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13頁

    張叔夜說道。

    目前文官系統也就他和李若水為首了,後者之前是吏部尚書,在之前已經被任命為知開封府,而他是樞密使,其他還逃過這一劫的文官高級別的還有劉韐,另外雖然是著名議和派但對趙桓比較忠心的前宰相唐恪居然也沒參與政變,這時候也被召到了朝堂上。

    總之自他們四人以下,能在這朝堂上的文官總共不到二十人,而武將倒是一大堆。

    “但祖制也沒禁止。”

    楊豐說道。

    張叔夜趕緊閉嘴了。

    這種小事沒必要太糾纏,話說他很清楚自己今天的使命就是來為文官爭取權力,不是說恢復過去,但至少不能讓人欺負狠了,那些武將們可都摩拳擦掌呢,剛才劉延慶已經很囂張了,過去武將哪敢這麼說話。

    而楊豐是朝堂上事實的老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在這種小事上得罪他。

    就這樣那些耆老……

    話說這個稱呼有點虧心,那裡面沒有一個老的,都是些中年人,一個個叉著手毫無秩序地站在了大臣們的後面,就跟一群監軍似的,在那裡看著文臣武將們與太后官家開會。  

    會議內容很簡單。

    朝廷的改革。

    準確說是官制改革,這時候還沒被關進大牢,或者乾脆死翹翹的原朝廷官員十不存一,過去的那些制度肯定沒法維持,哪怕臨時湊合一下也必須得改革,而這個改革已經由太后授權國師了,國師也已經拿出了改革的方案,今天就是對這套方案進行討論是否照著辦,而這套方案也就意味著未來的大宋權力中樞,那些改革後的官職無論文武都得爭取。

    “首先,內閣制。”

    楊豐站在太后身旁,手中拿著一摞文稿說道:“設內閣首輔一人,老夫就不客氣了,次輔二人,張叔夜,劉延慶,張叔夜兼吏部尚書,劉韐兵部尚書,六部剩餘四尚書分別為戶部尚書唐恪,禮部尚書李若水,刑部尚書司馬朴,工部尚書老夫自兼。”

    那些文臣們互相看了看,很顯然對於這個結果比較滿意,畢竟這都是他們的人。

    “廢樞密院。”

    楊豐緊接著說道:“改設天下兵馬大元帥府,大元帥府統天下兵馬,一切軍權皆歸大元帥府,軍隊的調動訓練作戰及任免皆歸大元帥府,以官家自兼大元帥,老夫以副元帥代理軍務,大元帥府設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總訓導部,分別管理作戰後勤裝備及訓練,四部各設主官一人入內閣……”  

    “那兵部幹什麼?”

    劉韐愕然道。

    “預備役,徵兵以及一些瑣事,以後禁軍廂軍鄉兵一律取消,改設大宋國防軍,另外在地方編練預備役,也就是所有青壯年滿足條件的都編入預備役,和府兵一樣閒暇訓練,國防軍的士兵從預備役徵召。”

    楊豐說道。

    “徵兵而非募兵?”

    劉韐說道。

    “徵兵一樣給軍餉啊,再說朝廷的募兵還不一樣抓壯丁?”

    楊豐說道。

    劉韐不說話了,其他文臣也沒說話,這傢伙擺明了大權獨攬,但此時誰也沒本事反對,既然這樣也就只好閉嘴了,再說內閣他們還是占優,只不過這時候人少,以後李綱和宗澤加入肯定要在內閣有位置的,那樣他們就占優了。

    那些武將們同樣閉嘴。

    他們的職位早就定了,御營司軍和勤王軍都整編成國防軍,各軍指揮使就是他們的,大元帥府四部也都是軍方的,這都是實權官職,更何況還有以後各地的鎮守使,四部主官入內閣加上次輔就意味著他們軍方系統在內閣占五席,文官也不過七席,但目前只有五個到手,而國師實際上更親近軍方。  

    “諸位都沒意見?”

    楊豐說道。

    文武一起搖頭。

    “那麼就來下一項,三級,呃,不,應該是四民大會。”

    楊豐說道。

    第706章 人民審判

    “四民大會?”

    文臣武將一臉懵逼。

    “對,士農工商,四民大會,想來諸位也很清楚,這一次平定逆構之亂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為先帝愛民如子使得百姓皆歸心於先帝,故此逆構為亂立刻引得群情激憤闔城喊打,如湯沃雪一夜剿滅,縱使逆構引外敵為援,亦不過徒惹人笑爾,百姓之力可謂覆舟矣!”

    楊豐笑眯眯地說道。

    那些文臣武將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景龍門外,人潮洶湧瞬間就淹沒金軍鐵騎狂毆袞袞諸公們的場景,然後他們突然有一種後背發涼的感覺。

    這真是覆舟之力啊!

    如果人潮淹沒的是他們呢?  

    不敢想啊!

    楊豐滿意地看著他們的表情。

    “我們必須要善用並引導這股力量使其不致走上岔路,這樣強大的力量萬一為某些野心家利用,那是要出大事情的,想想黃巾赤眉,瓦崗軍,黃巢,都是這股力量失控的結果,哪怕本朝也還有方臘呢!而善用並引導這股力量的前提,首先就是上情下達不致於內外隔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事情不能再做了。

    民又不是傻子。

    愚民是沒有前途的,一旦百姓醒悟是要算總帳的。

    雖然袞袞諸公都是愛民如子,大宋百姓也是深明大義的,但畢竟還需要互相了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1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