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第三輪炮擊結束之後,蕭如薰看了看情況,意識到緬甸軍已經沒有戰鬥的意志了,明軍前後兩面的夾擊造成了暹羅軍的潰退,即使明軍的火炮根本沒有打到緬甸人後軍的位置,但是前軍和中軍的潰退已經衝垮了後軍,不顧三七二十一,緬甸軍陣已經崩潰,不復為禍患,不需要浪費更多的炮火了。
蕭如薰下達了軍隊上前肉搏的指令,戰鼓隆隆作響,明軍立刻結成數個火器大陣,繞過了暹羅軍,向緬甸軍進擊而去。
失去戰鬥意志且崩潰的軍隊,人數越多,反而越加糟糕,恐慌的情緒宛如強力傳染病,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席捲整個軍隊,無論多少萬人都會被這種恐慌的情緒所傳染,然後漫無目的的到處亂跑,這樣的姿態也會讓身邊其他人快速的逃跑,將這樣的恐慌情緒更快的傳播給其他人。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十萬人看似很多,但是一旦崩潰,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漫山遍野都是亂跑的緬甸人,還有很多試圖努力阻止軍隊潰散到處收攏部隊的人,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但是也能收攏不少失去主心骨惶恐不安的士兵,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人就是明軍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需要徹底毀掉。
明軍大陣快速上前,弓箭手和銃卒首先遠距離開火,遠距離火力覆蓋,而刀盾手和長槍兵則負責守護,幾方面配合默契,因為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在朝鮮和日本,蕭如薰的火器大陣屢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算敵軍有個別人予以反擊和抵抗,也無法阻止整個軍陣的前進。
明軍開始進擊,在暹羅人的眼前,明軍上演了一出一邊倒的血腥屠殺,火器大陣像是絞肉機一般,但凡是火器大陣所到之處,緬甸人無不化作血肉倒在地上,再也不會爬起。
這深深的震撼住了納瑞宣。
第三百六十九章 袁黃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其實從整體上來看,明軍的作戰是很有章法的,不說蕭如薰的火器大陣,這也是經過了實戰檢驗的,日本人同樣手持火槍,也被明軍的火器大陣和大火炮戰術給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二十萬被明軍四萬硬生生懟掉。
世人對明軍戰鬥力孱弱的觀念主要來源於土木堡之變和嘉靖年間的南倭北虜,以及薩爾滸之戰以後的二十年間明軍的失敗,但是軍隊的戰鬥力不可能一直保持,這是古代王朝所難以做到的事情。
明軍的戰鬥力有兩個峰值,第一個峰值是在洪武北伐和永樂年間五伐蒙古時期,只要能逮到蒙古人,就能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揍的很銷魂,第二個峰值是從戚繼光崛起到萬曆三大徵結束的六七十年間,這兩個時間段內,明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可觀的。
明軍第一次戰鬥力的衰弱始於土木堡之變,武勛集團的覆滅使得朱棣遺留下來的武力被清洗的一乾二淨,明軍進入青黃不接的狀態,從景泰皇帝到正德皇帝期間,除了弘治帝時期明軍戰鬥力小幅度回升,明軍整體呈衰落趨勢,嘉靖初年東南倭亂時期,明軍戰鬥力滑落谷底。
應該說明軍中後期戰鬥力嚴重下滑的時代從嘉靖年間開始發生轉變,東南倭亂和西北蒙古人的入侵給明王朝帶來了嚴重的威脅,促使明王朝自身開始整頓自土木堡之變以後日益下滑的軍隊戰鬥力問題,尤其是東南倭亂,給明王朝的震懾不亞於土木堡之後的京城保衛戰。
明軍衛所兵不堪一擊的戰鬥力深深地刺痛了統治者的內心,於是他們下大決心整頓軍隊,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拉開了嘉靖年間明軍戰鬥力大幅回升的序幕,其中以戚家軍為代表,明軍的戰鬥力一度回升到了建國之初的地步。
戚繼光的存在並不僅僅是打敗倭寇解決東南倭亂這一件事情,更深遠的意義在於他的練兵帶兵統兵之術被一批明將繼承,過於輝煌的戰績呈現出現象級的意義,使得從嘉靖到萬曆後期的薩爾滸之戰之前這一段時期內,明軍的戰鬥力得到了總體意義上的大回升,明軍後來所使用的火器配合步兵作戰的戰術大多來源於戚家軍鎮守薊鎮時期戚繼光改良的火器戰術。
蕭如薰所提出的火器大陣和大火炮戰術就是脫胎於戚繼光的對付蒙古人的戰術,尤其是車炮機動戰術,意識到鴛鴦陣無法對付蒙古人之後,戚繼光提了一個概念,然後予以實施,數年間打造出了一支強大的機動火力部隊,他用自己天才般的構思和實際執行力為之後百餘年間大明軍隊的戰鬥模式提供了範本。
文官們瞧不起戚繼光的武將身份,卻不敢瞧不起他天才般的戰略思想和戰術規劃,從戚繼光開始,火器開始在明軍中進入了第二階段,中國自行研發的第一代火門槍體系的火器逐步被拋棄,第二代火器大範圍引用,被戚繼光玩出花樣之後,除了遼東系一如既往的鄙視南人,其他各個地方的部隊或多或少都接受了第二代的火繩槍。
戚繼光對於明朝的意義絕對不僅僅只是東南平倭而已,東南平倭是戰術上的勝利,而戚家軍鎮守薊鎮則帶來了軍略方面的飛躍,他的軍事思想的成熟也在這一時期完成,戚繼光的軍事眼光之銳利,執行力之強悍,縱觀有明一代,無出其右者。
蕭如薰十分崇拜戚繼光,崇拜他的軍事眼光,崇拜他的執行力,中國軍隊軍紀之強悍,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絕對能排上前三,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嘉隆萬明朝最後一個高峰期跟上了世界步伐,如果沒有戚繼光,蕭如薰的路子還要走上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