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在板塊碰撞過程中,重的大洋岩石圈向較輕的大陸岩石圈之下的地幔中插進去,稱為“俯衝“。正是因為印度板塊的俯衝,使高原在新生代隆起成為全球地殼厚度最大的、陸地上海拔高程最高的地區,對全球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板塊的匯聚和離散及其持續不斷的運動,給形成礦產造成了許多有利條件。在匯聚區,岩石圈俯衝到大陸或島弧下發生重熔,含礦溶液上涌。世界上許多硫化物礦床都與板塊匯聚有關。在島弧與大陸之間的邊緣海區,沉積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創造了生油條件。
板塊的離散邊界是新海底產生的地方,海水侵入岩石裂隙,溶解地幔上涌的物質,產生熱水礦床。這些礦產不斷的堆積聚攏,從海底不斷上升,從而慢慢產生出了更寬大的陸地,地球表面的溫度也逐漸的降了下來,不再是那種赤炎灼熱的完全烘烤,地球終於又變成了一個可以生成生命的星球。
原來的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了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就是說大氣中的有機元素氫、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種能量(如閃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等)。
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變成生物單體(如胺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這些生物單體進一步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核酸等。這一段過程叫做化學演化。
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著誕生了。這是發生在距今大約36億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從此,地球上就開始有生命了。隨著生物單體的出現,在接下來的地球發展中,逐步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生物形式,它們在時間的流逝中,有的如流星划過,出現後又很快消失,有的卻長久進化,始終生活在這個不斷孕育生命的地球上,成為這個星球上生存時間最長的物種。
但在最後那一場天災加人禍的史前災難中,不僅地球本身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從一個曾經豐饒美麗、特種奇特的美麗星球,一下變成了汪洋火海,寸土不復,生命盡失。除了地球人類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只有被選中的少數人在地球毀滅的最後時刻,向外太空進行移民繁殖計劃,人類的基因物種才得以保留下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重傷未愈的地球開始慢慢恢元氣,在地殼的多次變化後,新的陸地開始重新形成,而新的生命形式也開始慢慢的重新發展組成,在原來就曾經有過的多元物質之後,生命的形成本就是自然的產物。
在地球的第二次重生中,生命的再次產生不再需要象第一次出現那樣,需要那麼久,生命的重新煥發,其實只是一個重新組合的過程,因為在地球這個星球上,只要地球還是完整的,生命從未消失過。
第一百一十四章 記憶中的世界
創世更新時間2013-08-19 18:18:55.0 字數:2098
生物的記憶,多是於生物的本體內,如身體的大腦,肌肉和內臟器官中,有些生物甚至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會有記憶,只是需要記憶的東西不同罷了。
人類生物的記憶都是儲存在大腦細胞當中,人們記憶的量根據不同的體質而有很大的不同,但人類發明了可供人類使用的延伸記憶的方法,那就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物質記憶法,因此地球才出現了文化。但也僅限於人類的文化,而沒有其它物種的文化。
也正是因為有了文化,才有了後來知識的出現,隨著知識的大量積累,因而也就順理成章地有了知識的傳承,也就有了歷史的不朽功績,讓人類在自己的歷史中,能夠看到更深遠的存在。就算人類離開了地球,就算人類已經不再是地球上的人類,但人類歷史的傳承,依然是一種不朽文化的沿襲。
在地球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人類將會創造出光輝的歷史,雖然他們最終因為進化成為高等生物而統治地球只有幾千萬年的時間,但這並不妨礙人類在地球最後的毀滅之時成為最終能夠倖免於難的唯一物種,並且再次因為他們的聰明才智而讓人類這個高等的物種在別的地方繼續生存下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昔日的地球人類,來到火星上生存已經經過了無數個地球紀元,他們的發展緩慢而沉重,雖然歷盡艱難,但高級的智慧起點使得他們的科技發揮出了很好的應用,他們不僅在火星上生存下來,而且已經開始準備向外界進發的工作。
這些地球人類的後裔們,始終遵循著當初從地球來到火星時的古訓,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有能力的時候,就一定要回來地球上去看看,因為那是最初的家園。
他們記憶中的地球。是提供了目前已知唯一能夠維持生命進化的環境。雖然現在他們已經證明了除地球之外仍然可以有生命的存在,但原來的記錄通常認為,大約40億年前,地球上的高能的化學分子就能自我複製,過了5億年,最後共同祖先誕生。
地球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陽的能量能夠被生物直接利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在大氣層聚集,從而在大氣層上層形成了臭氧層。相似的小細胞聚集形成更大更複雜的真核細胞(內共生學說)真正由細胞組成的多細胞生物開始逐漸分化。由於臭氧層抵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生命布滿了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