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頁
其實無論是上還是下,無論是大官人,還是小民,都不是傻子,都是在信息缺失的時候,為了不吃虧,不被批鬥,為了的得到這個新生組織的利益保護。而選擇盲從。在看到大家都盲從的時候,發現眼見的耳聞的都是其他人盲從的信息,就潛移默化的選擇相信,
現在工業聯盟的人已經在海量的宣傳,洗腦式的,重複中,相信了路顓的是領袖,帶領大家打到壞人,建立更好家園的領袖。其實換一個目標,比如說民主和自由,用同樣方式也是能操作的。所有人都必須相信民主,相信敵人是不自由不民主的,如果敢說敵人有一點自由民主的地方,就要被殺全家。
路顓對武力定義:讓更多的人服從自己,讓服從的人去迫使更多的人服從的力量。
但是維持武力的基礎是經濟,也就是利益,如果集團未能展現出讓大家信服的利益的。集團內的質疑就會挑戰服從。
路顓並沒有吧自己也給洗腦了,路顓知道,現在幾百萬人只是停止了“否定工業聯盟”,“否定工會組織”這兩方面的思考。但是不代表“質疑的思考”就會永遠冰封住。只要遇到挫折,亦或是整個工業聯盟的上層表現出任何後退的跡象。如火如荼的場景就會崩塌。
所以這種武裝奪權的活,沒發動前,可以慫,一旦發動起來,山火海都一起衝過去。誰質疑,誰給自己面前的道路製造障礙,就踩死誰。而且必須要踩死一個一個對象來砸碎這個世界上的質疑,(比如說常申凱),而且還有人質疑的話,那就繼續打。比如說(聯合,第三世界領袖,還有在蘇聯支持下,膽子肥了想要單幹的南方小夥計)
而在這個世界,路顓選擇先選擇一場外戰,畢竟這個世界民族主義是盛行的,所以先選擇內戰,到頭來還是要面對外戰,而在力量足夠的情況下,先外戰,然後在內戰,後面就容易多了。
所以從一開始路顓就在考慮戰爭了,只是在在挑對象。經濟上已經進入了總體戰的模式,各個管理部門已經被告知了即將發生戰鬥,各個工廠原材料,物資消耗調配,工人勞動力的調配,隨著管理員在本子上的記錄,統計。生產線進入了高效的狀態。倉庫中囤積的戰爭物資很快達到了富裕的儲備量。
如果說提供後勤的後方是嚴密組織的,而戰爭的發動則是是精心謀劃的,在宣布動員令的兩個月後,戰爭就突然開始了。相對於該世界中過去的戰爭,這次戰爭有三個貼點。
1:天空和陸配合作戰。
天空中戰機轟鳴,一枚枚炸彈丟在了敵人陣地上以及後方倉庫上,地面步兵和半履帶裝甲車(輕型的)其頭並進,
2:正面戰場,和敵後滲透並進。正面當然是兩百輛裝甲車,三千騎兵,六萬步兵主動進攻。而敵後滲透則是數百人的隊伍,進入了敵人後方,防冷槍,給水源下毒。亦或者是給一些倉庫來一發火箭彈。
這些敵後滲透活動,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敵人如果要是不管的話,這些重要設施只要一項出問題,造成的破壞堪比前線一兩千人戰役勝負還要重要。比如說一批軍隊需要的彈藥,因為火車站著火,十幾天都沒運上去,極有可能導致前線的部隊在這十幾天最關鍵時間崩盤。
3:心理攻擊和物理打擊是同步同時進行。路顓的飛機大規模在前線播撒傳單,在動用白磷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前,一批傳單撒過去。
工業化的戰爭根本就沒有勇士存在的餘地。這是殘酷的。哪家的部隊上去都會膽寒害怕,都會發慫,就看誰的信念高,願意留下來和對面賭。
在二十七天內結束了這個四百年反覆拉鋸,沒有任何歸屬的地區。
而戰報上看。最艱苦的一戰是和和趙國的騎兵團的殲滅戰。
而這場殲滅戰之前,趙國在北方的三個堡壘在七天內就丟掉了,所有的草料場,都被飛機搭載的燃燒彈給破壞。而且空軍連續三天執行了空中騷擾,時不時的投下了炸彈傳單助興。
等到趙國的指揮官,將三萬騎兵,半集結前,在沒準備好的時候就遇到了路顓調動過來的滿編輕型機械化部隊部隊,和空中的聯合打擊。這些 彈藥不足,馬匹沒有餵飽的騎兵,拿著馬刀和刺槍衝擊著這個滾筒飛船內火力密度最高的部隊。上百挺輕機槍,打掉了帝國東線兩個軍團(八萬人)半年的年消耗的彈藥量。
三萬騎士衝鋒的的場面拉起了壯觀的煙塵,但是衝擊的結果卻和屠宰場一樣。騎兵的衝鋒方向其實已經被飛機偵查到了,他們沖的就是機槍陣地,還有重迫擊炮構成的火力旺。三萬騎兵最後沖入的只有不到三千散亂的騎兵,在六倍的人圍毆下,全部死在了衝鋒鎗的中,工業聯盟傷亡七百人,其中兩百人是死在督戰隊槍械下。
這是趙國最後的機動兵力,這隻騎兵部隊抹消後,也徹底宣告了趙國在這塊土地沒有任何一支獨立的力量。在這個土地上也沒有承載上萬人的作戰的能力。(數萬人作戰所需的彈藥糧草需要專門的基地供應。現在這些基地都沒有了)
而最大的殲滅戰則是在北方的大河邊緣。
至於燕人集群則是被硬生生的被堵在了大河渡口。之所以說是軍人集群,而並非軍隊。因為被堵在河口的部隊是混亂的,沒有任何紀律的。這樣的集群,不能稱呼為部隊,正在逃亡且攜帶武器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