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9頁

    664 參見[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隱公問羽數》。

    665 詳見王玉哲:《周公旦的當政及其東征考》,《古史集林》,中華書局,2000年。

    666 《明史·方孝孺傳》: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667 [美]汪榮祖:《史傳通說——中西史學之比較》,中華書局,2003年,第30頁。

    668 參見張濤:《東漢的經學與史學》,《秦漢史論叢》第6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47頁:張采田曾嘆道:司馬遷以後,「道統既異,官亦無足重輕矣。史學之亡,蓋在斯時乎?故論古史,當始於倉頡,而終於司馬遷。《史記》一書,上以結藏室史派之局,下以開端門史統之幕。自茲以後,史遂折入儒家,別黑白而定一尊。」那些要求客觀反映歷史事實,對經學宗旨和御用史學有所不滿的學者,是不可能有修史之權的。

    669 [清]浦起龍《史通通釋》卷十三:此等書,怒其非聖無法而嚴為擯者,誼人之辭也;會其讀史寄憤而懸為解者,曉人之辭也。  

    670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三「史通」條,《嘉定錢大昕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51-352頁:劉知幾沉潛諸史,用功數十年,及武后、中宗之世三為史官,再入東觀,思舉其職,既沮抑於監修,又見嫉於同列,議論鑿枘,不克施行,感憤作《史通》內外篇。當時史局遵守者不過貞觀所修晉、梁、陳、齊、周、隋六史之例,故其書指斥尤多。但以祖宗敕撰之本,轍加彈射,又恐讒謗取禍,遂於遷、固以降,肆意詆排,無所顧忌,甚至疑古惑經,非議上聖,陽為狂易辱聖之詞,以掩蓋詆毀先朝之跡。恥巽辭以諛今,假大言以蔑古。置諸外篇,竊取莊生《盜跖》之義。……

    671 [宋]歐陽修《春秋論》,《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第305頁:孔子,聖人也,萬世取信,一人而已。若公羊高、榖梁赤、左氏三子者,博學而多聞,其傳不能無失者也。孔子之於經,三子之於傳,有所不同,則學者寧舍經而從傳,不信孔子而信三子,甚哉其惑也!經於魯隱公之事,書曰「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其卒也,書曰「公薨」,孔子始終謂之公。三子者曰:非公也,是攝也。學者不從孔子謂之公,而從三子謂之攝。

    672 [明]焦竑《澹園集》,中華書局,1999年,第299-300頁:夫聖人之作經,豈冀有三子者為之傳耶?無「三傳」,經遂不可明耶?善乎趙鵬飛之言:「學者當以無傳求《春秋》,不可以有傳求《春秋》。」得之矣。  

    673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曾子問》鄭玄註:攝主,上卿代君聽國政。

    674 《禮記·檀弓》: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於冢宰三年。

    675 [宋]蘇軾《論魯隱公》,《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第143-144頁:魯隱公元年:「不書即位,攝也。」公子翬請殺桓公,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翬懼。反譖公於桓。而使賊殺公。歐陽子曰:「隱公非攝也,使隱而果攝也,則《春秋》不書為公。《春秋》書為公,則隱非攝無疑也。」蘇子曰:非也,《春秋》約之信史。隱攝而桓弒,著於史也詳矣。周公攝而克復子者也,以周公薨,故不稱王。隱公攝而不克復子者也。以魯公薨,故稱公。史有諡,國有廟,《春秋》獨得不稱公乎?

    然則隱公之攝也,禮歟?曰:禮也。何自聞之?曰:聞之孔子。曾子問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土從攝主,北面於西階南。」何謂攝主?曰:古者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世子未生,而死,則其弟若兄弟之子次當主者為攝主。子生而女也,則攝主立;男也,則攝立退。此之謂攝主。古之人有為之者,季康子是也。季桓子且死,命其臣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則以告而立之。女也,則肥也可。」桓子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載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遺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則以告於君與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康子請退。康子之謂攝主,古之道也。孔子行之。自秦、漢以來,不修是禮也,而以母后攝。孔子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使與聞外事且不可,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而況可使攝位而臨天下乎?女子為政而國安,惟齊之君王后,吾宋之曹、高、向也。蓋亦千一矣。自東漢馬、鄧,不能無譏。而漢呂后、魏胡武靈、唐武氏之流,蓋不勝其亂。王莽、楊堅遂因以易姓。由是觀之,豈若攝主之庶幾乎!使母后而可信也,則攝主何為而不可信。若均之不可信,則攝主取之,猶吾先君之子孫,不猶愈於異姓之取哉!

    或曰:君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三年,何用攝主?曰:非此之謂也,嗣天子長矣,宅憂而未出令,則以禮從一作設冢宰。若太子未生,生而弱未能君也。則三代之禮,孔子之學,決不以天下付異姓,其付之攝主也,夫豈非禮,而周公行之歟?故隱公亦攝主也。

    鄭玄,儒之陋者也。其傳攝主也,曰:「上卿代君聽政者也。」使子生而女,則上卿豈繼世者乎?蘇子曰:「攝主,先王之令典,孔子之法言也,而世不知;習見母后之攝也,而以為當然。故吾不可不論,以待後世之君子。」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