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1268 [美]喬·薩托利:《民主新論》(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ted, by Giovanni Sartori, 1987),馮克利、閻克文/譯,東方出版社,1998年,第320-321頁。
1269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婉玲/譯,商務印書館,1962年,第94-95頁。
1270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聯書店,2005年,第70頁。
1271 《韓非子·內儲說上》:魏王謂鄭王曰:「始鄭、梁一國也,已而別,今願復得鄭而合之梁。」鄭君患之,召群臣而與之謀所以對魏,鄭公子謂鄭君曰:「此甚易應也。君對魏曰:以鄭為故魏而可合也,則弊邑亦願得梁而合之鄭。」魏王乃止。
1272 《白虎通義·三正》: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襲也。明受之於天,不受之於人,所以變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故《大傳》曰:「王者始起,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也。是以禹舜雖繼太平,猶宜改以應天。王者改作,樂必得天應而後作何?重改制也。《春秋瑞應傳》曰:「敬受瑞應,而王改正朔,易服色。」《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民也。」
1273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組,織組也。
1274 《呂氏春秋·先己》:《詩》曰:「執轡如組。」孔子曰:「審此言也,可以為天下。」子貢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謂其躁也,謂其為之於此,而成文於彼也。」聖人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故子華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淵成而魚鱉安矣,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1275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御眾有文章,言能治眾,動於近,成於遠也。箋云:碩人有御亂、御眾之德,可任為王臣。……正義曰:言碩人既有武力,比如虎,可以能御亂矣。又有文德,能治民,如御馬之執轡,使之有文章,如織組矣。以御者執轡於此,使馬騁於彼;織組者總紕於此,而成文於彼,皆動於近,成於遠。以興碩人能治眾施化,於己而有文章,在民亦動於近,成於遠矣。碩人既有御眾、御亂之德,又有多才多藝之伎,能左手執管籥,右手秉翟羽而舞,復能為文舞矣。且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德能容貌若是,而君不用。至於祭祀之末,公唯言賜一爵而已,是不用賢人也。
1276 如[明]王褘《祈天永命疏》,[明] 陳子龍等/輯《明經世文編》卷四,中華書局,1962年,第34頁:所以祈之者,人君修德而已。君德既修,則天眷自有不能已者。《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此之謂也。修德之要有二: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二者,君德之大端也。
1277 [德]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第1卷,第119頁:孔子的教訓在萊布尼茨的時代曾轟動一時。它是一種道德哲學。……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案:羅素曾經很嘲諷地說:「關於中國,黑格爾除知道有它而外毫無所知。」見羅素:《西方哲學史》下冊,第282頁。但對於孔子,羅素自己的意見是:「我必須承認,我無法欣賞孔子的優點。他的著作只著重禮儀的細微末節,他最關切的事情是教人如何在不同的場合下正確行事。然而,當人們把孔子和其他時代、其他種族的宗教大師們加以比較時,就必須承認孔子的長處,即使這些長處有很多是消極的。」見羅素:《中西文化的比較》,《羅素自選集》,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173頁。)
1278 斯維至:《說室》,《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允晨文化,民國八十六年,第64頁。
1279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孟子註疏》卷第七下:[疏]正義曰:此章指言親親敬長,近取諸己,則邇而易者也。「孟子曰」至「天下平」者,孟子言道在近,而人乃求遠,事在易,而人乃求之於難。但人人親愛其所親,敬長其所長,則天下即太平大治矣。親親即仁也,長長即義也。
1280 [清]焦循《孟子正義》卷十五:自首章言平治天下必因先王之道,行先王之法,反覆申明,歸之於居仁由義。何為仁,親親是也。何為義,敬長是也。道,即平天下之道也。事,即平天下之事也。指之以在邇在易,要之以其親其長。親其親,則不至於無父;長其長,則不至於無君。堯舜之道,孝弟而已。其為人也孝弟,犯上作亂未之有也。舍此而高談心性,辨別理欲,所謂求諸遠,求諸難也。
1281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嘉定錢大昕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502頁:魏、晉人言老、莊,清談也;宋、明人言心、性,亦清談也。孔子言「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孟子言「良知良能,孝弟而已矣」,故曰「道不遠人」。後之言道者,以孝弟忠信為淺近,而馳心於空虛窈遠之地,與晉人清談奚以異哉?
1282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嘉定錢大昕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39頁:林艾軒云:「日用是根株,文字是註腳。」此為無實而好著書者言之,其語本無病也。陸子靜云:「六經皆我註腳。」又云:「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則誕而妄矣。仲尼大聖,猶雲「好古敏以求之」。子靜何人,敢以六經為我註腳乎?尊心而廢學,其弊必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