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頁
也就是後勤保障問題。
這時候的明軍已經離不開後勤了,而他的後勤依賴內河水運,北的江航運止於武江,樂昌的坪石是這條運輸線的終點,並且在坪石以小船向北沿白沙河運輸到宜章白石渡,然後陸路至郴州並且在郴州以小船到北邊的瓦窯坪,而在瓦窯坪換大船沿耒水而下進入湘江水系開始直通長江的漫長旅途,這就是明軍出嶺南北伐的戰略路線,楊豐接下來需要大量製造蒸汽動力的小型內河船,將廣州產的軍火物資源源不斷沿東江和武江這條線運到坪石,再沿湘江水系支撐作戰,但是……
中間還有個斷口。
也就是從宜章到郴州這不到一百里,這個斷口必須得用陸路運輸來連接。
“修鐵路?”
楊豐問他的內閣大臣們。
話說這時候楊豐也已經有自己的內閣了,畢竟他現在也是坐擁兩省算地盤廣袤,只不過首相沒有,但各部尚書都已經任命,全都是以前作為他秘書的那批人,這些人全都是他言傳身教而且經過他徹底洗腦的,那都是真正狂信徒,楊豐在的時候他們各司其職,楊豐不在的時候以掌握軍事指揮權的總參謀長陳六為主。
但大事需要開會表決。
這些人也就類似於幾大長老們。
包括東王在突擊培訓了一段時間之後,也作為吏部尚書,實際上相當於組織部部長加入內閣。
除了他之外還有李文茂是戶部尚書或者說民政部長,目前內閣中兩廣的新人就他倆,其他都在軍隊,至於剩下那些內閣成員,都是從南洋跟著他回來的,但他們以下多數都在本地吸納的,好在這些內閣尚書們祖籍除了兩廣就是福建,倒也還團結。畢竟他們都是楊豐的狂信徒,之前諸如土客之別都已經不存在,現在所有信奉神皇的都是兄弟姐妹,不得不說宗教在這一點上還是很有用的,彌合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們一個神,以後他們或許會再分裂,但至少在最初時候這個神是非常管用的。
尤其是在帝國的上升期。
“神皇,這鐵路的確得修,但那耗時太久,而且咱們的人才也沒培養出來,最好還是先在港口試驗著修一條通鋼廠的以練習工人,然後再去修其他地方的。”
他的工業部尚書何坤說道。
這位尚書其實是爪哇華人,而且還是商船水手出身,甚至曾經隨荷蘭人到過歐洲,他是見過鐵路的。
“好吧,那還是修公路吧,另外把咱們繳獲的那些韃虜馬匹,全部送到前線去,以後就讓這些馬來拉貨車,讓車輛廠接下來大量製造專門的載重四輪馬車,另外把那些歸降的綠營和團練都送去修路。讓那些政委們向他們多講解一下這條道路的意義,告訴他們咱們港口堆積著無數大米就等著運過去,如果把這條路修好,咱們的後勤運輸暢通了那麼我可以承諾,大軍進湖南後不吃湖南百姓一粒米,湖南百姓免徵三年糧!”
楊豐說道。
他並不能指望單純依靠土改來解決湖南肯定會發生的抵抗,土改只是手段,關鍵還得實現老百姓的溫飽,只要分到土地的老百姓立刻吃飽飯了,那麼那些士紳無論再怎麼鼓動,也別指望會成為曾剃頭的。
土改並不能一下子做到這一點。
真正解決溫飽還得依靠良種,新的農業技術,新的農具,完善的水利設施,總之這還得依靠科學的力量。
而這些需要時間。
他在廣東土改之後老百姓立刻實現溫飽,是因為他收的少,而在儘量少收老百姓的糧食同時,他還利用在廣東打土豪抄家的錢,從南洋尤其是安南,暹羅,緬甸這些地方大量購買糧食供應軍隊和非農業人口。是從外面大量湧入的糧食,讓廣東和廣西在經歷戰火的同時還能豐衣足食,這種戰略他還準備繼續玩下去,也就是說進入湖南後,他還要在土改分地的同時不斷運入糧食供應軍隊和那些非農業人口,也就是說他不會在湖南就地征糧。
他就不信這還有老百姓受士紳們忽悠。
一方面土改讓老百姓分到夢寐以求的土地,一方面減賦讓老百姓立刻就感受到新時代的陽光。
這樣才能避免曾剃頭的出現。
那麼這個運輸問題就很重要,他從南洋買糧運糧都很容易,因為南洋遍地的華人都可以替他幹這個,實際上楊神皇的背後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南洋華人在支撐他的戰爭。
但他把這些糧食,未來還有良種農業機械甚至肥料,話說他可是已經開始挖鳥糞了,南海諸島上又不缺這些東西,總之他需要一條真正從廣東向湖南的輸血線,依靠不斷輸血來瓦解士紳們的力量,說到底他還是對曾剃頭們心存忌憚,這時候曾剃頭可是已經進翰林院了,胡林翼甚至比他還早,左宗棠……
呃,左宗棠又沒考中。
對湖南這個省他得非常小心才行。
現在修鐵路的確有點誇張,畢竟就是修粵漢鐵路時候,這一段也是出了名難修的,必須得修橋挖隧道才行,但一條現代化公路就簡單多了,能跑四輪載重馬車就行,反正總共不到一百里,而且只能說丘陵而不算真正的山區。
就讓那些綠營明白這條公路的意義,修好這條公路明軍在湖南就不從當地征糧……
他們會全力以赴的。
“陛下,英國談判代表戴維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