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事實上禰衡的所謂傲骨,毫無正義的內容,只不過是他自我表現的惡性膨脹而已,而且到了不惜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地步。那時,許昌剛剛建都,四方豪傑,雲集於此,人才濟濟。有人建議他與陳群、司馬朗交往,他一臉的不屑,說我豈能和殺豬賣酒的人打交道!陳群,字長文,祖父、父親、叔父都是當時的名士,他本人也和孔融是朋友,同朝為官,並不是殺豬的。司馬朗,字伯達,世家子弟,是司馬懿的長兄,當然也不是賣酒的。禰衡這樣說,只能顯示他的狂妄。別人又問他,那麼荀彧、趙稚長怎麼樣呢?荀是曹操的頭號謀士,一表人才;趙是當時的蕩寇將軍,飯量頗大。於是禰衡便嘴巴一撇說:荀某可以憑他的臉蛋去司儀弔喪,趙某憑他的肚皮可以去監廚請客。總之,禰衡誰都看不起,稍微看得順眼一點的也就是孔融和楊修。但禰衡對他倆也不客氣,常常對人說,也就大兒子孔文舉(孔融),小兒子楊德祖(楊修)還湊合,其他小子提都提不起來。禰衡說這話時,自己不過二十出頭,孔融已經四十歲了,竟被呼為“大兒”,禰衡的狂悖可想而知。
如此狂悖無禮的人,人際關係當然也好不了,而禰衡似乎也不想搞好關係。他被曹操驅逐出境,眾人來送他,他卻大擺架子,過了老半天才來,氣得眾人坐的坐,躺的躺,都不理他。禰衡卻一屁股坐下來放聲大哭。大家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坐著的是墳堆,躺著的是屍體,我夾在墳墓和屍體之間,能不難過嗎?這樣喜歡罵人,而且罵起來這樣尖酸刻毒的傢伙,有誰會喜歡?
實際上禰衡正死於他的盛氣凌人。他到劉表那裡,劉表把他奉為上賓,他卻不斷諷刺劉表的左右親信。於是這些人便到劉表那裡去打小報告,說禰衡承認將軍仁愛寬厚,卻以為不過婦人之仁,沒有決斷能力,必敗無疑。這話擊中了劉表的要害,但禰衡卻並沒有說過。然而說它出自禰衡之口,卻誰聽了都信。於是劉表惱羞成怒,便把他打發到黃祖那裡去。曹操送禰衡到劉表那裡,是知道劉表寬厚,對禰衡也尚有網開一面,希望他能好自為之的意思。劉表明知黃祖暴躁,還要把禰衡往他那裡推,就是存心和禰衡過不去,甚至有借刀殺人之意了。
說到底,禰衡是死於沒有法制和人權。因為無論禰衡多麼可惡和討厭,至少罪不當死。但可以肯定,即便是在講法制和人權的社會,他也不會討人喜歡。
//
---------------
四幾樁謀殺案(5)
---------------
相比較而言,楊修死得有些不明不白。
楊修,字德祖,太尉楊彪之子,也是一個聰明絕頂、極有才華的人,連狂妄冠軍禰衡也承認他還算個人物,呼他為小兒。楊修又是一個謙恭的人。他的死,並不因為得罪了誰誰誰。史家一般認為,楊修是死於立儲之爭。當時曹丕和曹植爭當太子,而楊修是幫曹植的。曹操決意立曹丕為嫡以後,為了防止楊修給曹植出壞主意,同曹丕對著幹,惹麻煩,弄得兄弟相爭,禍起蕭牆,便在自己臨終之前一百多天,把楊修殺了。
此說甚為可疑。楊修確實是幫過曹植,但楊修並非曹植死黨。曹丕被立為太子後,楊修就想疏遠曹植。曹植卻一再拉攏楊修,楊修“亦不敢自絕”。曹植畢竟是曹操的愛子,即便當不上太子,也是得罪不起的。楊修雖然出身名門,四世太尉,和袁紹兄弟一樣也是“高幹子弟”,父親又是當朝太尉,但此刻連皇帝都成了曹操的玩偶,太尉又算什麼東西?楊修對曹氏兄弟不巴結著點,又能怎麼樣呢?
何況楊修和曹丕的關係也不壞。楊修曾把一把寶劍獻給曹丕,曹丕十分喜歡,經常把它佩帶在身上。後來曹丕當了皇帝,住在洛陽,也仍佩帶這把寶劍。有一天,曹丕從容出宮,忽然想起了楊修,便撫著寶劍喝令停車,回頭對左右說:這就是當年楊德祖說的王髦之劍了。王髦現在在哪裡呢?及至找到王髦,曹丕便賜給他一些糧食和衣物。俗話說,愛屋及烏。曹丕這麼喜歡這把寶劍,喜歡到連王髦都要賞賜;提起楊修時,稱他的字不稱他的名,都說明曹丕對楊修還是有些感情的,至少不那麼反感。曹丕自己都不想殺的人,曹操替他殺什麼!
曹操是為自己殺楊修的。
楊修這個人,雖然大家都公認他聰明,其實不過小聰明。他輔佐曹植,多半因為揣度曹操會立曹植。所以儘管兩兄弟都和他交往,他還是倒向了曹植。曹植失勢後,他又想開溜,這都是小聰明的表現。他給曹植出的那些點子,也都是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鄴城門外辦事。事先又密令門衛不得放行。楊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訴曹植說,萬一門衛不放侯爺出去,侯爺身有王命,可以殺了他。結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沒出去。但曹操的這一安排,是對兄弟倆的綜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贏了這場比賽,卻給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殘忍的印象,實際上輸了。楊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並不遠,所以是小聰明。
這種小聰明常常使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楊修喜歡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預先設想許多問題,並寫好答案。每當曹操有事詢問時,便把事先準備好的合適答案抄錄送上去,希圖給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來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聰明,也不至於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從此便對曹植有了看法,對楊修則更是厭惡之極。
可惜楊修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常常要賣弄小聰明。他身為曹操主簿,卻又不肯老老實實坐在辦公室里,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問題要問,於是每當外出時,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寫出答案,按次序寫好,並吩咐侍從,如果丞相有令傳出,就按這個次序一一作答。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陣風吹來,紙張的次序全亂了。侍從按亂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對題。曹操勃然大怒,把楊修叫來盤問。楊修不敢隱瞞,只好老實交代。曹操見楊修這樣對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楊修還要在眾人面前賣弄這種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去視察新建的相國府,看後不置可否,只讓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修便令人將門拆掉重建,說:“門”中“活”,就是“闊”,丞相是嫌門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蘇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寫了個“合”字交給眾人。眾人不解,楊修卻接過來就吃,並說:不是“人一口”嗎?如果說這尚屬雕蟲小技,無傷大雅,那麼,他在軍中的表現就會讓曹操大起殺心。公元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從長安出斜谷,進軍漢中,準備和劉備決戰一場。誰知劉備斂眾據險,死守不戰。曹操欲攻不得進,欲守無所據,戰守無策,進退兩難。有一天部下向他請示軍中口令,竟答應以“雞肋”。楊修聽了,立即收拾行裝。大家忙問何故,楊修說:雞肋這玩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