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798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爵國》:《傳》曰 :「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凡四等,命曰附庸,三代共之。然則其地列奈何?曰:天子邦圻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附庸:字者方三十里,名者方二十里,人氏者方十五里。
799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註疏》:《春秋》王魯,託隱公以為始受命王,因儀父先與隱公盟,可假以見褒賞之法,故云爾。
800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註疏》:稱字所以為褒之者,儀父本在春秋前失爵,在名例爾。
801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註疏》:漸者,物事之端,先見之辭。去惡就善曰進。譬若隱公受命而王,諸侯有倡始先歸之者,當進而封之,以率其後。不言先者,亦為所褒者法,明當積漸,深知聖德灼然之後乃往,不可造次陷於不義。
802 [清]孔廣森《春秋公羊經傳通義》:隱公以賢讓居位,邾婁之君能親義慕賢,講信修睦,於法當褒也。……其後儀父至莊公之世,實得王命為諸侯,故因其有將進之漸而褒之。
803 [宋]胡安國《春秋胡氏傳》:邾儀父,附庸之君,未王命也。此私盟之始。父音甫。魯侯爵而其君稱公,此臣子之詞,春秋從周之文而不革者也。我所欲曰及。邾者,魯之附庸。儀父,其君之字也。何以稱字?中國之附庸也。王朝大夫例稱字,列國之命大夫例稱字,諸侯之兄弟例稱字,中國之附庸例稱字,其常也。聖人按是非定褒貶,則有例當稱字或黜而書名,例當稱人或進而書字,其變也,常者道之正,變者道之中。春秋大義公天下以講信修睦為事,而刑牲歃血要質鬼神,則非所貴也。故盟有弗獲已者而汲汲欲焉,惡隱公之私也。或言褒其首與公盟而書字。失之矣。
804 [清]毛奇齡《春秋毛氏傳》卷二:胡氏又自為制云:「中國之附庸例稱字,邾儀父,蕭叔是也;夷狄之附庸例稱名,郳犁來、介葛盧是也。」吾不知稱名稱字其分中國、夷狄者出自何書?乃同一附庸,同一邾子之後,而忽分儀父、犁來為中國、夷狄,學者注經,可自造族姓,自定封國,自判華夏,肆然無忌憚一至於此,豈不可怪!
805 《顏魯公行狀》,《全唐文》卷五百十四:公姓顏,名真卿,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長安人也。顏氏乃春秋小邾子之苗裔。……春秋邾武公為魯之附庸國。武公名儀甫,字顏公,故《公羊傳》云:「顏公有功於齊,齊威公命為小邾子。」子孫以王父字為姓氏,以其附庸於魯,故代代事魯為卿大夫。故先賢傳孔子弟子,達者七十二人,顏氏有其八。則顏氏之儒學可知也。若顏無繇字路,顏回字子淵……
806 趙伯雄:《春秋學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31頁。
807 詳見[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707-1708頁。
808 [清] 徐時棟/輯《徐偃王志》,《中國野史集成》,巴蜀書社,1993年,第一冊,第204-205頁:奇齡說經之妄也!夫戎則戎之,徐則徐之,豈有聖人著《春秋》忽戎忽徐之理乃莊公二十六年,魯伐戎於春,伐徐於秋,截然兩事。而忽率合之曰:徐即戎也。
809 [宋]蘇軾《問大夫無遂事》,《三傳義》,《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第189頁。
810 [宋]孫覺《春秋經解》:盟者,亂世之事,故聖王在上闃無聞焉。斯蓋周道陵遲,眾心離貳,忠信殆絶,譎詐交作,於是列國相與始有歃血要言之事爾。凡書盟者,皆惡之也。邾,附庸國,儀父,字。附庸之君未得列於諸侯,故書字以別之。桓十七年公會邾儀父盟於趡,莊二十三年蕭叔朝公是也。《春秋》之法,惡甚者日,其次者時,非獨盟也。以類而求二百四十二年諸侯罪惡重輕之跡,煥然可得而見矣。
811 [宋]王皙《春秋皇綱論·朝會盟》:天子建侯列之五等,盤錯重固,謂之守土之官,則自非王命不當出境也。春秋之諸侯輒相朝會,此不臣之跡也。
812 《大清律例》卷二十三:凡異姓人歃血訂盟、焚表結拜弟兄,不分人數多寡,照謀叛未行律,為首者擬絞監候。其無歃血盟誓焚表事情,止結拜弟兄,為首者杖一百,為從者各減一等。
813 [唐]陸淳《春秋集傳辨疑》:《左氏》曰:邾子克也,曰儀父,貴之也。《公》、《榖》並同。趙子曰:蓋見莊十六年邾子克卒,以為同盟故書,遂以儀父是字耳,殊不知儀父亦名也,與魯季孫行父及晉荀林父等亦以父為名也,緣其未得王命,止是附庸之君,故卒時不書。至莊十六年邾子克卒者,即其嗣君,自以王命為子,故書卒耳,且附庸之君非有勤王之善,縱能自通於大國,自利之事耳,有何嘉而字以褒之乎?若儀父實賢,桓十五年與牟人、葛人來朝一例稱人何哉?理又可見也。
814 [清]黃中松《詩疑辨證》「古公亶父」條:又《左傳》以父為字者,如燮父、禽父、邾儀父之類,固難悉數,而蔡宣公名考父,宋襄公名茲父,及魯之慶父、行父、歸父,晉之荀林父、陽處父、箕鄭父,皆名也。則周制亦未必定以父為字,況於殷乎?且《世本》、《竹書》等書俱以亶父、季歷並稱,人皆知季歷為名,何以獨知亶父為字乎?
815 [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07-308頁:邾儀父之稱字者,附庸之君,無爵可稱,若直書其名,又非所以待鄰國之君也,故字之,卑於子、男而進於變夷之國,與蕭叔朝公同一例也。《左氏》曰貴之,《公羊》曰褒之,非矣。……此亦史家常例,非舊史書邾克而夫子改之為儀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