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在莽應龍留下的一批能幹的老臣死掉之後,莽應里的政府逐漸變得衰弱不堪,無法組織基層政府給軍隊提供足夠的糧草。
正常的生產維持不了,莽應里就沒有錢,但是打仗需要錢,怎麼辦?那就徵稅咯!這是唯一的辦法,一次一次的加征戰徵稅,勉強維持著戰爭的進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忍耐逐漸抵達了極限程度。
終於,孟族人不願意繼續忍耐了,得知大明王朝和暹羅國要聯合進攻莽應里的消息之後,他們決定公開反抗莽應里的統治,絕對不把自己子民的生命線交給莽應里去進行毫無意義的戰爭,寧可這些糧食被他們自己人吃掉,也絕對不給莽應里。
莽應里得知以後,氣急敗壞,嘶吼著就要帶領衛隊進攻,但是自古以來,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孟族人的起義帶動了一大波不願意把糧食交給失敗者的部族一起起義聯合,緬甸的南部領土一片烽火,莽應里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揍誰不該揍誰,因為大家都反了,沒有反的也拒不交稅。
莽應里被氣昏了頭腦要調集主力軍隊先平定叛亂再去對付大明和暹羅,結果被身邊的親信死死的阻攔住了。
「大王的大敵是北邊的明國還有暹羅人,不是他們,他們只是不願意交稅而已,並不打算反抗國家,但是明國和暹羅是盼著我們徹底滅亡,大王,哪個才是我們的敵人?孟人會跟隨勝利者,只要我們打贏了,孟人絕對會老老實實的補充糧食交給我們,但是現在,我們不能讓軍隊損失太多!」
莽應里雖然被氣昏了頭腦,但是他並不昏聵,知道輕重緩急,如果自己被打敗了,那麼自然萬事皆休,但是如果勝利了,這些人還不是任自己搓扁搓圓?明國只是名聲大立國時間長,但是里子早就壞透了,表面強大而已,倭國是個廢物國家,換作他去打,一樣可以把倭國揍的四分五裂,名將?他就笑了!
這年頭,真是什麼人都敢自稱名將!
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軍登陸
緬甸那麼大的基業,從無到有,五十多年來他父子二人是何等的堅持才有今天?明國區區一個將領就能把他們兩代人的基業給打沒了?
莽應里是不相信的。
細細的考慮了成敗得失之後,莽應里決定採納親信的意見,發揚了多年人上人的威嚴和自信,只帶少數隨從親自抵達了緬甸南部烽煙四起之地,和當地人的首領約定,不加征賦稅,只求戰爭時期他們不要在背後搗亂,不然,就算是不要這個國家,他也會帶著主力回來蕩平他們,然後和明軍決一死戰。
以下克上固然是很有勇氣的證明,但是長期身處於下位者,會不自覺的對上位者產生畏懼,哪怕其人是一個很被看不起的人,但是所謂的君威就是如此,長期上位的莽應里身上自然帶著威嚴,以及他本身的豪傑之氣,這股剛烈畏人的豪傑之氣讓那些反叛的意志並不強烈的人們為之一挫。
他們並沒有這樣的堅定意志能喝莽應里抗衡,如果沒有強大的外敵打擊了莽應里,他們會選擇忍氣吞聲而不是奮起反擊。
莽應里只花費了少量的時間就平定了南部的叛亂,換取了南部的中立,從而得以集中自己的主力對抗大明暹羅聯軍。
對於大明和暹羅,他一直非常的了解,知道大明軍隊和暹羅軍隊都很擅長使用火器,國力不弱,尤其是在各自有優秀統帥統帥的前提下,戰鬥力成倍上漲,莽應里敏銳的意識到,這場戰爭非常的困難。
所以他不得不把北上的緬軍召回來,一起去東部戰線抵抗明軍和暹羅軍的進犯,只有打敗了明軍和暹羅軍,這場戰爭才算是獲得了勝利,其他的都是假的。
他開始厲兵秣馬,全力以赴的準備著。
他在準備著,暹羅人也在準備著,曾經是人質的納瑞宣王對緬甸的仇恨是刻骨的,這一次天賜良機讓他徹底的報復國讎,他怎麼會錯過?短短的時間內,他就集合了五萬人的兵力開始集訓整頓,隨時準備和大明合兵一處進攻緬甸,他知道莽應里手下的軍隊人數很多,這場決定生死的戰役更會全部總動員,起碼能湊出十幾萬人出來,人數上決定要超過他們和明軍。
但是納瑞宣並不擔憂,因為來自於宗主國大明的軍隊,是一支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就幹掉了數倍於己的敵軍的強悍軍隊,他們的統帥,是率領著他們一往無前將一個軍事強國打崩潰的優秀統帥。
大明四萬兵殲滅倭寇二十餘萬的情報絕對不是假的,在一比五的絕對劣勢環境下戰勝敵人,明軍的精銳程度可想而知,納瑞宣也不擔心明軍會打不過緬甸軍,所以他自己也沒有必要舉傾國之力出征,他的國家剛剛恢復和平和安定,也很需要時間休養生息,積蓄國力。
他將自己的精銳部隊一一安排了出來,包括一千多人的日本武士隊,五百多人的歐洲洋槍隊和兩千多人的暹羅火槍隊,還有兩千多人的炮隊,這是他最精銳的武力,其他的大刀長矛弩箭手則占據絕大多數,還有一支象兵,作為絕對的主力。
他很期待看到蕭如薰的主力部隊,作為天朝上國的大明軍隊又該是何等的風範。
蕭如薰已經來信,赦免了那一千多日本浪人的罪過,表示大明不會為難他們,這樣的消息讓日本浪人們非常高興,也可以放心的繼續為納瑞宣王征戰,而林遠山等華人大臣也得到了蕭如薰的回信,信上說大明早就不在意這種事情了,絕對不會為難他們,因此,華人的心思也被安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