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頁
然後是水利建設方面,關於黃河的治理和各個蝗災區的水利建設,工部下了大功夫去治理。
工部尚書楊一魁這幾年就沒怎麼在京城待著,而總是到外地去監工,去調研,去督查各地的水利建設過程。
蕭如薰把水利建設比作國家的血脈運行,對此十分關注,這也關係到農業生產和糧食產量,每年朝廷都對糧食產量有硬性指標,楊一魁要是辦不好水利,農業部尚書能跟他玩命。
所以關於工部水利建設的問題,農業部比蕭如薰還要關注,這關係到年末的業績考核,以及他們自己的升官。
這幾年沒有什麼大的自然災害,總體來說還是風調雨順的,有災害的地方因為水利的修繕也有些許的幫助,加上高產作物的引入,各地沒有出現饑荒的消息,基本上人們都能堪堪吃飽肚子。
只要能吃飽肚子,鬧騰的人就沒有,天下就安定了,人人都在想著要過上好日子,要努力干,努力做工,努力掙錢吃肉穿好看的衣裳,整個社會的氛圍就很好。
蕭如薰對於這樣的氛圍是十分滿意的,所以對朝廷幾大部門的看法也不錯,認為他們做得很好。
然後就是戶部對大秦戶口的調查統計的最終數據,這個數據在隆武四年年初就給出了,大秦眼下具體的人口數量在一億三千萬左右。
在消滅地主豪紳地方豪強的時候,大秦的地方政府發現了大量的隱匿戶口,而在山林中進行清查逃戶的時候,又發現了一批逃到山中的逃戶。
這兩個群體加在一起數量就很大了,接著,蕭如薰解放了浙江地區的墮民和一些非民戶的戶口,這一批戶口數量也極大,而且沒有納入明政府的納稅戶口統計當中。
這樣就多出了好幾千萬人。
最後,蕭如薰把刀砍向了民間的寺院和道觀。
歷史上滅佛運動和限制道教的運動屢見不鮮,中國皇帝不能允許宗教和他爭奪納稅人口以及話語權,黃巾起義等數次帶有宗教性質的起義行動也給中國皇帝敲響了警鐘,所以中國素來沒有宗教和皇權相爭的傳統。
明朝就對佛教和道教進行了較為嚴格的限制,明初這種限制相當嚴厲,限制了寺院道觀的數量和出家人的人數。
因為這幫傢伙不事生產不交稅,還廣有地產,很多時候出現饑荒,大量百姓投入寺廟道觀,使得他們的勢力在地方上激增。
之後明政府對地方的掌握越來越弱,雖然官方度牒發放少,但是地方上有大量的違法私度。
情況就開始惡化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重拳出擊
朝廷對地方掌控力度減弱,這種弱化的結果會體現在方方面面。
放在佛教和道教頭上,結果就是僧人和道士的數量增多,寺廟道觀不交稅的土地越來越多,一些大的寺廟道觀甚至擁有上萬畝土地,危害不小於地方上的士紳豪強。
這樣的行為蔚然成風,這直接導致交稅的人越來越少。
明朝寺院和道觀的財產雖沒有前朝那麼多,但是數量也相當可觀。
了解到這樣的事實之後,蕭如薰非常反感這種現象,下決心要狠狠出拳整治他們。
蕭秦政權上台執政之後,隆武元年二月,蕭如薰直接把象徵明皇室宗教色彩的萬壽宮變成了太上皇的居住地,將紫禁城內一切帶有宗教性質的東西全部趕出去了,並且定下規矩,不允許北京城內有宗教建築。
隆武元年三月,蕭如薰發布了宗教政策。
他再次明確了道士與和尚出家需要朝廷給度牒才能被認同,而有權發放度牒的只有在京師內的戶部宗教管理司,地方上沒有權力發布度牒,度牒是三年一給,有上限。
私度完全禁止,一旦發現,立刻將私度之人和進行私度之僧侶道士及其所屬寺院道觀一併取締,全部發配做苦力。
並且蕭如薰還派人在全國範圍內普查道觀私產和寺院私產,一併登記造冊,還對各地道觀和寺院的年份進行統計,對道觀主人和寺院方丈的身份和學識水平進行考核。
以後三年一次,絕對不允許停止。
一系列的行動之後,隆武二年朝廷關閉道觀三十六座,寺院二十七座,隆武三年關閉道觀十六座,寺院四十八座,隆武四年關閉道觀二十一座,寺院十六座,隆武五年接著關閉道觀十七座,寺院二十九座。
理由都非常明確。
朝廷發放度牒之前,派專人到各地寺院和道觀里考察寺院裡的和尚還有道觀里的道士對於佛經的理解和道經的理解,看看學術水平怎麼樣,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一心向佛或者一心向道,是不是真的出家人。
這下子可算是查出大問題來了,一大批大字不識一個的假和尚假道士給差了出來,騙人血汗錢的也給查了出來。
本來蕭如薰的命令就是沒事也給我查出事兒來,結果現在倒好,根本不用冤枉人。
於是地方政府立刻對外宣布,大肆宣揚,借著土改的風潮搞批鬥,將他們的名聲徹底搞臭,於是地方百姓都極其惱火的支持政府取締寺院和道觀。
不僅如此,那些善於組織人手發動運動的地方基層官員們秉持中央思想,煽動人們崇敬寺廟道觀將之完全搗毀,凡是運動波及之處就不允許再次出現寺廟和道觀了。
接下來的事情也就不用說了,大量的寺院和道觀倒了血霉,給取締,所有財產充公,那些假道士假和尚立刻被發配去做苦力,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反正機會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