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28頁

    明枝說得很對,她在自己的世界裡經歷了多個世界輪迴,雖然社會制度上,由於世界背景不同而發展有很大區別,但人心是一樣的。

    其他人不是他的分體,不會無怨無悔地為他貢獻,就算做了不同貢獻級別,享有不同的待遇,他們也是慾壑難填的,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資源是有限的,這點看看皇帝就可以,天下的美女都儘可能收到宮中,財富再多也不夠揮霍,時刻擔心有人篡位,到了頂峰還要求長生不老。

    一個人的墳墓就要幾萬人,幾十萬人幾十年如一日地製造,消耗的勞動財富可見一斑,這就是一個人慾——望的體現,而這也遠遠沒有到達邊境。

    直接鎮壓雖然見效快,但從來不是根本解決辦法。

    這點凌辰很清楚,但想要完善地解決這點他並沒有太好的主意,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他都是利用原本的社會制度和環境,這種情況下,只要他提供的精神和物質上的待遇,超過其他人就可以了。

    現在是另起爐灶,這樣做的初衷,自然是在新環境下。減少資源浪費。利用自己虛擬網絡龐大的計算力。還有深入的管控力,將每一分資源和人力都用到文明傳承和發展上去,他在不同文明世界裡歷練,明白文明發展速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誰的文明程度更高,誰就更有優勢。

    這種優勢,可不是單純指文化道德上的優勢,而是綜合實力上面的。紙面上只是一筆,但現實中就是“落後就要挨打”的實例,比利時中立兩次,兩次被硬推,瑞士卻能中立幾百年,靠的不僅僅是常備的武力,更多的是各種經濟和外交上的實力,不是說你閉上門來就是安全的。

    所以新的制度勢在必行,這不是任何人能阻止的。人是有惰性的,一輩子大部分人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只有他真正能做到的三分之一不到,每個人都可以靠勤奮成為一個讓自己驚訝的人。這是一個普遍事實,然而人卻沒有這樣。

    “我倒想起一個辦法來,那就是靠信仰才能做到這點,”凌辰思考了一下,能讓人忘我學習和工作的,信仰才能做到這點。

    “這倒是真的,有信仰的人才能忍耐苦難,尤其在不需要忍耐的時候,不過你準備怎麼推行這一點了?要知道現在的人可不是那些封建背景下的人,會隨便地被人欺騙,他們信奉什麼東西,或者是為了追求心靈平靜,或者是為了升官發財,都是有所求的,”明枝肯定了他的答案,但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從胎兒抓起”凌辰不動聲色地說道。

    “不愧是我看中的男人,凡人的解決思路,是從他們一百年上限的壽命出發,而我們已經是近神的壽命,當然不用這麼麻煩,雖然環境改變了,但這批人的思想可沒有改變,仍然是現代那種享受,權力義務對等的觀念,想要改變他們,任何措施都只是一時的,而空白的胎兒才能灌輸你真正的思想,來引導你想要發展的文明”明枝贊了一下,凌辰的思路的確寬闊,他沒有局限在常規方法上,或者是激勵,或者是搞破壞,而是直接從源頭抓起。

    現代人穿越古代也是這樣,想要最好地建立自己班底,就是靠教育出一批半大小子來。古代兒童,和現代兒童,基本上智力沒有太多差別,受上九年教育,也成了現代人,同樣翻過來也是如此。

    凌辰和明枝定下大體思路,剩下的細節就不用她參與了。

    ……

    “現在我直接控制下的人口是9800萬左右,靠複製人不行,複製人有先天性的缺陷,許多缺陷還不是現在的技術能解決的,臨時用用還可以,還是要靠自然繁殖”凌辰召集了他一班分體,開始討論這方面的細節執行問題。

    “可以使用人工代孕的方法,從那些體質良好,適宜生育的女子中,挑選一批出來,同時收集大量男性種子,進行優選,這樣有上幾年,就能繁育出上千萬新嬰兒來,對這些嬰兒,然後通過我們自己設計的機器人進行哺育,擁有我們所需要的思想和三觀,這樣的效率是最好的”凌六分析著。

    “還需要做一個備份,靠機器人哺育的子女固然在思想和三觀完全受我們控制,但也可能會有某些缺陷,最終效果不如自然哺育,所以還是要保留一部分人口繼續按照自然形態生存發展,這樣兩相對比才能保證萬無一失”凌七提出了補充建議。

    其他分體也相應提出了專業建議,從各個細節上進行補充。

    凌辰明白了,這就是為何要保證思想多元化,文明多元化的必要,一家獨大很容易導致缺陷無人彌補,不同文明各有各的優勢,可以互相彌補,只有一個的話,一旦走了歧路,外部也沒有糾正的可能。

    就像滿清末年,假如沒有外來文明入侵,單靠自己內部新生力量崛起,然後一場動亂,王朝更替,最後還是一個樣子。

    凌辰經過一番討論已經確定了釜底抽薪的根本之策,那麼臨時應對這些人,就好辦許多了。

    “作為臨時措施,派出人手,進入這些人的內部,爭取把領導權搶過來,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相信他們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同人的訴求肯定不一樣,拉一派——打一派,滿足一部分,拒絕一部分,就這麼簡單”凌辰說……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2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