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4頁

    李太后接著往前走了幾步,低下頭冷冷的盯著張鯨和駱尚志。

    「今日之事,就當作沒有發生過,張鯨,駱尚志,你們回去調動你們的親信,將所有知道這件事情的內侍和番子,全部殺掉,一個不留,哪怕是知道一點點蛛絲馬跡,聽到一點點風聲的,都全部抓住殺掉,但凡哀家之後聽到一點點關於今日之事的消息,哀家就能立刻取了你們的性命,聽清楚沒有?」

    張鯨和駱尚志渾身直冒冷汗,他們駭然發覺,這位老太太遠遠比他們所敬畏的皇帝更加兇猛。

    「臣(老奴)謹遵太后懿旨!」

    話音一落,朱翊鈞整個人就癱在了地上。

    李太后回頭看著呆若木雞的朱翊鈞,心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情緒,有傷心,有憤怒,有憎恨,有厭惡,還有擔憂,還有害怕,還有不甘,連她自己都不知道這麼多的感情為什麼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心裡。

    「此事尚且沒有任何一個臣子知道,王錫爵已經被哀家下了封口令,若要保住全家不死,這件事情就能跟著他一起被帶到棺材裡面,他不久之後就會上表辭官,從此以後他的餘生都將處在哀家的監視當中,哀家要是死了,就換作你來繼續監視,若是你我母子兩人都活不過王錫爵,那麼就要在臨死前,帶上王錫爵一起走,這是哀家答應讓王錫爵繼續活下去的條件。」  

    李太后看著癱在地上呆若木雞不言不語的朱翊鈞,閉上眼,深深嘆了口氣。

    「皇帝,你三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過去的一切,哀家都能認為你是年少無知,可是這之後,你就再也沒有其他的理由了,你別怪哀家,哀家不想死在戰火中,也不想眼睜睜地看著你被亂臣賊子殺掉,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一次政變,能要了你的命,卻要不了那些你想除掉的人的性命。就像是剛才,若是哀家想要你的命,你能躲過去嗎?從古至今,被亂臣賊子毒死的皇帝就真的少嗎?皇帝,哀家能做的都做了,哀家做不到的也盡力去做了,你要是恨哀家,儘管去恨好了,只是,不管你多麼憎恨哀家,哀家也決不允許你把大明國運葬送在自己手上,哀家絕不允許你做亡國之君。」

    說完這些,李太后深深的鬆了一口氣,轉身,慢悠悠的朝著宮門外走去。

    走出去之後好久以後,朱翊鈞還能聽到李太后嘴裡念叨著的那句「難得糊塗」,以前他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但是今時今日,此時此刻,沒有人能比他更明白了。

    他終於認清楚了他和嘉靖爺爺之間的差別,他甚至想到,他的父親未必看不出天下的局面,只是他的父親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認定自己沒有那樣的能力,所以才「難得糊塗」了一把。  

    他沒有他父親那麼豁達,他沒有他父親那麼能坦然面對一切,所以他要抗爭,他要鬥爭,他要做名副其實的天下至尊。

    然而世間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人終於認清了自己。

    朱翊鈞,只是一個擁有皇帝名號的凡人而已。

    從今往後,將不會有人知道,朱翊鈞曾經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了死亡和絕望,也不會有人知道一場註定極其血腥的萬曆宮廷政變就被這樣消弭於無形。

    揣著一顆四分五裂的雄心,朱翊鈞點燃了那封染血的信。

    第二百七十六章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

    蕭如薰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知道朱翊鈞曾經如此接近過死亡與失敗,這些事情是不會付諸於史書的,也難以為外人所知,他也是那個時候才知道,自己所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

    宋應昌和蕭如薰在四月初一抵達了天津衛,大軍上岸列隊整頓花了一天半,休整花了一天半,三天以後的四月初四,東征大軍正式開始朝著京師進軍。

    為了這一天,大軍經歷了大小數十戰,和無數強敵浴血廝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後,將二十萬倭寇擊殺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倭寇遠征軍自其酋首豐臣秀吉以下全部將領無一漏網,死的死抓的抓,大明軍隊不僅僅獲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這還是一場揚威海外穩固大明威名,震懾周邊宵小之輩的榮譽之戰。  

    大家一路上都在暢想著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封賞,李如松想要封爵,其餘的將軍們也想封爵,而且由於這一次大家獲得的戰功實在是太大,就算是封爵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這一點大家心裡都有低,所以,大家不斷的暢聊著自己封爵之後該是何等的榮耀和輝煌,該是如何的揚眉吐氣等等。

    但是落在了真正的明眼人眼裡,比如宋應昌,比如蕭如薰,比如袁黃,他們所考慮的顯然和功勳武將們所考慮的不太一樣。

    「老夫已經命人去信京城開始運作,但是情況究竟如何,老夫也不是很清楚,老夫只知道,這件事情不太好辦,這招以退為進也不知道能否奏效,那些京城裡的高官們哪一個不是此中好手?季馨,坤儀,你們說這事能成嗎?」

    宋應昌的問題其實也是蕭如薰和袁黃的問題,作為主要授功者,此次征戰的決策層顯然是首當其衝,他們三人是最需要考慮自己的退路的,之前皇帝的三王並封令讓本來明朗的局勢再一次變得渾濁不清起來,讓蕭如薰和袁黃都有些看不清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裡也是惴惴不安的。

    「我想,如今朝堂的關注點已經從我們轉移到了三王並封的事件上,大家都在討論三王並封的事情,大軍凱旋反倒屈居第二位了,但是這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減輕我們的關注度,讓我們更容易渾水摸魚,更方便我們去運作此事,說不定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