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褚遂良實在是糊塗透頂。他應該知道,在專制體制下,政治人物之間,尤其是君臣之間,是沒有什麼交情和友誼可言的。如果對方是英雄,是虎,是豹,也許還能用理性喚醒,用真情感動。可惜李治不是。對於李治這樣一隻大尾巴羊,重提往事等於揭他老底,只能使他惱羞成怒。我相信,李治在看了褚遂良這封信時,一定在鼻子裡哼了一聲:到這個份上了,還要擺老資格。於是把心一橫:去他的,不理他!
另一位老政治家李世璾就沒有這麼蠢。
當李治召集御前會議,討論廢王皇后、立武則天問題時,李世璾請了病假。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這個時候生病,李世璾這病生得蹊蹺。
李世璾確實有心病。
李世璾是大唐王朝的開國元勛,和李世民關係極好。他原本姓徐,因為功勳蓋世而被太宗賜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諱,時稱李璾。李世璾和李世民的關係,據說是“外雖君臣,內實骨肉”,是穿一條褲子都嫌太肥的“鐵哥兒們”。李世璾生病,李世民聽說鬍鬚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鬍鬚剪了燒成灰,給李世璾做藥。有一天,李世民對李世璾說:我要把兒子託付給你。你不辜負李密,也不會辜負我。李世璾感動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可是,當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時,卻莫名其妙地把李世璾貶到千里之外、萬山叢中的疊州(今甘肅省迭部縣)去了,並沒有把兒子托給他。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璾的才能智慧綽綽有餘,但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他未必對你效忠。朕現在就把他貶到天荒地遠去。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將來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觀望猶豫,不及時赴任,那就只有把他殺掉!
//
---------------
一這個女人不尋常(5)
---------------
李世璾沒有觀望猶豫。他接到任命,連家都沒有回,立即就到疊州去了。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然而李世璾卻徹底地心灰意冷。他十七歲參加瓦崗軍,以後又事奉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天子,幾十年軍旅生涯,幾十年政治風雨,早已磨練得老於世故,縝密圓滑,何況太宗駕崩前的突然被貶,還記憶猶新!那一次自己如果不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只怕腦袋早就搬了家。想起來真是既寒心,又後怕,不寒而慄。你不仁,休怪我不義。我憑什麼還要再摻和到你們李家舅甥之間的糾紛里去?我又憑什麼還要再為你們李家出謀劃策赴湯蹈火?他現在對政治、對官場、對人生,是越看越透了。他犯不著為什麼朝廷綱紀或君臣大義之類空洞的東西獻出生命,也犯不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伙飛揚跋扈的傢伙攪和在一起。因此,他決定持一種超然旁觀的態度。當李治向他徵求意見時,他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問外人?
李世璾這個不是態度的態度卻給李治以極大的鼓舞。對呀,我是皇帝。我的家務,關這些老白菜幫子什麼事!這個態度也等於變相地告訴李治:並非所有元老重臣都一邊倒地反對廢王立武。這下子李治既有決心又有信心了。公元655年,或者說,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十九日,百官請立中宮,李治詔立昭儀武氏為皇后。武則天終於達到了目的。
武則天到底是武則天呀!就在李治下詔立她為皇后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日,武則天上表,要求褒獎韓瑗、來濟。韓瑗和來濟都是反武派的中堅。早在廢王立武之前,李治曾提出封武則天為“宸妃”。唐制,天子四妃,曰貴淑德賢。武則天卻要求在此四妃之上再設宸妃。宸,北宸也,即北極星,是帝王的象徵。宸極指君位,宸居則指帝王的居處,也代指君位。武則天要當宸妃,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當準皇后。這是她一時半會當不上皇后時,使出的緩衝之計。但這樣一個妥協平衡的方案也遭到韓瑗和來濟的極力反對,說是史無前例。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韓瑗和來濟也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且話說得很難聽,連妲己、褒姒(音四)的故事都被翻出來了。現在武則天居然以他們曾經反對自己當宸妃為由提出要褒獎他們,韓瑗和來濟都斷定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韓瑗和來濟估計得並不錯。武則天是不會放過她的仇人的。就在她正式成為皇后的二十六天後,王皇后、蕭淑妃被賜自盡。兩年後,韓瑗和來濟被貶。四年後,長孫無忌也被謀殺。辦法是劉邦、曹操都用過的:誣以謀反。
韓瑗也被牽涉到這個案子裡,只不過其時韓瑗已死,武則天沒砍成他的頭。來濟的下場要好一些:他是在和突厥作戰時戰死的,沒給武則天留下誣以謀反的機會。
當然,武則天此刻還顧不上收拾他們。她正忙著加冕呢!十一月一日,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皇后儀式。禮使英國公李世璾將皇后的璽授恭敬地奉獻給武則天。接著,盛裝的新皇后又來到肅儀門,接受文武百官、四夷君主的祝賀。這種朝拜皇后的儀式是由武則天首開先例的。武則天,這個木材商的女兒,太宗宮殿裡卑賤的侍妾,感業寺里孤寂的居姑,終於實現了她的願望,成為大唐王朝的堂堂國母。這一年,她三十二歲。
現在,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已經到了頂。精力旺盛、才智過人而又不甘寂寞的她,便只好去做男人的事情。
//
---------------
二大尾巴羊(1)
---------------
使武則天成為男人的是她的男人——唐高宗李治。
史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對他這個寶貝兒子,一直是不怎麼放心的。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在兩儀殿接見群臣,當著李治的面問:太子的品行,天下人都知道嗎?長孫無忌回答:太子雖未出宮門,但天下人無不欽仰其聖德。太宗又感慨地說,老百姓都這麼講:“生子如狼,還怕是羊”,治兒可是從小就寬厚啊!長孫無忌又說:陛下驍勇,是創業之君;太子仁恕,有守成之德。陛下與太子性格相異,正是皇天所賜,蒼生之福!
長孫無忌的話在理論上並不錯。馬上可以得天下,卻不可以治天下。開國之君必須是虎,守成之君則不妨是羊。只是他沒想到,羊並不只吃糙。如果當了皇帝,也吃人。李世民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不過他同樣沒想到,李治不但柔弱,而且“好內”,喜歡聽女人的。
這都給武則天以可乘之機。
李世民對李治的教育是抓得很緊的。看見他吃飯,就說:你要是知道種田的辛苦,就總會有飯吃了。看見他騎馬,就說:他要是知道不讓馬太累,就總會有馬騎了。看見他坐船,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就是水,君就是舟。看見他站在樹下,就說:木頭有墨繩就筆直,元首聽意見就聖明。真可謂用心良苦。李世民還專門寫了一本叫《帝范》的書,教李治如何做皇帝。
李治的表現也不差。剛當皇帝時,他是很虛心的。有一天,李治外出打獵,正碰上下雨。李治問諫議大夫谷那律: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谷那律回答說:用瓦做就不漏了。李治明白這是在勸諫他不要因好打獵而荒於朝政,很高興地賞賜了谷那律。對那些不該賞的,他也不留情面,頗能做到賞罰分明。他的叔叔騰王李元嬰和哥哥蔣王李惲(音運)搜刮民財,屢教不改。在賞賜諸王時,李治就獨不賞騰王和蔣王,說:騰叔和蔣兄反正自己會撈錢,就不用賞什麼東西了。給他們兩車麻繩,用來穿銅板吧。羞得二王面紅耳赤,無地自容。顯然,李治並不昏庸,也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