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孔子的遺志得到了儒家後學的繼承,實際上他們所繼承的東西應該追溯到范無宇、石碏、祭仲那裡,並進而追溯到周代初年的建國制度——在名義上本來也是這樣的,我們所熟悉的所謂「孔孟之道」原先叫做「周孔之道」,位居第一的聖人是周公,孔子位居第二。
即便在兩千年後來看,范無宇對耦國之害的分析依然是精當而完備的——這個評語是《日講春秋解義》下的,1248這部書的母本是康熙皇帝上經學課時候的講義,後來雍正皇帝又參與考論,這才編訂成書。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帝王經學大大不同於章句之學——帝王統御之術重在賞罰,賞罰之要重在與功罪相當,而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的最佳教材就是《春秋》,而這部《日講春秋解義》尤其重在天子之事,講的都是「經世之樞要」。1249
中國的政治傳統,一統觀念極重,從申無宇諫靈王築城,到谷應泰論明初封藩,兩千年來莫不如是。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西方人的眼裡,「國有大城」的危害性也同樣受到有識之士的重視,比如以推崇君權而聞名的霍布斯在他的名著《利維坦》里這樣寫道:
國家的另一毛病是城市過大,這樣它就可以從本城中提供人員和經費組成龐大的軍隊,自治市過多也是這樣;它們就像是一個大國家肚子裡有許多小國家一樣,類似於自然人腸道中的蟲子。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補充一個問題,那便是自命有政治才幹的人非議絕對主權;這種人雖然大部分是在人民的渣滓中孳生繁育的,但由於受到謬誤學說的鼓動而不斷干涉基本的法律,就像醫生稱為蛔蟲的那種小蟲子一樣,滋擾國家。1250
這話出自霍布斯之口並不令人驚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一直到最後都在堅持,父權,從而世襲君主政體,即便不是所有國家或多數國家的法律上的起源,也是所有國家或多數國家的歷史上的起源」。1251
現在自然可以斷言,無論霍布斯在觀念上正確與否,在事實上肯定是無處立足的。但霍布斯的觀念應當可以推出這樣一個結論,即:如果一個國家是由父權而起源的,並且一直「妥當地」沿著這個源頭往下發展的話,世襲君主制應該就是它最自然不過的結果,任何危及那唯一的至高權力的事物都是不應該存在的。
國有大城,或者耦國,正是這樣的東西。
3.耦國源流
耦國是否當真如此不該,不言而喻的常識是否當真如此不言而喻,最好再從另外兩個角度來看一看:一是追溯一下耦國更早的歷史;二是放開眼界看一看他山之石。
先來說說第一點。據《史記·吳太伯世家》,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太王)1252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季歷的兒子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有聖瑞」,所以古公亶父想傳位給少子季歷,最終能讓昌接班。這事畢竟不合規矩,但太伯和仲雍支持父親的決定,雙雙離家出走,斷髮文身,以示徹底脫離周族的決心。兩人到了荊蠻,荊蠻之人傾慕他們的仁義,便擁立太伯為王,是為吳太伯。吳太伯死後無子,傳位給弟弟仲雍,是為吳仲雍,其後又傳三代而至周章。這時正值周武王克商結束,尋訪太伯和仲雍的後人,找到了周章,對周章君吳的身份給予確認,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到「周之北故夏虛」,1253是為虞國,在今山西平陸東北。
這段記載歷來經常受人懷疑。比如,和其他文獻對照,《左傳》和《論語》都曾稱仲雍為虞仲,可周章的弟弟應該算是仲雍的重孫,怎麼也叫虞仲呢?——《史記索隱》提出了這個問題,也努力給出了一個解釋:大概周章的弟弟字仲,始封於虞,所以叫做虞仲;而仲雍的字也是仲,他又可以說是虞國的始祖,所以後代也稱之為虞仲。1254
《史記索隱》的解釋比較迂曲,肯定不符合奧卡姆剃刀原則。細看疑點,即便太伯和虞仲遠遁荊蠻,但當時的荊蠻未必就是後來的荊蠻。1255楊寬考證,太伯和虞仲並非吳國的始祖,而是虞國的始祖,吳國則是虞國的分支,宜侯夨簋1256的銘文提到的周康王時虞侯夨被分封到宜,他應該才是吳國的始祖。1257另據唐蘭《宜侯夨簋考釋》,這位宜侯夨就是周章。1258而吳字和虞字同音通用,《詩經·周頌·絲衣》有「不吳不敖」,《史記·孝武本紀》引作「不虞不驁」,是為一證。
楊寬考察太王時代的商、周關係以及周人對戎狄部落的戰鬥形式,認為「太王傳位給幼子季歷,而讓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統率部分周族遷到今山西平陸以北,創建虞國,是一項很重要的戰略措施。從虞國既可以向北開拓,向東又可以進入商朝京畿地區,向南越過黃河可以進入洛水流域,這樣,就可以成為周向東方開拓的重要據點。」1259——這就很有後來所謂耦國的苗頭了,而且,太伯三兄弟很可能還是一母同胞,1260這就連辛伯八字箴言裡的「匹嫡」也大大地違反了。
《詩經·大雅·皇矣》是一首敘述周族開國武功的浩瀚史詩(相較於中國詩歌而言),其中講到「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說上帝「作邦作對」,從太伯到王季(季歷),王季友愛兄長、厚待親族,蓬勃發展而擁有四方大地。這個「作邦作對」,歷代經學家把「對」解釋為「配」,說是上帝為周人立國,立國之後配以明君,或是以王季配天,而楊寬認為:「上帝建立了一對邦國,這一對邦國創始於太伯、王季。也就是說太伯從周分出去建立的虞,和季歷繼承君位的周國,成為配對互助的國家。下文特別指出季歷能夠發揮兄弟友愛的精神,也就是說能夠與太伯合作,因而能夠擴展他的喜慶的事。……說明季歷之所以能夠開拓領土,是由於與太伯合作的結果。」而王季開疆拓土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與太伯所建的虞國友好合作,以虞國作為向山西地區開拓的重要據點。」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