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22頁

    他不僅要恢復豐臣氏的實力,還要竭盡全力的調節尾張派系和近江派之間的矛盾,還要對內部進行實力上的恢復和積攢,以備將來一定會發生的統一戰爭。

    分身乏術,對他的壽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在這七年內,德川家康能明顯的感覺出豐臣氏內部發展的緩慢和前田利家的衰老加速。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這和他小時候的經歷不無關係,一個善於隱忍的人是不會輕易躁動起來做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的,殺掉豐臣秀吉已經消耗了他積攢數十年的躁動,短時間內他是不可能躁動起來的。

    所以他默默的發展自己,以便採取牢固的守勢,一邊等待著前田利家的死亡和豐臣氏內部的矛盾白熱化。

    對於隱忍,他已經習慣了,就如同習慣吃飯喝水呼吸睡覺一樣習慣。

    他一直以來也都在隱忍,當然隱忍也並不一定全是好處。

    就像之前他隱忍著隱忍著,不過他還沒有忍到前田利家的死亡,卻等到了壓在他們雙方頭上的大明王朝發生內亂的消息。

    蕭如薰奉天北伐的消息一個月以後就被身在名護屋城消息靈通的德川家康知道了,他對此非常震驚,但是卻並不意外。

    在他看來,軍方和朝廷產生矛盾是一定的,掌握軍隊才能擁有實力,軍隊才是根本,蕭如薰名氣那麼大,那麼能打,朝廷肯定會懷疑他,猜忌他,於是把他給逼反了。

    這對日本來說可是一個超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蕭如薰的大明威壓天下,但是失去了蕭如薰的大明就會大大喪失對外的威懾力,到時候處在內亂之中的大明一定無暇關注日本,那個時候,就是他出兵石見奪回石見進而問鼎天下的機會!

    他自然不認為大明會被蕭如薰打敗,蕭如薰戰敗被殺是一定的,大明的勢力到時候一定會遭到巨大的損害,等蕭如薰的死訊傳來,就是他動手之時!

    當然了,一個月以後,他發現豐臣氏也採取了和他一樣的對策,在石見地區派駐了兵馬,監視石見方向明軍的動向。

    就算蕭如薰死了,但是吳惟忠一樣是威名赫赫的,他手下的一萬多軍隊也不是易與之輩。

    要是小看了他們,陰溝裡翻船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年明軍的戰鬥力給他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這些忌憚的存在讓他們更加小心謹慎的面對著明軍,小心謹慎的探聽著明朝內戰的消息,但是內戰的走向卻越來越讓他們舉得奇怪,覺得情況不太對勁。

    蕭如薰越打越強,明政府軍越大越糟糕,到最後,不過半年的時間,蕭如薰居然打入了北京,還……還稱帝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吳惟忠的震懾

    大明完了,大秦建立了,蕭如薰建立了新的王朝,做了皇帝了!

    當年一手組織朝鮮戰役,一手策劃將日本三分的蕭如薰,居然做皇帝了!

    這無論如何也不能算作對日本的利好,儘管大秦現在肯定是兵荒馬亂,蕭如薰一定是焦頭爛額,但是將軍和皇帝的區別他們分得清,也不會為此而感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將軍和皇帝之間的區別,分不清嗎?

    將軍能做的事情,和皇帝能做的事情,能一樣嗎?

    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豐臣氏和德川家康幾乎是同時的把石見地區的兵馬撤走了,然後小心翼翼的繼續探聽消息,不久之後,他們就得到了吳惟忠乘船回國的消息。

    雖然吳惟忠回去了,但是石見地區尤其是銀山礦區的明軍士兵的防禦更加嚴密了,仿佛正在戒備著什麼。

    德川氏和豐臣氏都萬分的著急,很想知道蕭如薰到底有什麼後招。

    結果一個月以後,吳惟忠回來了,不僅自己回來了,還帶著一萬軍隊回來了,使得石見地區的軍隊數量達到了兩萬人,實力更強,防禦更加森嚴。

    然後他就把明字旗撤掉了,換上了玄黑色為底色的大秦飛龍戰旗。

    兩萬秦軍鎮守石見礦區,這個姿態再明確不過了。

    親手締造如今這一切的蕭如薰從未忘記過日本,他這樣做是在警告日本的兩大勢力,給我老實一點小心一點,否則,下次來的就不是一萬軍隊,而是十萬討伐軍!

    德川家康和豐臣秀次被嚇得不輕,驚恐的同時,也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偌大一個大明朝廷,擁兵百萬的大明朝廷,怎麼就被蕭如薰給擊潰了?

    大明朝廷怎麼就敗得那麼慘?敗的那麼乾脆?

    這完全無法想像!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很快,蕭如薰派使臣去了京都。

    使臣代表大秦皇帝蕭如薰召見德川家康和豐臣秀次兩名日本勢力之主,加上那個所謂的傀儡天皇,當他們的面宣布了大秦繼承大明一切在海外諸國的利益,繼承大明宗主國的身份,要求他們上交大明賜給的印綬轉而接受大秦的賜封,向大秦稱臣。

    面對大秦強勢的要求,德川氏和豐臣氏也暫時忘卻了敵對,召開了會晤,在會議上確定了接受大秦的要求,讓天皇代表日本改奉大秦為宗主國等等。

    令外,使臣還要求日本天皇接受大秦「日本國王」的稱號加封,不准使用帝王之號,對於這個要求,引起了日本各大諸侯的強烈反對,儘管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認為接受比不接受要好,但是迫於下面人的反對,他們不得不提出抗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2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