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969 [清]阮元《毛詩補箋》及《揅經室一集》卷四「詩十月之交四篇屬幽王說」。
970 《十月之交》有說詠幽王時事,有說詠厲王時事,今人又有疑皇父為共和行政之共伯和者,參見陳國安:《〈詩·小雅·十月之交〉辨疑》,《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971 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王國維遺書》,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據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影印,第4765頁:(幽王)十一年春正月日暈。(《通鑑外紀》:幽王之末,日暈再重。)申人、鄶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史記·周本紀》: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驪山下。《鄭世家》: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
972 [明]季本《春秋私考》卷一:則桓公賢君也,豈其懷二心而先謀自利邪?意者友之初封本以王子食采畿內,而虢、鄶之遷則因其子有功而徙封也。然則所取虢、鄶之地,蓋當時已滅之國而周以與武公耳。
973 名掘突。[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譙周雲「名突滑」,皆非也。蓋古史失其名,太史公循舊失而妄記之耳。何以知其然者?按下文其孫昭公名忽,厲公名突,豈有孫與祖同名乎?當是舊史雜記昭、厲、忽、突之名,遂誤以掘突為武公之字耳。(案:此說未必確實。春秋時代避諱不甚嚴格,詳見[清]洪亮吉《春秋時君臣上下同名不甚避諱論》,《洪亮吉集》,中華書局,2001年,第991-992頁。)
974 一說鄭桓公伐鄶取其邑,鄭武公滅鄶遷都。見邵炳軍:《鄭武公滅鄶年代補正》,《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2月。
975 虢國有二,始封君虢仲、虢叔,文王之弟。東虢、西虢先秦時都稱虢,東虢之稱始於兩漢。參見張彥修:《三門峽虢國文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31-73頁。岳連建、王龍正:《金文「城虢」為東虢考》,《文博》,2003年6月:虢仲、虢叔於周文王時始封於殷商舊地「虢」,西周的虢國由此得名。虢地在今河南滎陽縣城汜水鎮,原是商朝的一個氏族或方國所在地,也可能是商諸侯國崇國的某一地區,其名稱見於商代甲骨卜辭。
另:虢國歷來有二虢、三虢、四虢、五虢之辯,參見蔡運章:《國的分封與五個貌國的歷史糾葛》,《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梁寧森:《關於虢國歷史的幾個問題》,《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月。
976 《今本竹書紀年》:平王四年,鄭人滅虢。
977 《史記·鄭世家》:桓公……東徙其民洛東,而虢、鄶果獻十邑,竟國之。《集解》韋昭曰:「後武公竟取十邑之地而居之,今河南新鄭也。」
978 鄭人東遷,營建新邑,一說新邑一開始就叫新鄭,見《漢書·地理志上》應劭注;一說在秦滅韓之後為區別於秦武公十一年在京兆之地所設之鄭縣才被命名為新鄭,見曲英傑:《先秦都城復原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14頁。
另參邵炳軍:《鄭武公滅檜年代補證》,《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據此六條佐證推測,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桓公死於驪山之難後,其子武公繼續伐鄰,鄢(鄔)、弊……諸邑相繼失守,鄶國遂亡,時當周平王二年(前769年)。武公遂從鄭(一名留,又名咸林,在今陝西省華縣市)東遷其國於部國故地,按照古人遷國遷名的通例,遂將檜都邑更名曰新鄭(在今河南省新鄭市西北,即密縣縣城東南),故鄰國都邑遂有「新鄭」之謂,(鄭世家》裴駰《集解》引韋昭《注》)又有「鄭伯遷鄭野留」之說,(桓十一年《公羊傳》)此即所謂從「咸林之鄭」「遷乎虢、鄶」。(案:邵文以留為咸林之又名,似不確。)
979 [清]陸奎勛《陸堂詩學》卷三「彼留子嗟」條:留,即今之陳留。《公羊傳》「鄭先處留」是也。嗟音舊葉磋,施音舊葉沱,不知子嗟乃子多之訛,蓋鄭桓公字多父也,子國即鄭武公。史遷以為掘突,譙周以為突滑,皆古書之烏焉豕亥訛而傳訛也。按《國語》鄭桓以孥與賄寄鄶、虢,「將其來食」,寄孥也。「貽我佩玖」,寄賄也,詩緣此作,當屬鄭風,而留為東都之地,雖入王風可也。
980 [清]王闓運《春秋公羊傳箋》卷二:宣王始封鄭於留地,在河洛之間。《詩》曰:「彼留子嗟」,謂鄭桓也。另參[清]徐鼒《讀書雜釋》,中華書局,1997年,第36-37頁,引劉文公《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載「留君簋」二器,疑留為國名,子為爵稱。
981 一說周宣王始封鄭於留(王闓運《春秋公羊傳箋》),不確,當是鄭人東遷時先都於留。
982 一說與鄶君交好是桓公時事,取鄶國是武公時事,詳見[清]陳立《公羊義疏》卷十五。
983 《公羊傳·桓公十一年》:古者鄭國處於留。先鄭伯有善於鄶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國,而遷鄭焉,而野留。
984 [清]王闓運《春秋公羊傳箋》卷二:箋曰:《國語》說幽王時鄭桓公友用太史伯之言寄帑於虢鄶,取十邑、食溱洧也。因帑在檜,其宮人得入檜宮見檜夫人,蓋因伏甲攻襲之。
985 《國語·周語中》: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後。富辰諫曰:「不可。夫婚姻,禍福之階也。由之利內則福,利外則取禍。……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須由伯姞,鄶由叔妘,聃由鄭姬,息由陳媯,鄧由楚曼,羅由季姬,盧由荊媯,是皆外利離親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