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頁
有些時候好容易打了大勝仗,朝廷開恩,開宴會可以吃油葷,吃完油葷之後士兵排隊上廁所、漫山遍野找地方拉肚子的情況很普遍,都是長久不吃油突然一下吃了油脂給鬧的。
但是加了油的食物比沒有油水的食物要更加扛餓那是毋庸置疑的,吃一頓帶油水的飯,從上午打仗打到中午都不帶餓的,沒有油水的米飯吃個三四碗,臨到中午的時候肚子已經咕咕叫了。
眼下天冷,士兵更需要足夠的熱量支持高強度的運動和長途奔襲,蕭如薰特意囑咐今天火頭軍們不要吝嗇手上的食用油和肉類,給士兵吃點好的。
肉要是不夠,就切點兒肉絲,擱點兒醬菜,一起擱飯裡頭,然後用油炒米飯,就這樣給士兵吃也是很香很扛餓的,反正眼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米糧。
不過這段時日蕭如薰雖然在打仗,但是打仗不需要用到全部的戰兵,有一批人馬就在蕭如薰的吩咐下,進入大同之後漫山遍野的找野獸捕獵。
這個時候正是開春的時候,冬眠的動物紛紛甦醒出來覓食,但是天氣冷的不正常,草木都沒有來得及生長,食草動物也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急的漫山遍野亂竄,食肉動物有吃的,跟在後面大活躍。
但是它們卻不曾料到兇殘的人類黃雀在後,拿著刀槍劍戟一擁而上,結果這山上的野獸就給捕獵的軍隊一網打盡,甚至有一天捕獵軍扛了十幾隻老大的山豬回來,把蕭如薰給嚇了一跳。
有這些野味,加上屢次和北虜交戰都能得到大量戰死的馬匹,那些馬肉馬骨也很好的保存著,給軍隊吃個幾頓還是不成問題的,眼下正是使用的時候。
蕭如薰進到火頭軍的軍營,迎面撲來一陣肉香的味道,引得蕭如薰食指大動,立刻竄上前,來到了一個大灶台面前,往哪兒一瞧,頓時樂了。
在緬甸給自己做了一年飯的老周!
第六百六十三章 戰前日常(上)
蕭如薰在緬甸的三年,也是北方災害頻發的三年,也是中原人口往緬甸大規模遷移的三年。
最開始,這項政策被廣泛質疑,緬甸移民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在朝廷的討論焦點並不是這項政策本身的合理性,而是遭災的流民到底願不願意相信他們可以去緬甸求活。
就蕭如薰提出來的那些條件,什麼土壤肥沃,千里沃土,就是一片蠻荒無人開發,若有人口開發,或可在數十年之後成為一片新的樂土。
說實話,就這種說辭,官場上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什麼千里沃土土地肥沃,凡是不能放在眼前的肥肉他們通通的不相信,也不願意去理睬,但是把災民轉移到緬甸卻的確是他們所夢寐以求的。
這些人轉移到緬甸之後,就不會對中原造成隱患,不會出現餓肚子之後揭竿而起造反的,也不會出現打砸搶燒的,對基層官府和地主是極其有利的,而且這項政策萬一有效,那麼以後他們再想兼併土地就可以少考慮一點後果了。
反正出了事情就往緬甸塞人就好了,反正那蠻荒之地怎麼能和中原江南的膏腴之地相提並論呢?把這些多餘的流民當作負擔全部丟走,剩下來的才是有效的納稅民不是嗎?
經過袁黃和蕭如薰的計算,緬甸的那一大片土地,若要完全開發,少說要八百萬至一千萬人,可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斷接受來自中原地區的難民以填充人口,這項政策被廣泛接受是一年以後的事情,從那時候開始,每個月都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的難民被從中原轉移到緬甸來。
這幾年北方屢次遭到旱災和寒災,大量人口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為了不讓他們成為朝廷的隱患,朝廷也是費盡周折,現在有了緬甸這個好去處,當然是一股腦的全部塞了過去。
但是即是如此,對於蕭如薰而言,緬甸的人口還是不夠,就四大通商口岸城市周邊就集中了超過一百萬的人口,越往南邊建設的越好,人口越多,越往北便越是原始森林占大多數,開發都沒有完成,也就無法住人。
饒是如此,在東吁王朝幾十年的開發之下,還是開闢出了一塊生存之地,就目前轉移到緬甸那不到兩百萬的人口,還真是無法滿足蕭如薰開發北部的所用。
所以緬甸和中原內陸地區的人口交流必然還會繼續持續下去。
老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從咸陽來到緬甸的。
說起來,老周和蕭如薰也算是有點緣分。
他曾經在咸陽的一家大酒樓噹噹廚子,結果萬曆二十三年那一帶地方遭了災,造成人口流失和大規模的災害,老闆一看繼續開酒樓只能賠本,於是就舍了酒樓不要帶著細軟逃走了。
老周老家是西北寧夏的,寧夏之役哱拜亂軍席捲大半寧夏,老周家也被殃及到了,一家七口人就剩他一個人活著,是蕭如薰帶兵反攻收復失陷城堡的時候被救下來的,對蕭如薰一直心存感激。
酒樓倒了,老周沒地方去,沒地沒工作也就沒活路,萬般無奈之下,聽說朝廷正在組織難民去緬甸蕭鎮南麾下開發緬甸,老周一聽,蕭鎮南不就是蕭如薰嗎?於是就下定決心乘船去了緬甸。
到了緬甸之後,正好撞上蕭如薰在來緬甸的中原流民當中招募廚子給自己還有鎮南侯府屬官們做飯,老周立刻報了名,最後十個人入選進入鎮南侯府做飯。
老周做飯做得最好,得到了蕭如薰和袁黃的誇獎,召見了他,給了他一些賞錢,他才將這段往事說了出來,蕭如薰為此還甚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