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頁
懿律說道。
當然,主要是他知道追也沒用。
他的艦隊中雖然也有八艘蒸汽戰艦,甚至包括四艘鐵殼的,但卻都是明輪炮艦,儘管最大超過千噸,馬力卻只有三百多,這樣的船根本不可能追上明軍的螺旋槳巡洋艦。
速度差距是雙方最大的差距。
單純火炮差距沒那麼致命,明軍的線膛炮射程的確更遠,而且威力也更大,但海上戰艦對射並不是說射程遠就能好使,把距離拉開兩千碼明軍也一樣是浪費彈藥,起伏不定的戰艦上用大炮射擊這樣遠的目標,那真需要逆天的運氣。拉近到一千碼內才比較靠譜,可一千碼內明軍炮彈雖然可以發揮威力,但這個距離上別說他的六十八磅炮了,就是三十二磅長炮也一樣能擊穿明軍戰列艦,實際上這些大炮極限射程也能打出四千碼。但實戰還得四百碼,在戰艦一個輕微搖晃就能讓一切瞄準前功盡棄的時代,拼刺刀式近距離糊臉才是標準戰術,雖然明軍還有線膛炮精度優勢命中率更高,但他卻有數量優勢來彌補,特拉法爾加號上有一百一十二門三十二磅炮,明軍戰列艦上只有四十二門炮。
他們的命中率總不會有己方三倍吧?
但速度差距無解。
速度優勢讓對手可以隨意選擇攻擊位置和攻擊目標,速度差距到了兩倍就根本是單方面被虐了。
好在他也從沒想過進攻廣州。
他只是來保衛新加坡的。
英國政府從沒想過進攻廣州,這些老海盜的後代們,很清楚一支最快速度不超過十節的艦隊,根本不可能在海上擊敗一支最快可以達到接近二十節的艦隊,後者有無數辦法可以玩死他們,兩倍的速度差距無解。他們派遣這支艦隊來,只是為了保護新加坡,然後封鎖海峽停止從孟加拉向大明出口大米,阻斷楊豐從緬甸購買大米,以武力威脅爪哇的荷蘭人還有暹羅人停止向楊豐出售大米。另外還可以通過緬甸的商道向清軍出售軍火,甚至於乾脆派遣部分英軍借道緬甸到雲南和四川,去幫助那裡的清軍訓練軍隊,總之掐住楊豐的脖子增加他和清軍作戰的難度,逼迫楊豐釋放那些俘虜,重新開放台灣海峽的通道。
然後……
過十年以後英國的新式戰艦大量建造出來再收拾他。
最新的威靈頓公爵級一級戰列艦已經開建。
這款木製風帆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高達恐怖的六千噸,裝有一百二十多門炮,同樣裝有一台一千多馬力蒸汽機,這種根據東印度公司當初從大明採購蒸汽機改進的蒸汽機,也驅動一台螺旋槳,雖然因為實在太大,不可能和明軍已經接近二十節的最快速度相比,但據推算在同樣的順風而且最大馬力下跑到十四節也沒問題,而明軍的戰列艦實際上也只有十八節。
這差距就沒那麼誇張了。
尤其是擺脫了對風的依賴可以靈活調整戰術。
而此時六艘這款戰艦正在建造中。
實際上不僅僅是英國,法國也已經開始建造同樣使用風帆與蒸汽混合動力的瓦爾密號和路易十四號,歐洲正在全面進入機帆戰列艦時代。
就連一些老式戰列艦也已經開始進行改裝加蒸汽動力。
不用五年明軍就不再有優勢。
不用十年皇家海軍就能再次憑藉實力傲視群雄,至於懿律的這支艦隊就為防守而來,復仇者級戰列艦本來就是即將報廢的,甚至在英國已經有很多此類戰艦在削甲板減重,也就是把外殼木板拆下來重新刨去一層,減弱防護提高速度改成大型巡洋艦,也就是類似於明軍的戰巡。
帶著一絲唏噓,懿律注視著越來越遠的明軍巡洋艦,而他腳下這艘巨型戰艦緩緩轉向東駛往新加坡。
而在後面一艘艘戰艦魚貫而出。
包括四十多艘巡航艦和蒸汽動力炮艦在內,超過六十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同樣轉向東,跟隨著他們的旗艦直奔新加坡,他們並不知道自己錯過的是什麼,他們只知道明軍艦隊已經到達新加坡,並且開始了對這座海峽殖民地首府的進攻。
新加坡,總督府。
“這就是那頭巨龍的怒火嗎?”
海峽殖民地總督博納姆爵士,或者後來他當香港總督時候的名字文咸爵士,看著遠處海面上一艘艘戰艦噴射的火焰,一臉苦笑地說道。
此刻這些炮彈正在康寧堡……
當然,這時候不叫這個名字,這座現代更通用的稱呼,福康寧公園的小山頭,正式名稱是康寧堡山,這時候新加坡軍政核心區,但卻是以印度大起義時候印度總督查爾斯·坎寧的名字命名,而這時候坎寧還在倫敦當外交部次官呢!不過這座要塞已經提前建成,畢竟楊豐早已經威脅要進攻新加坡,以這座新加坡河北岸只有五十米高小山為核心,一座新建的堡壘構成這時候的新加坡要塞,棱堡式城牆環繞四周,一座座炮台和數千守軍守衛在此,這時候他們正操作著一門門重炮向著海面射擊,天空中炮彈的呼嘯不停飛過。
當然,是明軍發射的炮彈。
從兩千碼外新加坡河口飛來的炮彈,拖著淡淡的煙跡和隱約的火光,不斷落在這座小山上,然後化作恐怖的爆炸火焰。
一百二十磅開花彈威力盡顯。
這種大型鑄鋼線膛炮射出的巨大炮彈,正在用內部裝填的二十斤火藥撕碎一切,要塞內一切都在粉碎,軍營被炸成碎片,倉庫化為廢墟,那些尖叫著狂奔而逃的殖民地官員和他們的印度僕人,同樣在也爆炸中粉身碎骨,就連被直接命中的城牆上,那些守軍和大炮也在飛上天,整個要塞內到處都是火光和滾滾濃煙,彈坑和廢墟就像貴婦身上的膿瘡,地下室里的老弱婦孺在抱頭哀嚎,大英帝國在遠東最重要城市正在被從地面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