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如此規格的相送,的確是給足了蕭如薰面子,幫他撐足了場面,叫蕭如薰身後的一眾將官羨慕不已。
蕭如薰還禮,然後轉過身子,面向眾將,拔出腰中戰劍,向前一揮,大喝道:「出征!!」
隆隆戰鼓聲轟然響起,在這般的聲威之下,蕭如薰辭別了石星,與一眾將官一起登上了巨艦,伴隨著深沉悠遠的鼓號之聲響起,一眼望不到頭的龐大船隊緩緩地前行了,代表著大明最強軍力的蕭如薰所部艦隊緩緩南下,走向了不可知的路途。
此番行軍時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直到南洋之地,所以一路上,三分之二的路途是可以看到陸地的,大家也並不會感到多麼孤單,也不會有一眼望不到天邊的事情發生,因為考慮到可能發生海戰的事情,蕭如薰還下令陳璘安排艦隊上的士兵進行海戰演習,為了讓陸軍熟悉船隻,還下令讓士卒學著抓捕海鮮。
海鮮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在沒有重金屬污染的現在,海鮮十分的乾淨,大軍南下在船上自然是有飯吃,不過若是能有些海鮮來調劑調劑,對於枯燥的行軍之路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蕭如薰也很喜歡吃海鮮,在日本和朝鮮都曾經想方設法的找海鮮來吃,如今大軍在海上前進,怎麼能不撈海鮮呢?
也是運氣好,蕭如薰的旗艦放了不少小船,士兵們乘著小船,在有經驗的水兵的指導下,到處捕撈海鮮加餐,蕭如薰這兒也抓到了不少海鮮,一些海魚,還有一些蕭如薰非常喜歡的貝類和蟹,沒有味精的時代,這些東西的鮮味可是非常難得的。
吃海鮮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清水煮或者蒸,原汁原味的吃法最能體現海鮮的本來味道,當然了,要炒也可以,燉也可以,但是軍隊隨行沒有那麼好的廚子,蕭如薰也不搞特殊化,和士兵一起吃煮的海鮮,還有一些不錯的海魚,蕭如薰直接讓老火頭軍拿刀切成一片片的薄片,沾了醋和醬油來吃,也能吃出很鮮美的味道。
幾個麻家的小子看著蕭如薰生吃魚肉還有點驚訝,生活在西北內陸的他們是沒想到這些的,但是當蕭如薰給他們準備了一些生魚片之後,他們居然也吃出了別樣的鮮美滋味,並且從此愛上了生吃海鮮。
船隊抵達了浙江之後,在浙江停留了三日,放下了鄧子龍和劉綎的西南野戰軍,接上了浙江集結的六千七百多人的南兵炮手部隊,等到了廣東之後,再次接上了一批四千餘人的狼兵部隊,於是,整個船隊的蕭如薰手中所掌握的主力軍隊已經有了三萬人的規模。
大明艦隊火速南下之際,暹羅王納瑞宣也得到了大明使者送來的國書,告知暹羅國,大明軍隊要在暹羅國登陸,通過暹羅國境,進入洞武國,攻打洞武國,並且滅之,要求暹羅國提供嚮導和正確的道路以及必要的情報,大明會出錢購買糧草以自用等等。
這個消息在暹羅國朝廷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明朝又要對緬甸那幫野蠻人動手了?
之前,大明朝剛剛收拾掉了狂妄自大進犯朝鮮的倭國,並且將倭國的首腦豐臣秀吉殺死,將倭國大的四分五裂,再造了朝鮮國,後來大明頒布了四海平倭詔,這個消息被大明周邊的藩屬國知道,一時間大明的聲威大振,周邊藩屬國喜悅者有之,擔憂者有之,害怕者也有之。
作為大明的不征之國,暹羅是不擔心大明對他們動兵的,不說不征之國的許諾,單說幾百年的情誼,暹羅也從未對大明不恭敬,所以大明沒有理由征討他們,之前為朝鮮復國的事跡也在周邊宣揚著,大明王朝的聲威一時間達到了永樂以來的頂點。
所以在暹羅國內,幾個零星的擔心大明假途滅虢的聲音很快就被壓下去了,他們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臆測,大明要想動手,朝鮮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朝鮮還在,這足以證明大明的高風亮節。
現在他們唯一值得考慮的就是該如何招待大明軍隊,並且他們是否需要為大明軍隊做些什麼。
雖然大明的詔書裡面說大明會出錢購買暹羅的糧食,不需要暹羅主動獻出,但是作為藩屬國,給宗主國提供一些糧草是應該有的禮數,更別說宗主國此番征討緬甸,對暹羅實在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暹羅和緬甸之間的血海深仇是誰都知道的。
對方要不要是一回事,自己給不給就是思想覺悟的問題了,大明那麼愛面子的國家,要是暹羅不主動給點滿足一下大明的面子,大明會很不高興的。
第三百一十六章 納瑞宣王的決議
說到底,大明這一次出兵打仗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應該說整個東南亞的大明藩屬國都有好處拿,而好處最大的毫無疑問,是暹羅國,緬甸這個世仇終於要走向他們的終點了,這讓暹羅如何能不高興呢?遠的不說,就說近幾十年,還給緬甸打的滅了一次國,好容易才得以復國,國家殘破不堪,你讓暹羅如何不恨?
緬甸人這幾十年來發展的很快,所以野心膨脹的很厲害,莽應龍時代還稍微收斂一點,莽應里登位以後,就變得完全不收斂,四處征戰,到處荼毒,雖然把緬甸的國土擴展到了歷史最大,但是也給緬甸結下了無數的仇家,終於,打遍周邊的菜鳥之後,他們把視野投向了北部。
那個大到無邊無際無法想像的大明帝國。
緬甸人剛剛開始發家的時候,在莽應龍的帶領下,和周邊的國家小打小鬧菜雞互啄,大明根本不放在眼裡,也不想出雲南去對付這個小小部落,但是等到緬甸發展起來之後,軍隊和戰鬥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兵鋒直指雲南,一舉攻破雲南邊境數個土司寨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才讓雲南當局有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