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37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一句詩,說盡了佛教盛景。

    當初陳堪讀書的時候,一直就想不通一個問題,為了這個問題,現實世界陳堪也去遍訪佛學學者和佛家高僧,但是都沒有得到陳堪非常滿意的答案。

    這個問題就是佛教是怎麼在中華大地傳播開來的,要知道這個時候中華大地的主流思想是以儒家為基礎的家族思想。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曹操甚至能割發代頭,不管這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是這個做法安撫了軍心,由此可見古人對於頭髮的看法,但是佛教卻要求剃髮。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佛教要絕七情六慾,不能娶妻生子,這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其二為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意思就是家裡貧窮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而佛教講究出家,也正好和它相違背。

    如此有違儒家的倫理綱常的一種外來學說,這也是為什麼漢代的時候,佛教也沒能開枝散葉的原因,但是為什麼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就像嗑藥了一樣遍地發芽呢?

    陳堪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了一門「歪理學說」是怎麼在一個文化迥異的地區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的,簡單的講佛教理論自身的可塑性,使得佛教學說能夠依附玄學,同時又進行了一番本土化改革,最後站住腳跟的。  

    早期佛教將佛學稱為玄學下面的一個分支,是玄學中的一門,在這點上佛教有天然的優勢,這個時代玄學講究的是「無」,佛教卻有一個更為高深的核心,叫做「空」,「空」比「無」境界更高,通過不斷地辯論,佛學在理論上站穩了腳跟。

    至於那些有違儒家的做法,佛教的高僧也是聰明,他們不再這種小事情上面較勁,而是直接上升到核心觀點上面,將自己的理論和儒家的理論對比。

    簡單的講,就是不管是佛教還是儒家,我們講究的都是治國平天下,我們是要改變世界的,我們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是要造福全天下人民的。

    這點和道家是完全不同的,道家是高度利己主義,但是佛和儒都是講究一個捨己為人的利他主義。

    在最核心的地方,佛學站住腳跟,什麼剃頭、不結婚這些都是為了拯救蒼生,為了大我,犧牲小我算什麼呢!

    同時利用有些類似於現代社會的某些的傳播方式進行快速瘋狂的傳教,在下層民眾這裡打開口子。

    不僅如此,佛教還利用這個時代頻繁的朝代更替,不斷的尋找全新穩固的政治支撐,加上佛家教義在安撫人心上面確實是有好處,被統治者承認了,最終得以發展。  

    站穩之後,就自成一派,至此儒釋道三教並立,一些能人志士開始尋求這三教合一的可能性。

    這其中伴隨著無數的戰爭和紛亂,等三教真正意義上並立之後,中華大地也迎來了統一,時間進入了隋唐時期。

    戰亂之後就是盛世,這是一個怪圈子,隋和秦一樣,沒多久就完蛋了,隨後出現了一個堪比漢朝的鼎盛王朝——唐朝。

    到這個時候,陳堪來到這個位面已經將近四千年了。

    第0830章 體驗人生和見證奇葩

    經過了南北朝百年時間的積累,內功心法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出現了一大批的武林高手,隋文帝在位的時候為了穩定,進行了一番打壓,可惜隋朝太短命了,而且物極必反,到了隋末,武林人士的力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隋末群雄中不少反賊就是武林高手。

    嵩山少林寺也正式在唐初建立,民間出現一個叫做「江湖」的詞彙,唐朝並未打壓武林。

    唐朝的包容是體現在在各個方面的,對於武林也採用一种放養的方式,甚至一些武林人士都會參與朝政,唐太宗還召開了這個位面歷史上第一次具有官方認可的武林大會,選舉出一位武林盟主,號令天下武林,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陳堪。  

    在唐初陳堪當一個人人敬仰的大俠,行俠仗義,孤身一人單槍匹馬殺入突厥汗庭,在萬軍之中殺掉了突厥大汗,闖下了赫赫威名,陳堪這個武林盟主是名副其實的。

    退位之後,陳堪明面上金盆洗手歸隱山林,其實是「轉行」了,當起了惡人,什麼大盜、採花賊、刺客等職業陳堪都做過。

    陳堪曾經化身為河北綠林好漢之首,響應安祿山起事,拉著一批為非作歹的馬賊,跟隨著安祿山大軍橫掃北方,在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陳堪轉而接受朝廷的朝招安,成為了一方節度使。

    採花賊這種人人唾罵的職業陳堪也當過,武則天、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等人都是陳堪的功績,陳堪還在當大盜造反之前從唐皇手中將楊玉環給搶了,也是赫赫有名的惡人。

    混完江湖之後,陳堪進入官場,陳堪當過力挽江山社稷於危難之中的千古良臣,當過鐵面無私的清官幹吏,當過排除異己、禍國殃民的權臣,當做貪污腐敗禍害一方的貪官污吏,當過橫掃邊疆的無敵上將。

    還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建設了一個強大一時的國家,成為皇帝,然後陳堪又親手將這個強大的國家給毀了,不管是秦朝還是隋朝都是在第二代君主手上才玩完的,陳堪則是自己建國自己搞垮,也算是一個記錄了,這個位面的歷史在陳堪的干預下,已經變得和他所知中的歷史完全不一樣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3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