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頁
但是對於大秦而言,大家並沒有什麼怨言。
對於官員來說,打了勝仗,皇帝自然會補償一個更大的慶典和更多的賞賜,大家心裡有數,對於百姓們來說,他們為大秦出力運送糧草支援前線戰爭,也能得到免一年賦稅的優惠政策,何樂而不為?
過年時每一年都能過的,卻一年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免一年賦稅那可是極大的利好,說不定就能過上吃三頓飽飯的好日子了,還能給來年留下更多的種子糧和儲備糧。
大秦免除了很多的苛捐雜稅,並且明令禁止再次增設,地方不准增加稅收名目,只有中央才有這個權力,轉而將這些賦稅加到了商人身上,對商人課以重稅,以增加財政收入,減輕農民負擔。
東南三省的百姓是最早受到這種政策的恩惠的,他們的負擔大大減輕,生活條件顯著提升,對大秦皇帝感恩戴德,此次出征,東南三省百姓也出力最大。
現在仗打完了,大勝了,他們就可以歡呼雀躍了。
蕭如薰接到消息的時候是二月初三,京城百姓剛剛自發組織了二月二龍抬頭的祭祀活動,今年的祭祀並不是官方組織的,百姓們多少有些疑惑,不過想到國朝正在大戰,所以百姓們也多少理解。
二月二,城鄉百姓們紛紛祭祀和農業有關的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這是很有象徵意義的節日,官方其實也應該做出一些反應,比如派人組織等等。
不過今年,官方並未派人組織,而是直接在從民政部分離出來的農業部尚書張志和的帶領下,召開了春耕會議。
由張志和牽頭,農業部官員四散而出,在整個北直隸的範圍內進行考察,預估北方的農業收成情況。
春耕是大事,按照前朝慣例,立春之時,皇帝和太子需要親自下地耕種,皇后需要親自養蠶繅絲,皇家以身作則,為來年的豐收進行美好的祈願,無論多麼荒唐的皇帝都不會缺席。
蕭如薰自然也不能缺席,去年開始,雖然不曾派人組織祭祀,但還是帶著振邦和盈盈一起到京師外的皇莊耕地里親自耕種了半天的土地,讓彩雲帶領宮中的宮女親自飼養蠶,以身作則給天下人作表率,表示國朝重農本位不改。
和以往皇帝作秀,推著農具往返四次不同,蕭如薰是要求振邦還有盈盈跟著自己干半天的農活,犁地,播撒種子,一刻也不准偷懶歇息,直到三畝地耕種完畢為止。
皇帝帶頭耕種,文武百官及其家人也不敢作秀,皇莊的耕地倒是有十分之一是交給文武百官和他們的家人進行耕種和播種的。
當然了,這效果如何蕭如薰也清楚,所以他們累死累活之後,蕭如薰還要派管理皇室農莊的宦官們重新整理土地。
皇莊的設立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供給給皇室一定數量的蔬菜和水果,減輕各地方給皇室進貢的負擔。
蕭如薰轉戰各地的時候,深知地方貢品上供給皇帝是多麼耗費民力的事情,需要大量人力耗在這件事情上,因為上供的貢品必須完美無缺,甚至有些時候還會鬧的百姓家破人亡。
所以登基以後,蕭如薰就下令廢除了三分之二地方上供的名目,只保留了一些必須要上供的地方特產,比如茶葉啊絲綢啊瓷器啊之類京師不能生產的東西。
更多的一些無所謂的東西則就乾脆的廢除了,或者只保留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上供量,皇家夠用就行。
而為了豐富宮廷內的用物,蕭如薰從明宗室和明勛貴手裡拿下來的皇莊和勛貴莊園就成了主要的供給場所,派出宦官管理,宦官耕種土地,種植水果蔬菜等平常不怎麼種植的作物。
地方上大量的土地都拿來種糧食,就這樣還養不活人,就不要說水果蔬菜這些副食品了,只有等糧食產量極大的增長之後,人們才可能用一些土地來種植更多的副食品。
而眼下皇家不能為了一己私慾而致使人們沒有飯吃,那麼這些皇莊就可以拿來發揮應有的作用了。
正好宮廷里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宮女和內侍,蕭如薰就定下規矩,剛進來的小內侍和小宮女就派到皇莊裡種地或者養蠶繅絲,供給宮廷之用,滿兩年之後再調入宮廷服務。
小宮女年滿二十三歲就可以放出去,但是內侍則不行,他們一生都要留在宮中。
宮裡面有些時候不需要那麼多的內侍來服務,留著也是浪費糧食和錢財,但是沒了下面的子孫根,放到民間也不可能,但是總歸要有個去處。
那麼各地的皇莊和礦地就是最好的去處了,皇莊裡有很多土地可以耕種,專門供給給皇室,派出內侍到皇莊裡耕田種地,可以減輕民間負擔,節省皇室用度。
除此之外,蕭如薰還把現有的鐵礦銅礦等金屬礦全部收歸國有,不准私人開採,還派出經驗豐富的礦工和宦官、軍隊組成探礦部隊,到處探查金屬礦藏,成立新的皇礦。
有一些蕭如薰記憶深刻的大礦藏,他還專門標出來讓探礦部隊專門重點探查。
原來萬曆皇帝的礦還有地方豪強的礦全部收歸國有,最好的管理者就是這些內侍,皇帝的家奴,至於開採礦產所得的錢財,則全部充入內帑。
倒也不是他貪財,皇帝名義上富有天下,名義上握有絕對權力,名義上只有他說了算,名義上他掌握所有人的生死,但是這裡面有多少貓膩,有多少啞巴虧,只有皇帝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