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09頁

    264 成周、王城與洛邑之考證參見梁云:《成周與王城考辨》,《考古與文物》,2002年第5期。李民:《說洛邑、成周與王城》,《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1期。李民:《洛邑、成周與王城補述》,《中州學刊》,1991年第2期。

    265 [清]孔廣森《春秋公羊經傳通義》卷六:治《公羊》者,舊有新周故宋之說。新周雖出此傳,實非如註解,故宋傳絕無文,唯《穀梁》有之,然意尤不相涉。是以晉儒王祖游譏何氏黜周王魯,大體乖硋,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羊》疾病者也。

    266 [清]朱一新《答問新周》,《無邪堂答問》,中華書局,2000年,第98頁:問:新周王魯,於《傳》無據。宣十六年《傳》之新周,孔巽軒以新田、新鄭證之,似為直捷。答:經典中絕無以成周為新周者。宣十六年《傳》:「成周者何?東周也。」上雲「成周」、「東周」,下忽雲「新周」,無此文義。如其說,則「外災不書」三句成贅文矣。且即以新田、新鄭解新周,而故宋黜杞,仍無說以處之,其說非也。(《公羊》之故宋與《榖梁》故宋絕異。巽軒牽合為牽合為一,亦非。大抵此書於公羊學尚淺。)

    267 陳思林:《〈春秋〉和〈公羊傳〉的關係》,《史學史研究》,1982年第4期。  

    268 《左傳·隱公元年》:眾父卒。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

    269 《榖梁傳·隱公元年》: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惡也。

    270 [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榖梁傳註疏》:釋曰:五年「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皆書日。今不書日,故云惡之。益師之惡,經傳無文,蓋《春秋》之前有其事也。麋信云:「益師不能防微杜漸,使桓弒隱。若益師能以正道輔隱,則君無推國之意,桓無篡弒之情。」所言亦無案據也。

    271 《史記·匈奴列傳》: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隱、桓之間則章,至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當世之文而罔褒,忌諱之辭也。另見[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註疏》定公元年:於是此孔子畏時君,上以諱尊隆恩,下以辟害容身,慎之至也。

    272 [唐]劉知幾《史通·內篇·曲筆第二十五》:肇有人倫,是稱家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親疏既辨,等差有別。蓋父為子隱,直在其中,《論語》之順也。略外別內,掩惡揚善,《春秋》之義也。自茲已降,率由舊章。史氏有事涉君親,必言多隱諱。雖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

    273 《韓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商君書·開塞》: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  

    274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楚莊王》:《春秋》分十二世以為三等:有見、有聞、有傳聞。有見三世,有聞四世,有傳聞五世。故哀、定、昭,君子之所見也,襄、成、文、宣,君子之所聞也,僖、閔、莊、桓、隱,君子之所傳聞也。所見六十一年,所聞八十五年,所傳聞九十六年。於所見,微其辭,於所聞,痛其禍,於傳聞,殺其恩,與情俱也。是故逐季氏,而言又雩,微其辭也;子赤殺,弗忍書日,痛其禍也;子般殺,而書乙未,殺其恩也。屈伸之志,詳略之文,皆應之,吾以其近近而遠遠、親親而疏疏也,亦知其貴貴而賤賤、重重而輕輕也,有知其厚厚而薄薄、善善而惡惡也,有知其陽陽而陰陰、白白而黑黑也。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之匹之,善矣。詩云:「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仇匹。」此之謂也。然則《春秋》義之大者也,得一端而博達之,觀其是非,可以得其正法,視其溫辭,可以知其塞怨,是故於外道而不顯,於內諱而不隱,於尊亦然,於賢亦然,此其別內外、差賢不肖、而等尊卑也。義不訕上,智不危身,故遠者以義諱,近者以智畏,畏與義兼,則世逾近,而言逾謹矣,此定、哀之所以微其辭。以故用則天下平,不用則安其身,《春秋》之道也。

    275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秋,書再雩,旱甚也。

    276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九月戊戌,伐季氏,殺公之於門,遂入之。  

    277 《榖梁傳·昭公二十五年》:季辛,又雩。季者,有中之辭也。又,有繼之辭也。

    278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註疏》:於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粗觕,故內其國而外諸夏,先詳內而後治外,錄大略小,內小惡書,外小惡不書,大國有大夫,小國略稱人,內離會書,外離會不書是也。於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書外離會,小國有大夫,宣十一年「秋,晉侯會狄於攢函」,襄二十三年「邾婁劓我來奔」是也。至所見之世,著治大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詳,故崇仁義,譏二名。

    279 《漢書·王莽傳上》:莽念中國已平,唯四夷未有異,乃遣使者齎黃金、幣、帛,重賂匈奴單于,使上書言:「聞中國譏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聖制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0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