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
中年男子一時間語塞。
老者又深深的嘆了口氣,放緩了語氣。
「子寧,為父何嘗不願救國,可是,為父欲救國,而國不欲讓為父去救,五十年前,為父看著國家深陷泥潭,想伸手拉一把,可國家卻一巴掌拍開了為父的手,繼續在泥潭裡掙扎,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為父何嘗不想救國!可直至今日,國才願意讓為父去救,可大勢已經無法挽回,便是太祖成祖再世,大明朝也是無藥可救了。」
中年男子也聽說過當年的事情,開口道:「可是父親,我蕭氏一族歷來都是將門,國家有難,哪能不共赴國難?這些都是您教給我們的!更何況我蕭氏一族還有平虜伯的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值此時節,難道不是我等奮起之時嗎?」
「救無可救,如何再救?大明朝沒有希望了,真的沒有希望了。」
老者頹然的坐在椅子上,腦海里浮現出這麼些年來,每一次可能發生轉機的時候,自己所盡到的努力,他心存幻想,可現實一次又一次的告訴他,歷史實在是太厚重了,而他太老了,已經無法力挽狂瀾,再一次的改變歷史了,他已經風燭殘年,騎不動馬,揮不動劍,可笑那朱由檢,時至今日,才搬出了廉頗故事,請自己出山救一救大明朝。
我還能征戰的時候,你為何不用我?
你哥哥,你爺爺,我何嘗不是滿懷希望?哪一次沒有給他們提醒?哪一次沒有給他們上書?就連你,我何嘗沒有寄託希望?可是我的話,你聽進去了嗎?
我這七十二歲的老邁之軀,還能做什麼……
「父親……」
「你不用再說了,時至今日,再說別的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孫傳庭所率的是皇帝最後可以依仗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沒了,皇室還有什麼威嚴可言?」
「還有京師禁軍!還有吳三桂的山海關的部隊,還有九邊之兵,還有江南江北那麼多軍隊,大家都能勤王啊!父親!只有您才有威望統帥全部的軍隊,只有您啊!您不是說過,可以去義烏募兵,重練南軍北上收拾闖賊嗎?」
中年男子撲通一聲跪在了老者面前:「父親!請您出山!救救大明朝吧!」
老者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晚了,晚了,子寧,別再想了,別再想了!聽為父的,早些做好準備,去南洋吧!你二弟和三弟已經去了日本和澳洲,就差你了,為父不求其他,只求蕭氏一門三支,無論誰能延續後代繁衍生息,都別忘了自己是中華子孫,是華夏苗裔,子孫後代若能見到中原光復國家昌盛的那一天,別忘了回家。」
「父親!!!」
中年男子嚎哭出聲:「父親何出此言!大明尚在!陛下尚在!國家尚且完整!父親何出此言?!父親!您是頂天立地的漢子,您是能征善戰的大將軍!您為何不在此為國出力!卻要將我們一門三分骨肉分離啊!!!就算是闖賊得了天下建了新朝,中華還是中華,我們為何要離開故土去做那孤魂野鬼啊!!!」
老者坐在座椅上,忽而嚎啕大哭起來。
「為父也不願……只是……只怕中華自此非中華!中原混戰不休,到頭來,卻是便宜了外族啊!我兒!為父怎能眼睜睜看著你們去做那建奴外夷的奴才啊!為父不能啊!!我華夏苗裔,炎黃子孫!怎能披髮左衽去做那蠻夷之輩啊!!」
「父親!您……您說什麼?」
中年男子驚愕的瞪大了眼睛。
「我蕭如薰無能!我蕭如薰對不起大明子民!我殺了努爾哈赤,卻獨獨遺漏了皇太極這妖孽啊!!我為何要急著撤軍!我為何不能繼續搜檢一番啊!是我對不起天下!是我對不起大明子民!是我對不起中華千秋萬代啊!!!」
中年男子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父親狀若瘋魔般撕扯自己的衣服和頭髮,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
良久,蕭如薰筋疲力盡,癱在椅子上,連手指都動不了,中年男子連忙上前扶住了自己的父親。
「父親!您……您剛剛說什麼?您剛剛說……說建奴……他們……」
蕭如薰蒼老的手撫上了大兒子蕭國良的臉。
「我兒,為父對不起你,為父對不起這個家,也對不起天下百姓,這一切都是為父的錯,這一切都是為父沒能做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直到今時今日,為父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你們穿戴華夏衣冠,帶著華夏文明遠走他鄉,另尋土地繁衍生息,千萬別忘了華夏文明傳承……」
蕭如薰的話讓蕭國良越來越疑惑,也越來越驚恐。
「父親……您……你別說這種話……您……這……」
「我兒,為父保不住大明江山社稷,連最後為它一戰都做不到了,為父能保住的只有你們,還有這裡的鄉親們,我兒,記住,到了南洋,尋一塊無主之島,帶著鄉親們先修建房屋,再組建鄉勇,耕種土地的同時,切切不要忘了製造火銃和火炮,儘量搜尋南洋漢民與你們一起,將南洋的無主小島全部占據,另立新國!」
「父親!」
蕭國良驚慌失措的大聲喊道。
萬曆1592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下)
蕭如薰粗暴的堵住了蕭國良的嘴巴。
「聽我說完!南洋的土著,都是一群懶惰兇狠愚蠢之輩,遇到了有敵意的,切切不可心慈手軟,武裝當地漢民,將之盡數驅逐擊殺,能占領多少島嶼土地就占據多少島嶼土地,有了足夠的資源和土地,就要大興火器和海船,更要大興教育,鼓勵生育,讓大家卯足了勁兒生孩子。還有就是切切不可相信佛朗機紅毛夷,其人若要開戰,切不可畏懼,盡全力應戰!若是你能按照為父說的去做,又能擊敗土著和紅毛夷,未嘗不能在南洋另立中華!建立新中華!到那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你會被後代子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