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6頁

    戴克里先的所作所為在西方世界並非絕無僅有異數,甚至還有一些更讓東方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在戴克里先之後,狄奧多西甚至立過遺囑把帝國一東一西分給兩個兒子。公元八世紀,在矮子丕平死後,法蘭克王國由他的兩個兒子查理和卡羅曼分別繼承,在查理大帝之後,他的查理曼帝國也以類似的緣由被一分為三,成為後來法、德、意三國的雛形。在這樣一種傳統之下,我們似乎並不經常見到相關國家的人民出於對上述原因的考慮而對鄰國發出統一的呼喚——在那些遙遠的年代裡,如果土地屬於帝王的私有財產,財產的主人似乎理所當然地擁有任意處置自家財產的自由。

    對往昔領土的呼喚,在《韓非子·內儲說上》里倒可以找到一則寓言:韓、趙、魏三家分晉,這三家所據各自都是晉國故地,魏君對韓君說:「以前我們都是一國,我看你們還是併到我們魏國來算了。」韓君很緊張,趕緊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出主意說:「這好辦,您就回復魏君說:『合為一家當然好啦,我很盼望你們並過來呢。』」韓國這樣一答覆,魏國那邊就不再說什麼了。1271

    這個故事或許只是一則寓言,事實上,即便進入專制時代之後,大一統觀念的一個核心思想是「明受之於天,不受之於人」,在很大程度上否認了新政權與舊政權之間的關聯——新政權是得自於上天的,而不是從舊政權那裡繼承下來的。1272政權合法性的核心在於「統」,而不在於領土,但是,當「統」已經順利地「定於一」之後,其唯一性與至上性就必然不容許「並後、匹嫡、兩政、耦國」的出現。  

    中西對比之下,會發現中國的「大一統」觀念(就這一詞語的約定俗成的意義而言)顯得格外醒目,很難想像某位皇帝把帝國一分而為幾個獨立的部分,使每個兒子都有一分差不多的財產。「並後、匹嫡、兩政、耦國」,這八個字永遠是中國傳統的政治綱要,皇帝對此要牢記,大臣依此要進諫。永遠要有一個最高權力籠罩著一切,而這個權力是不可以被拆分的。決不可以。

    天平的兩端怎樣才能保持平衡呢?如果把一個帝國拆分成兩個平等的主權國,平衡是有可能形成的,但是,在「天無二日,民無二君」的前提下,一山必然難容二虎,一旦有了二虎,結果只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算一時之間誰也拿不下誰,但心裡總是惦記著拿下對方,也同樣總是惦記著怕被對方拿下。

    4.宗法制度與私產制度

    東西方這一觀念分歧之源頭大約有二:一是宗法制度,二是私產制度。

    先說其一。《呂氏春秋·先己》談到孔子論詩,《詩》曰:「執轡如組」,孔子說:「把這句詩搞明白,就足夠治理天下了。」——「執轡如組」《詩經》凡兩見,一是《邶風·簡兮》,二就是前述之《鄭風·叔于田》,意思是說駕車時握著韁繩就像編織絲帶一樣。1273

    對孔子的話,子貢答了一句:「照這個意思,也太急躁了吧!」  

    子貢大概是覺得駕車也好,編織絲帶也好,手上總也不得停歇。這種引申其實也很有道理,但顯然不是孔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孔子說:「這句詩不是在說駕車的人動作急躁,而是以編織絲帶為喻:絲線在手上打轉,花紋在手外成型。同樣的,聖人修身而大業成於天下。所以子華子說:『丘陵成型了,穴居動物就安生了;江河成型了,魚蝦就有地方安生了;松柏茂盛了,旅人就有地方歇腳了。』」1274

    《毛詩》闡釋這個絲帶的比喻,說「動於近,成於遠」,鄭玄說這是「御眾之德」,1275按現在的學科劃分屬於管理學或組織行為學。這個意思很像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運籌帷幄還屬於「有所為」,是在帷幄之中處心積慮地要想出具體的對策來「決勝千里之外」,而孔子的意思則近乎於「無所為」,並不是針對什麼具體事情來思考具體辦法,而是沒有什麼具體目的地關起門來修身——天下事紛紛擾擾你不用去操心,只要踏踏實實地把自身修養提高了,天下自然就會安定。這一邏輯,至少直到明清還被官方沿襲著。1276

    故事雖然出自《呂氏春秋》,卻是孔子的一貫主張。常有人(比如黑格爾1277)認為孔子講的都是修身的道理,是做人的箴言,其實這只是表層而已,背後的實質是搞政治,是要治國平天下的。  

    從「執轡如組」這句詩里體會修齊治平的道理,倒是能讓人心有所得,可這真的就能治國平天下麼?——在那個遙遠的年代裡,這還是真有幾分可能性的。

    《左傳·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這是《左傳》當中常被引用以說明周代建制的一段話,斯維至即認為「這等於說,國家就是父家長家族的擴大。儒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套大道理,實際也是家族倫理道德的反映。」1278

    在宗法社會裡,國政即是家政的外延,從天子以至於諸侯、卿大夫,在各自的直轄範圍之內一般都保持著聚族而居的傳統,不同等級的族長也就是不同等級的君主。族人服從於族長,小宗服從於大宗,宗統與君統是合而為一的。《禮記·喪服四制》:「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國無二君」意味著王權之一統,「家無二尊」意味著族權之一統,兩者是合而為一的,所以「齊家而後治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