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但是僅僅是對付土司,在大明眼裡還是菜雞互啄,沒有什麼意思,直到緬甸人把土司們禍禍的差不多了,開始把目光投向更為富庶的漢人城池的時候,大明才終於意識到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而是一個有戰略有戰術有武器有組織的敵國。
再也不是菜雞互啄了,而是帝國戰爭了。
於是大明調集了雲南四川廣西等地的邊軍,對入侵的緬甸軍展開反擊,和緬甸軍在雲南邊境的山水險惡之處展開殘酷的拉鋸戰,然而這樣的地勢地形讓擅長大軍團聯合作戰的明軍無法施展手腳,反倒被擅長山地戰小規模破襲戰的緬甸軍占據了不小的優勢,幾座邊鎮被搶掠,幾名官員被罷黜,明帝國開始正式這個對手,並且根據其國名的音譯,給其取名——東蠻牛,洞武是近幾年的事情了。
如此,至少可以體現出在明人的眼裡,緬甸東吁王朝的軍隊絕對不弱,甚至像蠻牛一樣勇武有力,很難對付。
背靠一個大帝國的大明尚且如此,缺少戰略縱深的周邊國家也就遭了殃,東吁王朝崛起的歷程,就是周邊國家的血淚史,尤其是暹羅,一百多年內數度被緬甸打的滅國,或者被緬甸打下首都,丟面子丟錢丟人,能丟的都丟了,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反擊過,納瑞宣就是他們最引以為豪的王,在他的帶領下,暹羅人曾經打出過一波小高潮。
然而這並不足以將這個國家最終消滅,歷史上的大明也沒能奈何得了這個蠻牛一樣的國家,耗盡了雲南的人力物力,雖然在戰場上打勝了,但是失去的土地卻根本沒有力氣收復,只能退回了後勤保障區域內——雲南的交通水平實在是太差了,物資抵達前線的效率低的令人咂舌,根本打不下去。
後來,大明的主要憂患都在北邊,就沒有對南邊多在意,而緬甸人也被大明打疼了,雖然看到大明退兵,但是也不敢再次進犯大明,終大明一朝,緬甸未曾再敢進犯,直到滿清乾隆時期,緬甸再次強盛,清緬戰爭再度爆發,這一回,清兵可就丟臉丟的多了,乾隆老兒的所謂十全武功,在這裡面也是水分不少。
此時此刻的東吁王朝,正是全盛時期,還沒有被大明打疼,鄧子龍打疼的是莽應龍,但是莽應龍死了,這坑爹的莽應里根本不去想曾經被吊打的恐懼,一意孤行的調動主力軍隊對大明開戰,揚言要好好教訓一下這幫漢人,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勇武。
他還不知道大明已經決定徹底收拾掉他,並且派了把日本打到四分五裂的將軍來和他過招,更不知道暹羅人已經磨刀霍霍,並且打算和大明合兵一處,徹底收拾掉緬甸人。
接到大明國書的那一刻,納瑞宣的心裡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三年前,借著緬甸人被大明打得大敗而回的空檔,他剛剛從緬甸手裡搶回了自己的國家重新立國,正在積極發展軍備以圖自保,暫且,他是沒有反擊緬甸的實力,正在日夜為此憂心,擔心緬甸人再次舉全國之力和他一戰,他沒有絕對的勝算。
而大明朝決定對緬甸開戰的消息宛如一針強心劑,讓納瑞宣王欣喜若狂。
即使沒有朝臣建議暹羅出兵和大明一起攻打緬甸,他也決定這樣做了。
因為他知道,此次大明派出的將軍正是之前在朝鮮把倭國打到四分五裂的海內名將蕭如薰,而此番南下的軍隊大部分都是之前和日本人過招的大明精銳部隊,此番精銳之師再度南下,必然是有著十成的把握要將緬甸滅國的,此時不出兵幫助大明,到時候還怎麼分好處?
大明幹掉了緬甸,那該是多少好處?怎麼能不參與進去分一杯羹呢?而且以大明的大方程度,估計兩杯羹甚至是一碗肉都是有可能的,這在剛剛平定下來百廢待興的暹羅國看來,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於是他詢問了幾名華人臣子,向他們諮詢為大明軍隊接風洗塵的禮儀,還有大明軍隊的口味,暹羅該如何準備大明軍隊喜歡的飯食之類的,安排好了這些事情之後,他又馬不停蹄的安排起了軍隊助戰的事情,將自己麾下最強大的一支軍隊,包含著法國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日本人的僱傭軍,還有自己的主力部隊,差不多兩三萬人的樣子,讓這支部隊做好戰鬥準備。
說來也有意思,因為本國部隊數量和質量不夠,納瑞宣王別出心裁的搞出了幾支外國僱傭軍。
這裡面包括法國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火器僱傭軍,專門負責使用火器和培訓本國軍隊使用火器;還有一支一千多日本浪人組成的特種部隊,專門負責白刃格鬥,戰鬥力極強;甚至還有千餘人的華人部隊赫然在列,響噹噹的多國部隊。
第三百一十七章 華人的憂慮
納瑞宣王手底下的部隊是一支多國部隊,而相對應的,緬甸的軍隊也是多國部隊。
因為給東南亞和中南半島的戰亂頻繁,嗅到金錢氣味的大量歐洲人和失去家園的日本浪人就來到這裡當僱傭軍混飯吃,掌握部分軍事知識的混得更好,還能被聘用為教官,為這些國家的高層子弟提供軍事課程。
納瑞宣王之前在緬甸當人質俘虜的時候,就接受過莽應龍安排的葡萄牙軍事課程,對火器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別看他們住在那樣多雨的氣候裡面,打起仗來也是硝煙滾滾炮聲隆隆的,除了數量不能和明軍相提並論以外,論精銳程度,他們的軍隊可不在明軍之下,甚至還會使用明軍不明白的火器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