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至於生稱諡的例子,《左傳·昭公二十年》載「衛侯賜北宮喜諡曰貞子,賜析朱鋤諡曰成子,而以齊氏之墓予之」,聯繫上下文來看,北宮喜等人剛剛為衛侯立了大功,所以因功而獲賞,並非因死而賜諡。杜預注也說:「皆未死而賜諡及墓田,傳終而言之」,所以這一例常被作為春秋時代生稱諡的證據。
但是,疑雲又起,阮元校十三經比對其他版本,認為杜預注釋里的「皆未死而」應作「皆死」,這一來意思就完全反過來了。575另外,無論取哪個意思,杜預也沒有給出什麼依據。楊伯峻的注釋則回到了生稱諡的說法,證之以洹子孟姜壺銘,這似乎就有了較大的說服力了。576
楊伯峻的論據詳見於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洹子孟姜壺跋》,後者的論據則見於《史記·田敬仲世家》,田成子施惠於民,大斗放貸小斗收,在齊國很得民心,於是民間唱起了這樣的一首讚歌:「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楊樹達以為,這首民歌正是當時的齊國人對田成子的歌頌之詞,既然歌中唱到了田成子,可見田成子在活著的時候就有了這個諡號,況且歌中「芑」字與「子」字押韻,更是確證。577
但這個論證卻有幾分可疑。首先,史官追記久遠的歌謠,未必能得其真,如《韓非子·外儲說》同樣記載這則歌謠,詞句卻是:「謳乎其已乎,苞乎其往歸田成子乎!」再如《史記》載有關淮南王劉長的歌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578自是押韻,而高誘《淮南鴻烈解序》卻作「一尺繒,好童童;一升粟,飽蓬蓬;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文辭有異,卻一樣是押韻的。究其原因,一是可能流傳有異,二是可能著作之人追記之時加了潤色,579故而以此為證是很缺乏說服力的。
再者,對於這類的所謂生稱諡,趙翼和顧炎武早有考釋,趙翼《陔餘叢考》舉過好幾個同類的例子,說明這種「生稱諡」的情況屬於古代史官的追記之誤。比如《左傳·隱公四年》載衛國州吁篡位,擔心政權不穩,州吁的同黨石厚就此向父親石碏請教,石碏讓他們打通陳桓公的關係。陳桓公明明還活著,而《左傳》中石碏的措辭卻是「陳桓公方有寵於王」;《吳越春秋》載伍子胥對楚平王的使者說:「告訴你們平王,如果不想亡國,就把我的父兄放了!」伍子胥的原話直稱平王,而楚平王當時也明明還在世的;《戰國策》載齊國使者聘問趙威后,說「臣奉使使威後」,這是當著趙威后的面稱呼她的諡號;《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稱帝後,見父親的時候仍行家人之禮,劉父有個家臣勸劉父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高祖雖然是您的兒子,但他是人主,您是人臣,哪能讓人主拜人臣呢?」這位家臣的話里是直稱劉邦為「高祖」的……趙翼的解釋是:古人追敘歷史,辭達而已,遣詞造句不像後人那麼嚴密。580
顧炎武《日知錄》也舉了大量的例證,田成子歌謠也在其中。顧也同樣論說這類生稱諡的現象屬於史官追記之誤,前人敘事不如後人那樣嚴謹。《日知錄集釋》引錢氏的評語,認為史家記事最早出現生稱諡的就是《左傳·隱公四年》石碏的那句「陳桓公方有寵於王」,《左傳》這樣的經典尚且出現這樣的漏洞,其他諸子雜記里的同類錯誤就更多了。581
以上趙翼、顧炎武的論證已經足以動搖楊樹達和楊伯峻的生稱諡之說,但諡法的來龍去脈仍然疑雲密布。
(2)諡法與禁忌
無論如何,至少從明確可考的歷史來看,諡法的產生確實或多或少起到了一些懲惡揚善的作用,稍微好些面子的國君有誰希望自己背上一個千古惡諡呢?但值得懷疑的是:《逸周書·諡法解》和《白虎通·諡》的那些解釋究竟是在闡明一種制度的真實原委,還是在一種制度已然悄悄成型並逐漸發展之後而被附麗上的一些華麗解說?——正如汪受寬所謂「如果說,初期的諡法,不過是人們讚美先人、寄託哀思、詛咒惡人的一種辦法,那麼,從孔子開始,儒家就有意識地把諡法作為以禮教褒貶人物,挽救引導社會風氣,調整人際關係的手段」?582
正所謂「好惡者,先王制禮之大原也」,583至少,諡法除了上述之外還有著另外一層涵義(也許是更為本質的涵義),即人們在心理上對「名字」的神秘感。在這層意思上,「諡」和「諱」或許正是一事的兩面。
《禮記·曲禮上》有「卒哭乃諱」。所謂「卒哭」,是一種祭祀禮儀的名稱,是人死下葬之後的最後一次祭禮,而後便將死者的神靈附於祖廟,「以諱事神」,從此不再提起死者的名諱,而以鬼神事之。現在很多地方仍有祈求「列祖列宗在天保佑」的風俗,也一樣不會對歷代祖先指名道姓。
和後人的習以為常不同,這樣一種對名諱的禁忌顯然帶有宗教的意味——如涂爾幹所說:「倘若沒有禁忌,倘若禁忌沒有產生相當大的作用,那就不會有宗教存在。」584涂爾幹化繁為簡:「無論這些禁忌有多麼複雜,最終都可以歸納成兩種基本形式,它們統攝並支配著禁忌體系。」第一種形式是:宗教生活和凡俗生活不能同在一處(這就產生了教堂、修道院和寺廟之類的場所);第二種形式是:宗教生活和凡俗生活不能同時並存(這就產生了宗教節日)。585從這個歸納來看,周人的「以諱事神」就是把名諱與諡號分別對應於宗教生活和凡俗生活,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應用特定的稱謂。——諡號原本當是宗教範疇里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