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29頁

    楊豐說道。

    “盟約?”

    一幫大小軍閥茫然。

    這些都是來參加登基大典的,包括何真,高明壽,楊鏗,甚至從安南來的陳叔明,漢,吳越兩國北伐過程中自己任命的宣撫使們,剛剛在徐達大軍壓境威懾下投降的張良弼和孔興兩人,他們算是相比之前那幾個低一等級的,不過他們仍然惦記著爭取自己的利益。

    “對,一份盟約,一份在本仙見證下共同確立的,包括元璋及其子孫都必須遵守,同樣全天下也都必須遵守的盟約,以後所有制度,所有法律都必須遵循這份盟約,與這份盟約相違就示為違背天意。如果元璋及其子孫違背盟約,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違背天意,他們的天命也就失去,那時候其他有能力的華夏之民都可以推翻他重建新的帝國。這份盟約我會起草然後你們看看有什麼需要補充的,連同元璋及諸藩王一起坐下來共同商議,若大多數人同意,那麼由我將其同樣寫入盟約,等登基大典上共同以這份盟約來對天盟誓,日後新君繼位也必須以這份盟約來盟誓方可繼位。”

    楊豐說道。

    實際上這就是立憲。

    這一點同樣也是必須的,都快十五世紀了,還不趕緊立憲那就純屬找事情了,趁著現在控制局勢的絕大多數還不是儒生,甚至絕大多數都出身貧寒,趕緊把一份有利於普通百姓的憲法確立下來。

    這是士紳實力最弱的時代。

    朱元璋是佃戶,陳友諒是底層小吏,張士誠是私鹽販子,明玉珍是自耕農,方國珍是海盜,哪怕剛剛投降的李思齊也是小吏,他是縣典史出身的,陳友定也是自耕農當兵,數得上的巨頭裡面也就何真一個地主,但沒有一個是真正儒生,甚至絕大多數都是原本目不識丁。這些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小,而且出身里囊括社會各個行業,都是上戰場打天下的,由楊豐負責起草綱領,他們坐下來商議細節,最後制定一份儒家色彩最淡的憲法然後以天授旗號確定,從而使大明直接進入憲政時代。

    皇帝仍舊是最高統治者。

    但君權天授,他必須遵守這份對天盟誓的憲法,他敢反對的話那些野心家立刻就會跳出來,甚至如果他激怒百姓,百姓也可以去海外把那些藩王迎回來,就像英國人喜歡去迎外國人當國王一樣。

    陳家也好張家也好可都曾經是天命之主的候選人,他們手中玉冊可沒收回,若朱家失去天命,他們當然有資格接手,楊豐把他們扔到外面就是做這種準備的,如果老百姓無法忍受朱家統治,大不了起兵然後去迎他們然后里應外合奪朱家江山,甚至某一天陳友諒張士誠這些人的後代在海外發展出足夠的實力,在他們的威脅下朱家的後代還必須收斂些以團結治下百姓,否則這些人就拿著盟約找他茬他也無可奈何。

    至於真發生這種內戰……

    那就戰好了。

    反正都是炎黃子孫,反正他們也都不敢改信別的信仰,真敢信別的宗教的話他們連統治自己領地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跟朱家爭天命了!

    第826章 新大明帝國

    既然是仙師提出的,那當然所有人都支持……

    包括朱元璋。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他根本就沒有反對的資格,更何況這東西對他也沒什麼壞處,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權天授通過文字明確下來,如果說以前帝王說君權天授只是自說自話,但仙師主持下的這份盟約,就可以把君權天授這一點變成世世代代傳下的鐵律。

    這對他的後代有好處。

    就這樣仙師很快拿出這份盟約的主要綱領。

    首先開篇就確定了一點華夏之民人人平等。

    華夏之民無高低貴賤之分。

    無論王公貴族,販夫走卒,無論男女統統都平等,當然,這個華夏之民的範圍比較靈活,具體解釋這個由各家討論決定,但只要納入華夏之民的範圍,那麼就是人人平等。不准再以華夏之民為奴婢,哪怕當僕人丫鬟也只能僱傭,這個問題不算步子邁得大,宋朝就已經是這樣,大明繼承自大宋當然也要繼承這一點,奴隸制度本身是異族入侵的遺毒,這只能說是恢復舊制。包括皇帝與庶民也同樣是平等的,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僅僅在於他得到昊天上帝的授權,但本質上他與庶民沒什麼不同,這一點也不算什麼,中國本來就是將相王侯寧有種乎。

    不過這一條還是令包括朱元璋在內很多人都有些糾結。

    畢竟他們都奴僕成群。

    然而他們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仙師提出的,誰也不敢不同意,朱元璋敢不同意那你這天命收回,漢王請上位,於是張定邊的大軍立刻順流而下到應天了。

    更何況這時候高麗遭受天罰的後果已經流傳開。

    開京整個消失,別說是這座城市裡的人了,就連建築都完全被抹去,甚至城牆都抹平,原本高麗王宮位置變成一個大坑,在大坑周圍好幾里內完全一片黑色焦炭,而向外圍全是廢墟,就連山林都燒成了灰燼,就連石頭都燒成琉璃。天上下了一場黑雨,這片黑雨落下的地方變成死地,所有人全都以各種慘不忍睹的方式死亡,不但如此,而且進入這片區域查看的人回去以後,也都很快身染怪病,在全身腐爛中痛苦死去。

    這場天罰至少殺死了二十萬高麗人,這個時代高麗最繁華的城市連同他們的國王及大臣一起消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2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