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15頁

    對此楊大王很慷慨地同意了。

    而且他還親自叫來淄青節度使李忠臣的使者,讓他們兩家都給他個面子重新和好,雖然當初侯希逸排擠使李忠臣憤而南下,但畢竟過去也是並肩作戰多年的老兄弟,有點小仇就讓它過去吧,得面向未來!接下來你們兩家合夥行動,侯希逸渡遼河向東,李忠臣渡海在卑沙城登陸北上,你們兩家以蓋州為界,把遼東分了就行,反正地盤到手,你們上奏朝廷,朝廷也不可能不給你們,遼東半島那裡雖說沒什麼好東西,但人參鹿茸什麼的還是要多少有多少。

    於是就這樣侯希逸和李忠臣言歸於好,組團開赴遼東,去重新奪回安東都護府的地盤,同時快快樂樂在長白山里挖人參割鹿茸去了。

    同樣,其他藩鎮也紛紛看到了發財的門路,畢竟對他們來說,壓榨轄區內百姓並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他們的士兵都來自轄區百姓,一旦壓榨狠了,很容易造成兵變或民變,而朝廷會很開心地趁機搞掉他們。那麼想發財,想擴充實力,最好的選擇就是出去搶掠,對外掠奪會讓他們和治下百姓皆大歡喜的,但楊豐禁止他們通過內戰掠奪,那麼唯一可選的就只有對外了,平盧和淄青可以合夥對遼東下手,那范陽完全和河東商議商議咱們一起去搶契丹怎麼樣?

    如果人手不夠的話,可以去河朔其他幾個藩鎮再拉點,總之咱們那些打了多年仗的百戰老兵得利用起來。  

    好吧,就這樣大唐的驕兵悍將們發現自己面前,一下子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剩下楊豐就不管了。

    他隨後返回碎葉,緊接著開始了對轄區各地的整合,同時也開始了大炮的製造。

    第484章 起航

    楊豐終究還是沒能滿足李隆基活著見到天馬的願望,就在他返回碎葉的第二年春天,李隆基在寂寥落寞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遺詔將晚年陪伴自己的那些宮女太監和樂師舞伎,全部賜給了遠在碎葉的懷化公主。

    當然,實際上是給了楊豐。

    不知道為什麼,他還將自己手中持有的大量銀行股票,全部贈送給了南陽郡王的堂姐楊芷,據說是因為南陽王入朝時候,他這個堂姐曾多次為太上皇歌舞解悶,不僅僅是他,包括在不久後得知他駕崩消息而在朗州自殺追隨的高力士,也同樣將自己手中的銀行股票贈予楊芷,而加上這兩份之後,楊豐和他這位堂姐所持有的銀行股票超過百分之七十……

    好吧,李隆基手中的就是原本應該屬於大唐國庫的那份。

    李輔國找了五年也沒找到的。  

    由此可見太上皇終究是太上皇。

    而李亨僅比他爹多活了十天,在李隆基駕崩十天後,這位大唐皇帝陛下也追隨太上皇去了,太子李豫也就是原本的李俶繼承皇位,當然,這是外面老百姓所知道的,實際上是宮中政變,李輔國和張皇后兩派因為李亨病重爭皇位而開戰,已經病入膏肓的李亨又氣又驚被嚇死的。

    而且這場大唐最高層的政變並沒有因李亨的死而結束。

    緊接著張皇后被李輔國所殺,李豫繼位後拉攏住掌握禁軍的李輔國親信程元振,然後解除李輔國權力,並且派刺客刺殺了李輔國,而以程元振為太監之首,又因為程元振與楊豐有舊怨,擔心楊豐入朝會藉機會殺了自己,派遣使者以聖旨阻擋了已經到達玉門關,準備入朝拜祭太上皇的南陽王,南陽王一怒之下以兵奪玉門關並稱其為大唐之臣非宦官之臣,朝廷好自為之,玉門關以西之地不會再聽命於宦官了。

    河西節度使僕固懷恩固守酒泉不敢出,好在南陽王終究是對大唐忠心耿耿的,只是留兵守玉門關,盡奪伊西瓜沙四州之地,然後哭祭太上皇之後返回碎葉。

    至此西域自成一國。

    當然,程元振也不敢再更多的刺激楊豐,相反還讓李豫破天荒地加封楊豐為鄧王,這可不是郡王,而是類似初唐時候那些歸附大唐的隋末群雄的國王,而且還是杜伏威級別的才封的,自大唐一統天下之後就再也沒封過的,同樣也順水推舟將伊西瓜沙四州劃歸安西節度使,以此向楊豐示好,承認其對西域的統治,反正對程元振來說,只要楊豐不入朝,那就沒什麼不能給的,不就是幾個不值一提的小州嗎?要不是害怕楊豐突襲長安,把整個河西給他又如何?  

    至此西域之地完全脫離朝廷,成了楊豐自己的地盤。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楊豐將西域原有的行政體系完全打亂,西域三鎮軍全部整編,並以安西之名設立三個軍,每個軍兩個騎馬的步兵旅,兩個弓騎兵旅和一個重騎兵旅,三個軍總計七萬五千人,再加上一個基地位於綏遠城的水師。

    此外除了河中及蔥嶺的幾個屬國之外,原安西和北庭兩鎮所護之龜茲,于闐等屬國全部改為郡縣,各國百姓和原本的大唐百姓一樣列入屬籍,以原本的各地酋長依舊為太守縣令,這些酋長各自擁有的朝廷爵位還是一樣保留,但原本那些毫無意義的都督府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直屬於鄧王幕府的鄉兵司,也就是預備役,各地青壯年無論是漢民還是粟特或者其他民族一律入漢籍並作為預備役。

    另外在地方實行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無論男女,全部進學校學漢字和漢語,包括草原上的牧民,廢止其他文字。

    教材由鄧王編寫。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1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