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有了渾身一沉,看懂八打歌訣,渾身能沉能著。但作一個死錘子,光錘這一下也不行。沉下去,還要能起來,但這一起可就風舞龍翔了,一把錘子變成十八般兵器。"、"要扯成"[廴]"。這是身法變化,也是勁催的。轉七星,有了一沉再轉,從一沉里轉出新東西來。形意拳在"走之"里。
2004年3月4日紀錄,李老背誦八打歌訣,如下:形意有三挺,挺腰挺脛挺氣,有坐腰沒塌腰。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腳搶中門站正位,就是神仙也難防;肩打一陰返一陽,後手只在胯下藏,合身輾轉不停勢。舒展之下敵命亡;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進退必須查敵色,自然之下敵命亡;拳打三解不現形,現形不為能(三節有結有解[jie],所以三節又稱三解),寧在一思先,不在一思後,寧在一思進,不在一思停(思,腦子一閃念。比武是念動身動)。氣打落意不落空,分分秒秒必須爭,與人較勇需穩重,兩手分敵定太平(分,把敵人的 整勁打散了。氣,即勁。);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與人較勇無別備,進退好似捲地風;臀打中解緊相連,精查敵意莫輕還,臀尾全憑精靈氣,取勝速轉莫遲延;胯打中解緊相連,陰陽相合胯為先,里胯好似魚打挺,外胯藏式變勢難(肚皮與臀胯緊相連,胯打臀打都是肚皮功夫。用外胯破綻大,難以打人。移形換影,將外胯換成里胯再用。魚打挺是挑勁,胯上輪了大槍
)。
以上是剩餘的一點記錄,因李老辭世,文章無以為續,請讀者諒解。
三十一、追憶李仲軒先生
李仲軒老人一生沒收過傳武的徒弟,晚年有幸《武魂》給予了一片言語的天地。據李老子女回憶,在1984年,一位中國科學院同志要為李老出書,被李老謝絕。當時一位拳術名家之女尋訪李老,最終在這位中科院同志陪同下,以"形意同門同輩"的身份,在北京八角南街八號樓,和李老會面。
她邀請李老加入她所在的武術協會,出山教拳,李老婉言謝絕,說"過去的事,不想談了。"這位中科院同志仍健在。1988年,李老一位師父的子女來京尋找李老,李老因某種原因,沒有相見。唐維祿的徒弟褚廣發生前托人來京尋找李老,由於地址有誤,沒有找到。
李老說,唐維祿在北京南河沿地區有名譽,當年崇拜者很多,但他沒和南河沿的人交往過。唐維祿說過:"誰敢說自己會什麼呀,形意拳,我就不會。"--李老以此為座右銘,說在練武上,沒有適可而止的事。
筆者聽說李老的祖師劉奇蘭以"龍形搜骨"聞名,就問"龍形搜骨"是什麼意思,李老說"龍形搜骨"不是龍形,就是劈拳里前腳外撇的大跨步,說這個步子開天闢地,打通三盤,調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關鍵。有步子有功夫,沒步子沒功夫,這個步子就是內功。
還說形意拳沒有龍形步,龍形也是蛇形步,他見過所謂的"龍形步",前腿盤地時伸展出去。李老說,形意的腿法一伸即縮,不會擺出個伸小腿的亮相,前腿還是要像蛇形般攏住收住。只撇腳不展腿,撇腳的打法,是別住敵人的腳,但也是在擒拿寸較從容的情況下,情況緊急一拳見生死寸,就用不上了。撤前腳的大跨步,主要是練法。
唐維祿是在步子上出的功夫,李老說唐師走路,步步一樣長度,比尺子量得還准。左步和右步一樣,每步都一樣,這說明身體已經高度協調。找著了兩隻腳也就找著了功夫,溜達時練的是這個。
前腳外擻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還有個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兩膝蓋是擠著的,但腿根里夾著活的動勢,稍稍一調,就能隨時隨意地轉向轉勁。所以崩拳微妙。
李老說:"唐師傅看上了我,我得唐師傅的東西容易。但,得師傅的東西容易,自己有東西就難了。"說他們這一支對岳飛較忽略,主要是拜達摩,可能因為達摩是禪宗祖師,代表悟性吧?
整理薛顛的象形術寸,筆者問"象形"是什麼意思,李老說後面還含著兩個字呢,整話是"象形取意"。形意拳這一脈的功夫不但是形質上的東西,還有神氣上的東西。象形取意--這四個字太金貴了,漢字是這麼發明的,琴棋書畫都是搞這個東西。明白了這個道理,山川江河、日月星辰都能人到拳里,象形術尤其能入鳥獸。
筆者當時覺得這是高談闊論,李老就笑了,說象形取意是真事。說每個人剛一練拳的時候,都本能地要找個"窩",找個自己喜興的地方練。喜興這地方,練起來帶勁。以後喜興上哪就在哪練,這份喜興就是在象形取意,是人不自覺的行為。
練形意的老派作法是,剛開始練時,不管日裡夜裡,一定要對著東方練,這是死規定。太陽從東方升起來,東方生機勃勃--這也是在象形取意。這個死規定練起來,得了好處,就明白了。
人聽戲會受感動,在天地萬物中也會受感動,有感動就有功夫。一感動,拳架子裡頭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到時候,琴棋書畫、山河美景、禽獸動態都可以借來人象。練武入學了文化,能比文人用得還好,都能用在身上。唐詩也是象形取意,練形意,練得詩興大發似的,就對了。
李老還囑咐,說象形取意得含含糊糊,不是想畫面,想畫面想得太清楚,會上火。模模糊糊地有點意思,一動筆好詩就出來了,這點意思的動力大。到時候,肌膚爽透,比洗熱水澡還舒服,體內"嗖"的一聲,熱氣涼氣打在一起,上伸下縮的,太陽穴就鼓了。
再往後,突然一下,人張不開口了,也喘不上氣了,牙咬得很緊,上壓下頂的,拔也拔不開--這個時候好處就來了,五臟六腑、筋骨皮肉起了變化,雷音出在此時。
聲音上也是象形取意,後面就是隨著雷音定境界了,比眼見的湖光山色還要妙。雷音不知道從哪發出來的,此時嘴巴根本打不開,所以雷音沒法練,是自然而生的。
在校二十四法時,也要象形取意。光講"發頂",身子靈巧了,但還覺得欠,師傅說一句:"要有凌雲之志。"一下就不同了,覺得妥貼了,得了東西。打劈拳,架子對了,一收一放循環往復的動勢有點意思了,師傅說一句"如雷音滾滾"立刻就功夫妥貼了。所以二十四法需要玩昧,要把無趣的變得有趣,這是形意的練法。自修象形術,尤其要懂得往自己身子裡補東西。
李老說,審時度勢是人傑,他佩服關羽。"溫酒斬華雄"時,華雄收了兵,此時關羽單槍匹馬闖進華雄的軍營,小兵們沒反應過來,覺得剛打完,不知道關羽來幹嘛,就沒攔。華雄此時已經下了馬,關羽騎在馬上一刀就把他劈死了。然後趁亂一溜煙出了敵營。
過五關斬六將,基本都是瞅個冷子就一刀。趙雲七進七出,張飛大喝長阪坡,這是血勇,關羽沒那麼威風,但他的腦子太厲害了,時機把握得真好,能這麼省時省力。把他評為武聖的人,太有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