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頁
在蕭如薰的主導下,軍中文書們通過識字教育向基層士兵灌輸保家衛國的理念,灌輸參軍參加戰爭就是為了保護身後家人的理念,將保國和保家聯合在了一起,強調沒有強大的國家就沒有安全的家庭這樣的理念。
蕭如薰覺得,這樣子做,至少在這個時代是獨步天下了。
至少在此之前,所有軍隊組建起來的理念都不是保家衛國,開國軍隊戰鬥力最強,他們的理念是打天下封妻蔭子,之後的王朝軍隊就是混口飯吃,吃皇糧不至於餓死,至於打仗……
那就是討賞錢的理由和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唐末五代的軍隊,打仗之前先問皇帝要賞錢然後才出發,打完仗以後提著敵軍的腦袋要賞錢才罷休,就和僱傭軍一樣,打仗為了錢,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是為了保衛國家的榮譽。
這種理念是近現代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思潮興起之後才有的,各國領導層才逐步加強了對軍人的思想教育,而在此之前,軍隊就是給錢打仗的暴力機器,沒有別的屬性。
而蕭如薰對秦軍做的這種思想教育毫無疑問是超越時代的,至少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統治者將參加國戰和保護家人的理念提出,告訴參軍的士兵你們參加軍隊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
蕭如薰並沒有一步登天告訴他們參軍是為了保護國家,這個時代人們的心裡對國家的概念非常模糊,國家是什麼,朝廷是什麼,皇帝是什麼,他們很模糊。
有人覺得朝廷就是天下,有人覺得皇帝就是國家,有人覺得大秦就是一切,有人則覺得鐵打的天下流水的朝廷,沒人能給出一個國家的準確定義。
上層識字精英們和底層文盲百姓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上層的識字精英里可能會出現一些異類,覺得保家衛國是自己的使命。
但是底層百姓絕對沒有,他們甚至對改朝換代也沒有什麼想法,只想讓自己活著,吃飽飯,傳承後代。
近現代以前的征服只是政府對政府,基本上沒有底層百姓的參與,他們從來都是被迫接受,明清戰爭期間如果滿清政府沒有要求漢人剔發易服,那基本上不會有後來漢人大規模的反抗,南明估計根本無法苟延殘喘數十年。
人們比之國家更在意千百年來的傳統。
所以為了讓出生底層的文盲士兵們和國家高層達成思想上的一致,擁有愛國的理念和為國獻身的精神,識字教育就是必須的,而整個社會的掃盲教育也是必須的。
愛國教育很模糊,但是識字教育目的很明確,沒有人會拒絕識字,人人都知道識字的好處,只是之前沒有門路,現在參軍可以識字,誰不願意?
那麼在識字教育中摻入一些愛國理念和保家衛國理念也就是理所應當的。
比如直接把愛國兩個字教給士兵們,再把保家衛國這四個字教給士兵們,讓他們知道含義,每天寫,每天念,時間久了,誰都知道了,潛意識裡就有這個理念。
要是為國獻身,古代軍隊估計是沒有這樣的理念的,任何一支軍隊都沒有,他們死前肯定不是抱著為國而死的信念。
不過即使是加強了現在的識字教育,時間尚且比較短,具體成果還沒有顯現出來,蕭如薰絕對不認為自己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羅榮也不相信這些建州人會用這樣的方式勾引他上鉤,於是他果斷的下令軍隊前進,全面進攻建州軍大營,同時派人給麻沖傳消息,全面進攻。
麻沖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第一想法就是毛文龍得手了,褚英也是這樣想的,於是褚英立刻急不可耐的請求麻衝出兵,麻沖點頭,立刻下令全軍整備,主力出擊。
羅榮帶著五千先鋒軍已經殺了過去,秦軍主力在麻沖的率領下緊隨其後,而等他們來到建州軍大營的時候,發現羅榮已經基本占領了建州軍大營,有士兵報告羅榮已經帶著前鋒殺向了赫圖阿拉追擊建州殘兵了。
戰爭結束了。
建州兵自己崩潰了,崩潰的毫無預兆,連努爾哈赤和他的三位智勇雙全的屬下都沒有想到,他們根本不敢相信之前還很有戰鬥力的建州兵怎麼就崩潰了,崩潰的如此徹底,崩潰的如此不留情面。
可他們就是崩潰了。
羅榮率軍殺過來只是加劇了這種崩潰的速度,秦軍的大規模掩殺讓不清楚原因的建州兵更加確信他們失敗了,於是根本不做抵抗,要麼死命地跑,要麼就直接丟下武器跪在地上祈求活命。
羅榮下令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殺,秦軍也不管那些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建州兵,而是去追擊那些依然在逃跑的建州兵或者是少數依然敢抵抗的建州兵。
另外的目的就是建州衛首府赫圖阿拉了。
追擊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有一隊建州騎兵勇敢的衝上來和羅榮決戰,這讓羅榮有些詫異,不過他很快就指揮黑甲騎兵將那隊數十人的建州騎兵圍殲了。
最後還有一個抵抗十分劇烈的人被三名黑甲騎兵圍著打都不落下風,還幾乎殺掉這三個黑甲騎兵,最後還是五名龍騎兵靠近他,直接亂槍打死他才結果了他。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渡江去朝鮮
那之後,建州兵就再也沒有相對應的抵抗了。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建州兵,秦軍騎兵不太多,追殺不及,只好在羅榮的帶領下全速奔馳到赫圖阿拉,一鼓作氣攻入城內,大肆斬殺城中的建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