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基本上每個軍團都有,而且也不僅僅只是德川家康一個人的眼線,東國大名們的十萬軍隊還在豐臣秀吉手下待著,他們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把軍隊派到朝鮮去。
但是如果真的被打敗了,豐臣秀吉真的發瘋了,他們還真不一定攔得住。
所以只能早做準備。
第一百四十五章 德川家康的議案
對於朝鮮戰況,基本上,該知道的德川家康都知道了。
不僅是他,東國大名們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的瞞著豐臣秀吉不讓他知道,讓他繼續沉浸在美好的夢境裡而不自知,這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縱使德川家康知道了前線一敗塗地,就差全軍覆沒的消息了,他也一聲不吭。
他只是暗暗心驚與明國的強大實力,以豐臣秀吉壓服全日本的強悍力量都無法對明軍造成打擊,還一敗再敗,以遠多於明軍的主力部隊一路大敗,死了不知多少豐臣嫡系,雖然也有竊喜的心思在裡面,卻也有著兔死狐悲之感。
德川家康能夠臣為日本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一樣的人物,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練成的。
德川家康年輕時吃過苦,松平家臣有不少都吃不飽肚子,因此即使後來發跡,也不敢隨意揮霍奢侈,給人的印象就是德川家康為人特別吝嗇,據說,有一次德川家康揣著草紙上廁所,突然起風,草紙被吹得到處都是,他就光著屁股滿院子追,面對別人的取笑,還理直氣壯地說「追草紙這種態度才是天下第一的根基」這樣的話。
還有一次,德川家康宴請眾大名,伊達政宗赴宴回來就暗自嘲笑:「久聞家康吝嗇,今日一見,才知不虛,堂堂內府大人,竟然還要把吃剩的飯菜打包拿回去。」
不過德川家康雖吝嗇,但絕非守財奴,朝鮮之役中,當各國的大名紛紛因為豐臣秀吉無休止的軍役賦稅所苦,不得不舉債時,是德川家康慷慨解囊,幫他們中不少人還清債務,此舉一出,著實拉攏了不少地方大名的人心。
他沒有被豐臣秀吉打敗過,但是他也沒有戰勝豐臣秀吉,他臣服了豐臣政權,也就是說明德川家康至少在這個時候沒有和豐臣秀吉較量的本錢,豐臣秀吉動員了自己的全部精銳都敗給了明軍,還給全日本招惹來了這樣一個強悍的對手,這如何能叫德川家康不暗自擔心呢?
雖然大家各懷心思,但是至少都生存在這片土地上,名義上都是一國人,真要是豐臣秀吉惹惱了大明,使得明軍大舉來征伐,就以明軍的戰鬥力來看,他們全國都有覆亡的可能性,如果這樣的話,不管是豐臣秀吉做老大還是他德川家康做老大,都是日本的罪人。
德川家康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於是在豐臣秀吉不知道的時候,德川家康暗中集合了一批和自己交情不錯的東國大名召開了幾次私底下的會議,大家統一了思想,就是絕對不會讓豐臣秀吉把預備隊十萬人派到朝鮮去,不僅會傷了大家的元氣,還會被引火燒身,引來明軍的報復。
那麼萬一前線的消息被豐臣秀吉知道,豐臣秀吉開始發瘋,大家該怎麼做呢?
德川家康提出了幾個議案。
第一,向天皇報備,天皇是絕對不願意豐臣秀吉去朝鮮的,這一點從之前開戰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天皇很擔心豐臣秀吉一去不回,那麼自己的地位就有危險,豐臣秀吉侍奉天皇家族非常恭敬,天皇家族的日子過得很好,如果失去了豐臣秀吉,那一切都是未知數,所以大家要利用天皇的這個想法來誘使天皇竭力勸阻豐臣秀吉繼續擴大戰爭。
當然,能否成功也不一定,真要喪心病狂的話,天皇都不一定可以勸服豐臣秀吉。
那麼就要用到第二個議案,我們集體上書,以糧食不備民生不濟的理由向豐臣秀吉闡述軍糧無法維持戰爭的事實,以軍糧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來勸阻豐臣秀吉擴大戰爭,沒有軍糧,大家都活不下去,相信豐臣秀吉再怎麼發瘋,也不會忘記吃飯。
當然了,這也不一定能奏效,之前發生過不少次這樣的上書,但是上書者無一例外都丟了性命。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第三條計策了。
德川家康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是陰揣揣的,大名們都意識到了德川家康的意思是什麼。
明國是一個龐然大物,是我們日本絕對無法對抗的龐然大物,為了避免這頭龐然大物把目光轉向我們,並且試圖消滅我們,我們必須要把一切可供明軍開戰的理由都消弭掉,豐臣秀吉是最大的理由,所以真的到了無法挽回的那一步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痛下決心,發動兵變,幹掉豐臣秀吉,拋棄侵朝軍隊和西國大名,藉此與明國修復關係。
聽到德川家康的話,東國大名們倒吸一口冷氣。
不是不想,不是沒想,只是不敢。
能夠借著這樣的機會吞併西國大名們的領地,那也是一樁美事,然而真的要拋棄掉整個西國的大名和豐臣嫡系,徹底推翻豐臣政權,那該是何等恐怖的事情?
雖然大家明里暗裡都在瞧不起豐臣秀吉的出身,覺得他只是個奴隸出身,很好笑很有意思,然而卻沒有一個人不敬佩他——從最底層的奴隸身份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抵達了整個日本的最高頂點,完成了人生的逆襲,堪稱傳奇般的人物,他的手腕他的智謀他的權術,無人不感到戰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