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在形意拳歌訣中講到三節,對於上肢,三節是腕、肘、肩,根節是肩,對於下肢,三節是腳脖、膝蓋、大腿根,根節是腿根。有所謂"三星齊,泰山移"之說,三星就是三節,比喻三節整合,力可移山。李仲軒向唐維祿學拳時,唐維祿回答:"三節是不能練的,你要整個地練拳勁,腦子裡不要想三節,否則陷於一處,就練不出功夫了,等練出了功夫,三節就整了。"
古拳譜上也沒有讓人練三節,只是讓人"齊"三節。尚雲祥也並不是讓人練根節,人身是個整體,想單練根節也不可能,只是提醒人,練拳時勁力要走(經過)根節。一個走字,和一個練字,差別的確很大。然後尚雲給李仲軒矯正了炮拳。
形意拳的根基是五行拳,配合金、木、水、火、土有劈、崩、鑽、炮、橫五個拳法,其中與火相配的是炮拳,取開炮的意象,練一股突發力。據李仲軒老人講,"爆炸力"是形意拳傳統的說法,而不是某個人的發明。炮拳前手橫架在眉前,後手由面門徑直打出去,攻擊敵人面門,取開炮的意象,稱前手為炮架,後手為炮彈,後手的出拳路線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開始練時可先從彈力入手)。但炮拳有多種練法,還有一種炮拳,後手不是直的,而是斜著撇出去,要與曲線旋轉的步法相配合,尚雲祥給李仲選矯正的就是這一炮拳。李仲軒便問為何有如此不同,尚雲祥覺得炮拳更能讓人有勁力經過根節的感受。
然後尚雲祥又打了另外四拳,都很不同,看得出都是功在根節,然後尚雲祥比劃了更多的變化,略微一動就是一種。李存義傳崩拳時說,崩拳自古有九種變化,再往深里說,變化又豈止有九種。炮拳也一樣。
打炮拳時,後手不直線出擊,而斜著撇出去,正是"遇敵好似火燒身",就像往火堆里滴一滴油,不是一股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勁力跳起,勁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內里的根節,手隨著根節升騰起的勁隨手揮出。尚雲祥說:"你看過開炮沒有?開炮的後作力很大,就是這個意思。"修習了尚雲祥的根節炮拳後,尚雲祥囑咐:"這種練法出拳勁快,等有了功夫,後手直著出去、撇出去,一樣。"
李仲軒老人當年在尚雲祥身邊學藝,一次他碰到尚雲祥別的徒弟來,說自己也收了徒弟,尚雲祥說:"對那些小輩的人,剛開始要把五種拳法都教全了,練上一段時間後,就要總問他們對哪個拳架有感覺,問得多了,逼著他們去體會。如果有感覺,就集中在一個拳架上往深里教,能一通方能百通。"
雖然尚雲祥名聲在外,但沒有一個明確的拳路示人,因為學形意拳是要師傅教徒弟一個對一個地帶出來的,就算寫成文字全部公布出來,要沒有實際練拳的體會,也難以明白,而且在教拳時有時作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就能說明,而轉化成文字上難度太大。
筆者因某種機緣結識了李仲軒老人,便將從他那裡聽到的,撰成此文,筆者非習武之人,只希望能被真正的習武人看到,將李仲軒老人學習尚式形意的經歷流傳。
七、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1)
稱形意拳為拳禪合一,大約是二十世紀十年代,形意拳進入大城市,叫響了這個說法。但形意拳遵循的是道家,想有進境,總要從"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上落實,禪是佛家,怎麼也有了關係?
我的體會是,不是拳學,而是教學。老輩的拳師,像薛顛,孫祿堂那樣文武全才,功夫好文采也好的,畢竟是少數,但一代代傳人照樣教出來,是什麼道理?因為學拳講究悟性,不用給整套理論,給個話頭,一句話就悟進去了,什麼都能明白,這一點與禪宗相似。禪宗有句話叫"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佛經有百萬卷,但其中的意思六祖惠能一句話就表達清楚了,這句話叫口訣。
比如我第一位師傅唐維祿,曾幾次代薛顛比武,應該說精於技擊。練拳並不等於比武,功夫好相當於一個人有家產,比武相當於會不會投資,從功夫好到善比武,還得要一番苦悟。唐師一天手裡抬著東西,身邊有人一個趔且,唐師沒法用手扶他,情急之下,用胯拱了他一下,那人沒摔倒,唐師也悟了,從此比武得心應手。
薛顛是李存義事業的繼承者,李存義去世後,薛顛就任國術館館長,國術館有幾位名宿不服氣,算起來還是長輩,非要跟薛顛較量,薛顛只能推諉。因為只要一動手,不管輸贏,國術館都將大亂。這個死扣只能讓第三者去解。唐維祿說:"薛顛的武功高我數倍,您能不能先打敗我呢?"與一名宿約定私下比武。唐師對這類爭名的人很蔑視,穿著拖鞋去了,一招就分出了勝負,那幾位便不再鬧了。光有功夫還不夠,掌握了比武的竅門,方能有此效果。
我的第二位師傅尚雲祥,是個所學非常雜的人,什麼拳他一看就明白底細,瞞不住他,有時用別的拳參照著講解形意。照理說,如果得不到口訣,光看看架勢,是明白不了的,但見了尚師,就知道世上的確有能"偷拳"的人。當然,這是他有了形意的一門深入,悟出來了,所以能觸類旁通。
尚師一次跟我打趣:"什麼叫練拳練出來了?就是自己能創拳了。你給我編個口訣聽聽。"跟老輩人學,得連掏帶挖,我雖然創不出來,但為了引他教我,也編了一個,關於形意蛇形的:"背張腹緊,磨膝蓋;渾身腱子,蹭勁走。"他對我的評語是:"一點小體會,不是大東西。"講:"你瞧程廷華編得多好 ------ 別人都說,打人如親嘴,也就是窮追不捨的意思,他卻說,練拳如親嘴。"尚師解釋,男女嘴一碰,立刻感覺不同,練拳光練勁不行,身心得起變化,這個"連拳如親嘴",把"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大道理一下子就說通了。
尚雲祥曾用形意拳口訣與程廷華交換八卦掌口訣,發現最精粹處是相通的,因為有這一段因緣,照理,尚式形意與程派八卦的門人可以互稱兄弟。尚雲祥向幾個早期門人完整地教過程派八卦。我沒有傳承尚師的這一路武功,但他對我說過,一般人練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練"賊"了。其實八卦掌是雄赳赳的,關鍵要從"雙換掌"這一招里練出來,因為這一招容易體會出"勁力周全"四字。尚師講,程廷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盪,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著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
形意拳古傳歌決中有一句"硬退硬進無遮攔",說的就是這種勁力周全的威勢,不用掄膊打,只要一動就有很大的衝撞力,對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硬"字是"斷然"之意。也有"硬打硬進無遮攔"得說法,"打"字不準確,照字面理解就把形意拳說低級了,顯得蠻橫,"硬"字也容易被誤解成胳膊拳頭硬,一邊挨打一邊進攻。"硬退硬進"就有道理,把"退"字放在前頭,因為形意拳看似剛猛,實則以"顧"法為根本。顧為退,能不被人降住,方能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