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蕭如薰接連的發問讓柴國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李如松倒有些反應過來了。
「提督,你的意思是,這些北虜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攻打紫荊關劫掠京畿,而是另有圖謀?」
蕭如薰點了點頭。
「而且我更加懷疑咱們面對的根本就沒有四萬多的北虜,他們這也是在虛張聲勢呢!為的就是嚇住我們,牽制我們,不讓我們出關作戰!」
第五百三十三章 障眼法
聽了蕭如薰的猜測,李成梁和柴國柱面面相覷。
他們只想著防守了,看到手底下士兵那副慫樣,誰還敢進攻呢?怕是就算是敢帶兵出擊,這些京營老爺兵也敢丟下將軍自己逃跑,比如當初那些丟下戚繼光自己逃跑的衛所老爺兵們。
要是手底下有李如松帶來的這兩萬多騎兵,李成梁倒是敢讓柴國柱帶兵夜襲出擊一下試試對方的斤兩,但是他一直沒有得到援助,所以,只能被動防守了。
而現在經蕭如薰這麼一說,他再一想,欸?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北虜來攻擊大明除了少數幾次帶政治目的之外,基本上都是搶了就走不和大明大部隊糾纏,他們的騎兵遇上嚴密的步軍方陣是討不到好處的,必須要快搶快走,讓大明反應不過來,大明的騎兵有不敢貿然追擊,只能吃啞巴虧。
但是這一次很反常,他們突然就南下進攻,還突然就要進攻京師,沒有任何的事先跡象,俺答和也先大規模入寇都是有政治事件前提的,而這一次他們沒有統一的政權號令卻敢於悍然南下,甚至要劫掠京師,這算什麼事情?
「就算他們要進攻京師,也應該有點事前的預兆,比如大明和某個部落的矛盾激化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從而引起了重大的危機。可是這一次不過是缺糧食的問題,南下結劫掠搶糧應該是他們的唯一目的,進攻京師算什麼?他們就不擔心大明被激怒了,回過神來報復他們?歸化城距離咱們可一點都不遠。」
蕭如薰不斷提出自己的疑惑,讓李成梁和柴國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李如松覺得蕭如薰說的似乎有點道理,便開口問道:「那提督的意思,這些北虜進攻紫荊關是障眼法?其實另有目的?」
蕭如薰點了點頭。
「兵法雲,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事出反常必有妖,現在的北虜不是過去的北虜,沒有統一政權和號令,就沒有對大明大規模南下開戰的基礎,進攻京師和大明打國戰絕對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搶糧。」
李如松皺眉道:「可是這一次北虜南下的烈度也太大了,十萬人南下,怎麼看都像是國戰!」
「不對,他們沒有動機,他們要和大明打國戰的目的是什麼?北地遭遇嚴寒,他們要搶糧,北地嚴寒太嚴重,他們需要出動更多人搶更多的糧,我不信那個歸義王還真是個志在天下的梟雄,否則,怎麼會被一個女人壓制到今日才叛亂?土默特部落三代已經沒有和大明產生大的衝突,突然和大明產生衝突,只能是最直接的缺糧所引發的,若是要和大明打國戰,來的恐怕也不僅僅只是十萬人,他們定然只是為了糧食和生存。」
「那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進攻紫荊關威脅京師,難道不是為了劫掠京畿?這個事情他們以前也做過!」
柴國柱連忙發問。
「以前做過不代表現在也會做,以前有也先有俺答,現在他們沒有這樣的人物,也沒有那麼統一的號令政權,誰來發號施令?誰來統一指揮?草原上出現一個統一的號令可不是區區一場會盟就能實現的,必然會經歷無數次的血戰,決出一個最強者,咱們這些年可曾聽聞草原上發生大的會戰?」
「這倒的確沒有……」
柴國柱小聲的嘟囔著。
「所以,我以為,他們絕對不是為了劫掠京師威脅大明國都而進攻的紫荊關,一定是另有目的,而且,所圖還不小。」
蕭如薰低頭沉思著。
李成梁忽然開口道:「此時,北虜沒有別的好去處,若是不來紫荊關劫掠京畿,那麼只能南下太原,太原有王督師的十幾萬兵馬正在防守,北虜就算有幾萬騎兵也不敢貿然南下,除此之外,要麼北上,要麼西進,還能去哪兒?」
「西進不可能,西面的榆林寧夏甘肅幾大軍鎮都有驍將鎮守,他們絕對不敢真的把九邊全都調動起來,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兵力,北上倒有可能,那就是他們要撤退了,派人在這裡守著紫荊關掩護大部隊撤退。可他們是騎兵,行動快速,要撤退的話,大明暫時沒有辦法阻攔,只是為了掩護撤退的話,也不需要進攻紫荊關這麼刺激大明朝廷,守著平型關就可以了,為何還要來進攻紫荊關?」
李如松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蕭如薰抬起頭,看了看李如松,若有所思道:「這樣說來,最有可能的就是南下,為了南下的目的而進攻紫荊關,吸引大明軍隊的注意力,圖什麼呢?太原?王督師十幾萬兵馬在太原,他們難不成還真的有把握把太原拿下不成?而且更關鍵的是,這些北虜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補充糧草的?」
三人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目前可以得到的情報太少,除了斥候觀察之外,只有逃難百姓帶來的一些真偽難辨的情報,若是不出紫荊關,恐怕是無法得知更多情報的,就目前的情報來分析,蕭如薰也分析不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