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9頁

    事情還真不好一概而論。「詩言志」是詩學的一個重要命題,「詩」字的古文就是左邊一個「言」字右邊一個「志」字組合而成的。1188「詩言志」的說法也多見於先秦文獻,1189考其本義,當時「詩」是對「言」的記載,而後「言志」便被誤讀為「抒發心志」的意思,很快也就約定俗成了。1190從《左傳》來看,外交活動常常需要誦詩,詩所言之志多是帶有政治涵義的外交辭令。儘管外交官們流行斷章取義的誦詩方式,但詩與政治的關係的確是不容抹煞的。

    《詩經》在漢初就被立為官學,而且博士共有三家:魯人申培傳授《魯詩》,齊人轅固生傳授《齊詩》,燕人韓嬰傳授《韓詩》,這三家師說有別,但同屬於今文系統,還有一個古文系統的《毛詩》,由魯人毛亨(大毛公)傳趙人毛萇(小毛公),未被立於官學,只是在愛好儒學和古書的河間獻王那裡受到歡迎而已。但世間事往往出人意表,後來風水輪流轉,三家詩陸續亡佚,只剩下《毛詩》一家一統天下。1191

    毛詩傳承據說來自子夏,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死後,子夏講學西河,魏文侯以師禮事之。1192子夏是孔門高弟,孔子曾以文學稱之,1193《史記索隱》說子夏之文學共有四科,其中之一就是序《詩》,另外三科是《易》、《禮》、《春秋》。1194  

    問題來了:如果《毛詩》和《春秋》都是傳自子夏,《毛詩》闡發的詩旨就很可能是有史實依據的,《春秋》一系的經典也應該與《毛詩》有所貫通才對。

    如果《毛詩》的傳承譜系是確鑿無疑的,詩旨的可靠性也就大大提高了。但是,這個傳承譜系還真沒少受人質疑。首先,即便在認可子夏傳承的學者當中,說法就很不一樣:有說《詩大序》是子夏所作,《詩小序》是子夏和毛公合作的,也有說子夏作的序就是《毛詩序》的,還有說子夏作序,毛公和衛宏又作潤色的。質疑者更是說法眾多,乃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序》用了八個字這樣歸納道:「《詩序》之說,紛如聚訟。」1195

    《詩序》公案,論者無數,到底「紛如聚訟」到什麼程度呢?張西堂歸納《詩序》異說共有十六種,1196李嘉言歸納的是十七種1197。現代人可能覺得這些歧義紛出的古人們甚是無謂,但在當時,這個問題卻關乎政教之本——如果在前述那個昌邑王和龔遂、王式的事件里,昌邑王問上一句「你們給我講的《詩經》宗旨到底是聖人的意思,還是你們老師自己的意思」,又該怎麼回答呢?

    子夏是孔子和《毛詩》之間的一個紐帶,如果子夏被證偽,《毛詩》的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在當下的敘述里,《叔于田》和《太叔于田》這兩首詩到底和叔段有沒有關係,這就要受到相當程度的質疑了。  

    對《毛詩序》可信度問題的爭議始於北宋,1198及至近代古史辨派出,子夏傳詩之說便越來越沒人信了。傅斯年《詩經講義稿》很不客氣地說:「《毛詩》起源很不明顯,子夏、荀卿之傳授,全是假話。大約是武帝後一個治三家《詩》而未能顯達者造作的,想鬧著立學官(分家立博士,大開利祿之源,引起這些造作不少,尤其在《書》學中多)。其初沒有人采他,劉子駿以多聞多見,多才多藝,想推翻十四博士的經學,遂把它拿來利用了。加上些從《國語》中搜出來造作成的《左傳》相印證的話,加上些和《詩》本文意思相近的話,以折三家,才成動人聽聞的一家之學。」1199

    流風所及,時至當代,《詩經》注本有不少對《毛詩》根本連提都不提了,但《毛詩》真的那麼沒譜嗎?

    清人范家相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毛公闡揚詩旨,到底是自己關起門琢磨的呢,還是另有什麼依據?當初河間獻王酷愛儒學,身邊有一大堆的儒家追隨者,如果毛公的師承淵源當真如此可疑,他就能在河間獻王眼皮底下這麼矇混過去不成?那麼多的儒學專家難道就發現不了問題,就不會對他群起而攻之?1200

    范的考慮雖然缺乏證據,卻盡在情理之中。在一群行家裡冒充行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清人大搞輯佚工作,把失傳的三家詩復原了不少,和《毛詩》比照之下,在許多地方上並沒有那麼大的分歧。就說《叔于田》這兩首,四家對詩旨的解說並沒有多大的出入。1201那麼,就算是《毛詩》的來源不可靠,難道三家詩也和《毛詩》一起在說謊嗎?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參考。上博簡《詩論》是戰國時代孔子後學的文獻,看來詩教之風確實是源流有自的孔門傳統,而《詩論》的作者有學者認為就是子夏。1202

    《毛詩》講《關雎》,開篇就說「后妃之德也」,飽受今人詬病,但看看《詩論》,解釋《關雎》說的是「以色喻於禮」,意思雖然有別,但出發點還是一樣的。至於《詩論》的作者是不是子夏,雖然難以鑿實,但《詩論》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確認了孔門的詩學傳承,《毛詩》雖然有後人發揮的地方,但也不像傅斯年所指認的那樣是憑空編出來的。這段公案到了現在又出現了貌似復古的分歧,有人(如李學勤)認為《詩論》是子夏所作,《詩序》是出自子夏後學之手;1203也有人(如盧盛江)認為《毛詩序》不可能是源自《詩論》的;1204還有人(如黃懷信)認為《詩論》的作者不是子夏,但《詩大序》確實就是子夏作的,1205《毛詩》的編撰者也並沒有見過《左傳》之類的書。1206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