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頁
“陛下,壺關已失,微臣認為敵軍不日入關,不如早作準備,命各地官府勤修戰備。”丞相肖棟樑說道。
“丞相說的有道理!中州,東州即日起徵兵,勤加訓練,以待詔令。各地官府籌集糧草,確保戰事不失。另外,立即調集兩州精銳大軍,前往江州東華城。”唐龍輝又一連下了幾個旨意。
“嚴禁興華商人在夏國境內進行任何買賣!”唐龍輝下達了嚴禁興華商人在夏國境內賺錢的命令。不過,有鑑於五年前興華國進犯雲州所用的藉口,他沒有命令官府趕盡殺絕,最多也就是監控興華商人,留了一線。
壺關大敗,夏國朝堂上下震動不已!
壺關大敗,意味著夏國的門戶大開。興華軍進犯江州,江州無險可依,只有高牆。如果興華軍不理會高牆,入寇夏國,向西向北可犯涼州,向東威脅中州和東州。許多大臣仿佛看見了夏國北方地區,籠罩在興華軍可怕的兵鋒之下,百姓流離失所的場面……(未完待續。)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朝堂之中,夏國丞相肖棟樑,倒是把形勢看得最深。
肖棟樑看到的,遠遠不止是明面上顯而易見的,在夏國江州即將發生的兵災,更重要的是,他還仿佛看見了,整個夏國即將要面臨一場極大的危機!相比於周圍眾位大臣還在商討戰事,肖棟樑的擔憂,已經蔓延得更長遠了。
因為,肖棟樑看到的危機,那是一場糧食危機,經濟危機!一場即將在民間爆發的極大危機!
肖棟樑完全可以預見,正如此時皇帝的震怒程度,大臣們的憤慨,夏國的戰事,是如同箭在弦上了!戰事一旦大規模地爆發,影響的地區範圍比較廣,由此引發的,必定是民間的混亂。
很快,為了應付戰事,夏國各地的地主士紳們,肯定就會開始囤糧,一旦他們開始這樣做,必定馬上引發糧價大漲。糧價大漲,瞬間增加平民百姓的負擔,平民吃不起糧食,只能挨餓。挨餓還不是最可怕的,就怕商販囤糧的**不止,官府不清明,還趁火打劫,逼得平民不得不賣兒賣女。
一旦平民被逼到再也活不下去的境地,官逼民反,恐怕會出現民間暴亂!
一旦夏國各地民眾一起發生暴亂,這就等於雪上加霜。
試問,如果夏國已經與興華軍開戰,兵馬已經調配去沙場殺敵,又哪來那麼多的兵馬,再分出來去鎮壓民亂呢?
一想到這種可能性,肖棟樑頓時不寒而慄!再回頭看看這些人,還只顧著躊躇滿志要奮勇殺敵的時候,肖棟樑心中更是焦慮不安。
肖棟樑想了想,就等著下朝,再去皇帝的御書房,將他的擔憂秘密稟報皇帝,希望朝廷提前採取措施。
其實,肖棟樑並不知道,有這樣想法的人,並非只有他自己。
夏國是一個人口近乎一億的大國,而在朝堂之上,又豈止文武百官?事實上,像肖棟樑這樣有獨到見解之士,自然不在少數。所以,肖棟樑以為,只有他自己在擔憂夏國的前景,不過是他的一己之見。肖棟樑能想到,在場的部分朝官,其實早就已經想到了。
只不過,想得到是一回事,付諸實際行動,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他們並不打算將自己心裡的想法稟告皇帝,而是選擇一直閉口不言,尤其,眼看此時此刻,皇帝如此震怒,想必是更想要揮軍直下擊退興華軍,而不一定能接受任何其他中庸的做法,所以,一旦他們的話不是皇帝所想要聽到的,恐怕只會平白給自己惹禍上身
其次,即便他們的顧慮,是為國的良策,可是,這些已經為官多年的臣子,又怎會不懂官場的潛在法則?任何於民有利的良策,如果是他們先於皇帝而提出的,未免有功高蓋主的嫌疑,那也一樣會給自己招來麻煩。
因此,這些大臣,選擇了不同於肖棟樑的,更為自私自保的做法只為自己的家族考慮,只為自己的仕途考慮。
事實上,他們不僅僅是此時此刻選擇自保,他們當中大部分,更是早就不約而同地採取了一致的做法囤糧。相比於肖棟樑此時還在憂國憂民,他們當中不少人,動作可快多了。
早在一周前,中州東州的一些富貴人家,已經消息十分靈通地,開始囤積糧食了。而且,他們除了囤積糧食防備戰事之外,還囤鹽,囤金銀,以待亂世的到來。不僅如此,一些深受夏國皇恩的勛貴,也加入了發國難財的行列。
簡而言之,肖棟樑所擔憂的問題,其實已經隱隱開始有了苗頭了
江州,壺關以東三百里官道上,里昂站在一塊界碑前,躊躇不已。此時,在里昂的身後,正是他親率的一萬五千士兵的興華軍主力部隊。
這支部隊,正站在官道上,這官道上有一條小岔道,沿著小岔道一直走,距離界碑大約一公里的地方,就是花梨鎮。
“司令,前面是花梨鎮。它是距離壺關最近的一個小鎮。上一次,魏長海將軍為了要儘快攻下陽城,並沒有率軍進花梨鎮。”一名興華軍官向里昂報告。
里昂聞言,點點頭,遙看著遠方,下令道:“這一次,我軍出征江州的目的,不僅僅是攻打陽城,還要開疆擴土,以便帝國統治這片土地既然花梨鎮屬於帝國的小鎮,那麼我們就應該看一看花梨鎮,讓花梨鎮的人感受一下興華帝**隊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