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8頁

    “看看吧,都原形畢露了!”

    楊豐冷笑著說。

    的確都原形畢露了,那些士紳們可以說撕破臉了,北京直隸各地關於他是妖孽附體的說法已經快盡人皆知,甚至就連他還沒逃出北京時候種種妖異行為都已經流傳開。尤其是再結合這些年大明天災不斷,那麼他身上的妖氣就更重了,居然連他在皇宮裡偷吃宮女的事情都被捅出來,搞得楊豐恍如置身於仙俠世界。這其中不少說法還是從那些曾經向他表赤膽忠心的朝廷大臣們口中傳出,比如馮銓就斬釘截鐵地說自先帝駕崩後,大明災異不斷就是上天在示警,而大清入關就是代天誅妖來了。

    “陛下,臣能否斗膽問一句,陛下意欲何為?”

    黎玉田戰戰兢兢地問道。

    他是專程從山海關趕來的,因為皇上剛剛下了一道可以說火上澆油的聖旨,把他可是嚇得不輕。

    明軍在冀東之戰後順勢光復了遵化,然後皇上下旨所有遵化附逆從韃的士紳,全部籍沒田產,那些士紳以直系成員算起來,每口人只允許保留三十畝土地,其他多出來的全部收歸皇室以作為官田,至於原本租種這些土地的佃戶,除了需要按律交稅之外,只需要再交一成租子給皇帝陛下就行。

    這是真正火上澆油。

    可以說這道聖旨發出,那麼所有清軍控制區的士紳,也就不會再對皇上有任何幻想了。

    這是要自絕於人民啊!

    “如果朕不給你給解釋,你是不是也要學王永吉?”

    楊豐似笑非笑地問道。

    “陛下,臣是忠於陛下的,若陛下僅僅是出於泄憤,那麼臣寧死不能奉詔,臣無根,臣別說田產之類,就是自己的父母妻兒都不知何處,估計活著的希望都很渺茫,所以臣現在別無牽掛,只忠心於陛下,但陛下這道旨意是自棄天下,臣寧死不能坐視陛下行此亂命,臣不會學王公,但陛下若不能明示,這道旨意臣不敢接。”

    黎玉田一臉莊嚴地說。

    “你是個忠臣,朕不會對你隱瞞什麼。”

    楊豐點了點頭。

    “那麼你告訴朕流寇因何而起?”

    他緊接著問道。

    “饑荒。”

    “饑荒因何而來,天災嗎?”

    “天災是其一,兼併為主因,耕者無其田,百姓辛苦終年而不得溫飽,糧食皆為官紳所盤剝殆盡,豐年尚能維持,一遇災年則舉家等死,不想等死就只能造反求活。”

    “那麼如何改變?”

    “使耕者有其田。”

    “田在何處?”

    “士紳之手。”

    “那你明白了嗎?”

    “臣明白了,但陛下須知士紳為國之本,歷代君主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無士紳何以立國?況且值此亂世,天下群雄蜂起,陛下雖天命所歸,但欲窺寶器者重,自古得士紳者得天下,陛下卻自絕於士紳,推其於韃虜,臣恐怕陛下還宮之路必多艱難。”

    黎玉田說道。

    “不,首先民為國之本,朕有民足矣,第二,朕非自絕於天下士紳,朕只是自絕於那些毫無廉恥,朝秦暮楚的士紳,真正忠於朕,忠於大明的,朕又豈會拒之?第三,強者為尊,只要朕足夠強,那麼一切都是土雞瓦狗,士紳也不過是螳臂當車。”

    楊豐說道。

    “陛下能恆強否?”

    黎玉田壯著膽子問。

    “能!”

    楊豐回答。

    “你回去照朕的旨意做就行,敢反抗者直接抄家!”

    緊接著他又說道。

    黎首輔深施一禮,慢慢退出了這座燈光搖曳中的大帳篷,出去之後他看著頭頂滿天星光,很是感慨地低聲自言自語。

    “這分明是皇上要造反啊!”

    第071章 自絕於人民

    對於黎首輔,楊豐還是非常信任的,畢竟兩人也算是共過患難了。

    當然,最主要的他沒根。

    他不像其他那些部下,都得惦記這惦記那,他沒什麼可惦記的,他家是陝西乾州,現在哪還有什麼可惦記的?從這一點上說他和那些疍民一樣,都是無根的浮萍,他們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皇上這汪池水上的,沒有皇上就沒有他們的一切,他們除了對皇上忠心之外,沒有別的選擇,這樣的人才真正值得相信,這樣的人才是楊豐真正的心腹。

    對於自己的心腹,有時候必須得敞開一點心扉。

    這是一種尊重。

    事實上在明白了皇上的真實意圖後,黎首輔接下來就完全扮演了他的誤國奸臣角色,他頂著堪比魏忠賢的罵名,帶著皇上專門撥給他的錦衣衛,以兇殘地手段開始了打土豪。遵化所有士紳無一例外,以家中人口計,每人保留三十畝地,多餘地全部打上地樁算皇田,至於原本租種這些土地的佃戶,以後該怎麼種還怎麼種,只不過把租子不再交給原來的地主,而是交給皇上。皇上就是你們的地主,你們種的都是皇田,但皇上聖明,不會像那些地主老爺一樣盤剝那麼的,你們以後的租子都是一成,聽清楚,就要你們一成的租子,只不過你們還得另外交田賦。

    這下子佃戶們當然高興。

    他們哪管誰是地主啊,他們就知道金餅子砸頭上了,別說一成租子,就是五成以下的租子,對他們來說都是可以歡呼的,至于田賦更不值一提,大明的田賦其實很低的,絕大多數地方都徘徊在百分之五左右,老百姓饑寒交迫與田賦其實沒什麼關係,真正把他們逼到絕路上的,其實是那些苛捐雜稅,還有就是絕對占了最大比例的地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