使者責問曰:「師何以無諫書?」式對曰:「臣以《詩》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嘗不為王反覆誦之也;至於危亡失道之君,未嘗不流涕為王深陳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亡諫書。」使者以聞,亦得減死論,歸家不教授。  

    1155 [清]陳廷敬《午亭文編》卷二十八:吾觀《叔于田》二篇之詩,而嘆其上驕下諂,國無道之甚也。三代之衰也,善惡賞罰不明乎上,而是非毀譽之在下者恆得而別白之,蓋猶直道在人心,而公議在人口也。若叔段者,不義而得眾,而國人之美之者,以其弋獵馳騁,舉火暴虎,飲酒服馬之事競為諛悅,而無復三代之遺風。叔雖欲不為亂,豈可得哉?

    1156 《榖梁傳·昭公八年》:秋,蒐於紅。正也。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

    1157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註疏·夏官司馬·大司馬》: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陳。〇以旗者,立旗期民於其下也。兵者,守國之備。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設,因蒐狩而習之。凡師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習戰也。四時各教民以其一焉。春習振旅,兵入收眾專於農。

    1158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版27,釋文55。另參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中華書局,1997年,第168-170頁,第202-203頁。趙英山:《古青銅器銘文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七十二年,第一冊,第163-176頁。

    1159 《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  

    1160 各典籍記載互有出入,如《左傳·隱公五年》載「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公羊傳·桓公四年》載「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榖梁傳》載「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諸家注釋也各不相同。

    1161 藍永蔚:《春秋時期的步兵》,中華書局,1979年,第211頁。

    1162 《左傳·成公十三年》。另參《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8be7dd3972902', //下一章id nextId :'82f0f490a388d' }; book.chapterUrl = '/book/107542/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107542.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