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2頁

    末世風雨十三年,蕭如薰和很多滅絕人性的傢伙打過交道,也和很多心狠手黑的人打過交道,乃至於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對於這種手段,蕭如薰不陌生,但是對於政治鬥爭,蕭如薰尚且還嫩了一點兒。

    是以,他當然決定避開和文官正面交鋒,避開和文官們玩政治,而要和武將勛貴集團靠攏,文人雖然看不起武將,但是也不會輕易地撩撥武將,尤其是京師的這群世襲罔替的傢伙,真要動手,怕是只能步張居正的後塵,惹得一身腥。

    再強的龍也壓不住這群世襲罔替的極品地頭蛇,首輔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你都把人家逼到了這個地步,還好意思繼續欺負人家嗎?

    而且很快朝鮮之役就要展開了,如果自己的上書請戰不被接受,那麼等到祖承訓第一次兵敗平壤,明廷了解了日軍鐵炮的威力之後,也必然會想起自己這個十分擅長使用火器和訓練火器部隊的名將。

    總而言之,這一次,蕭如薰參加朝鮮之役的決定絕對不會更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

    而朝臣們並不清楚,出於對文將的惡感以及對武將的蔑視,雖然皇帝強力要求,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辦法,噁心人是他們最擅長的手段之一,不管怎樣,就算整不到你,也要噁心你一下,叫你別忘了大明朝到底是誰當家作主,年輕人容易氣盛,所以我們幫你泄泄火。  

    這就是這個時候文官們的基本心理——一個小武將,就算能打能封伯,但是還遠遠沒到可以和他們分庭抗禮的地步,遠遠得不到重視。

    更別說他已經是武將勛貴集團的一員,還和京城裡的那群極品地頭蛇有聯繫,不能過度打壓以免引起地頭蛇們的不滿,到時候鬧騰起來,大家容易丟掉一部分利益,而且面子上不好看。

    「那,究竟擬定一個什麼樣的爵位比較好呢?」

    禮部的官員們開始傷腦筋了,把目光一齊投向了禮部尚書羅萬化,其實對羅萬化來說,他並不想參合這種事情,可是坐到他的這個位置上,只差一步就能登堂入閣拜相,無論如何,開罪現在的閣老們,都不是好事。

    頓了頓,羅萬化下定了決心,提筆寫下三個字——平虜伯。

    第五十三章 朝鮮來使

    蕭如薰就這樣被一筆帶過了,像是一塊石頭投進了古井裡,掀起幾圈波紋之後就沒了聲息,現在的文官們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如何打壓此次可能威脅到朝政平衡的葉夢熊,這位才是最能威脅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存在,一定要謹慎妥善應對。

    不過很快他們就沒什麼太多的精力去圖謀對付葉夢熊了。

    在葉夢熊和蕭如薰抵達京城前兩天,六月初五,朝鮮王的國書終於姍姍來遲,抵達了京師,經由通政司傳達入兵部,後來又到了內閣的閣老們手上。  

    代理首輔趙志皋最先看到了這封國書,還有與這封國書一起來的面色驚慌焦急的朝鮮王使者以及早些時候在京城久駐的朝鮮辯誣使者申點,兩人一起施展了眼淚攻勢。

    「什麼?倭國發大軍攻打你國?你國無法抵抗,節節敗退,一個月就連國都都丟了?這怎麼可能?」

    趙志皋十分驚愕。

    「並非是妄言!趙閣老!這絕非妄言!倭國兵馬強悍,四月十二日突然登陸我國發起突襲,我軍多無準備,措手不及之下,連失要地!連國都漢京都已經失守,王世子被俘,王上避居平壤,還請大明看在我國年年來朝歲歲來貢,遣兵入朝助我國擊退倭寇!復我疆土!」

    朝鮮王使者鄭義跪伏於地,渾身顫抖著向趙志皋求救。

    趙志皋一時沒反應過來,待反應過來以後,看著一樣詫異的大學士張位,苦笑著站起來走上前扶起了鄭義,問道:「你國向為東國之強者,為何突然失陷於倭寇?再者說,你國人口眾多,兵馬少說十萬不止,為何一擊即潰,落到這樣的下場?還連國都都失陷了?」

    鄭義再次伏於地面哭泣道:「倭寇未及宣戰便出兵,我國城池大多沒有防備就被倭寇突襲而下,大軍都在北境防備女真人,南境根本抽不出太多兵力對付倭寇,這才讓倭寇占了大便宜,甚至攻取了我國國都,我國顏面盡失,不求其他,只求大明看在我國為藩屬向來恭順的份上,出兵相助啊!!!」  

    趙志皋一時間被鄭義哭的心慌意亂,看向了一旁唯一的同僚張位,張位連連苦笑搖頭,開口道:「鄭使節,你先起來,你先別哭,出兵作戰不是你一哭就行的,牽扯很大,就算我們立刻發兵,那最快也要兩個月以後才能入你國境作戰不是嗎?你現在哭成這樣,連話都說不清楚,卻叫老夫如何是好啊?」

    鄭義覺得也是,所以停止哭泣,從地上爬起來站在地面上,低頭恭順的請求大明出兵相助,問他什麼他也說不清楚,倭寇多少兵馬多少路進軍怎麼打的之類的全都不知道,只求大明出兵相助。

    這叫趙志皋和張位十分困惑,於是請來了兵部尚書石星,還找來了內閣的職員們一起聽鄭義的描述。

    石星早就把申點和鄭義叫到兵部去問過一回話,覺得疑點頗多,結果現在他們又給鬧到了內閣來,這讓石星十分不爽,也沒給他們什麼好臉色。

    一名內閣職員在聽完鄭義的哭訴之後指出了他的問題。

    「你國既然求援,那怎麼不曾提及幾月幾日哪道淪陷?發生什麼戰役?損失多少兵馬?將領有誰戰死?臣子有誰死節?你們什麼也不說,就是求援,甚至連倭人出兵幾何都不得而知,叫我大明如何是好?就算要出兵,至少也要知道倭國出兵幾何,才能決定出兵數量吧?」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