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新建的殖民地,當地的土著,都需要靠商品去和他們進行交換,人類想要從陌生人那裡獲取東西,一個是搶,一個就是用對方感興趣的東西交換,就這樣簡單。
一手是大炮和火槍,一手是商品,這兩者就構成了獲取利潤的兩個手段。對商品需求的急劇擴大,引發了手工業的進步,標誌性事件是紡織技術的進步,紡織也是人類最傳統最普遍的手工業之一,來滿足人們穿衣的基礎需求,不可缺少,新擴大的市場,對布匹的需求急劇擴大,才讓整個時代有了這種動力去推動機械改革。
機械改革之後,以珍妮紡織機為代表,極高的提高了生產效率,這又對動力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原本的水力,人力已經不能滿足效率提升的需求,在這種高度刺激下,才會有蒸汽機這種工業時代的代表發明出現,緊接著交通的需求也出現,商品想要快速流通,需要新的交通方式,火車,蒸汽機車,蒸汽輪船,都相繼出現。
從這個工業時代的演進過程中,凌辰很容易就能抓住最核心的東西,要在兩百年中,將他所處的農耕文明推進到工業時代,他自然有一套辦法。
首先他需要實地了解當前漢帝國發展到了哪一步,哪些地方的商品經濟到了一個頂端,所以他就借著這次各地分寺出現鬧鬼傳聞,實地考察一番。
他所在的崇明寺在北方,這裡倒是沒有出現什麼鬧鬼傳聞,而當地情況凌辰也了解,畢竟地理環境不夠好,這個地方的生產力,在糧食生產和布帛的製造上,還是只能滿足本地百姓的基礎需要,多餘的一些糧食和布帛,也在落後的交通情況下,沒有運出去換其他東西的價值,因為陸路交通太消耗糧草了,人吃馬嚼,數百里路的消耗是很大的支出,只有某些東西在本地是特產,而其他地方很需要,能交換來更多的東西,才有商隊前來購買。
凌辰先巡查了一番北地的寺廟,和當地的和尚深入交談,因為寺廟周圍就是廟會,他很容易從這些地方看出商品交換的情況,了解到當地的生產力,廟會越興旺的地方,顯然交換的需求越強,人多,出產也多,需求也多。
不出他所料,大部分的地方,廟會上交換的東西,還是本地的糧食蔬菜瓜果,外加一些土布,農具鐵器,還有少數的手工業品,並沒有長途運輸的價值,只適合在周圍幾十里路進行交換。
所到之處,他自然是極受崇敬,本地的寺廟,在他改造之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早已集合教育慈善於一體,每個寺廟中都有專門的僧人研究農工醫這些行業。
巡視完北地之後,這一天,他的法駕就到了長安。
“智空大師,小僧有重要事情要回報,”一個長相極為俊逸**的年輕和尚,在一個晚上,來到凌辰下榻寺廟的廂房,彎腰雙手合十,恭敬地對凌辰說著。
“說吧,無塵小師傅”凌辰盤坐著,抬眼看向這個和尚。
“小僧時刻銘記我佛教誨,切身力行,深入信眾之間,前些日中,在丞相府中,我聽新平公主偶爾說起當今太子,頗有滅佛之意啊”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凌辰一路行來,早就聽到不少類似的言論,這並不出乎他的預料,如果僧人們只是吃齋念佛,勸人向善,忍受今世苦難修來世福報,少許供養一些還有助統治,如果太多了,不從事生產的僧人會浪費社會財富,在很長的封建時代中,還有免賦稅的特權,結果被許多短視的朝廷拿出這種僧人的名額來進行買賣,會形成極大的社會負擔,但總歸不會對統治根基形成直接和根本的威脅。
但如果這些僧人,干起了輔助農工的活,那可就是大問題了,凌辰最初除掉的那個九卿之一,不過是看出這種問題的一個罷了,其他封建大臣中,也很容易看出來問題,別的不提,邀買人心,在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是大罪中的大罪,後面就會跟著“意圖謀反”的猜疑。
第一百八十二章 滅佛(中)
當今皇上肯定不是王浩,這點凌辰進來時,從文明之舟的提示中可以看出,他進來時,整個世界時間線是凍結狀態,裡面沒有任何權限者,王浩不可能這麼快回來。
要知道這個世界和現實世界時間比例太大,凌辰來到這裡幾個月,現實世界也只是幾分鐘,王浩不可能這麼湊巧。
凌辰也有個疑問,一旦出現他這種情況,那權限者不進入的情況下,當今大漢皇上,又是誰來扮演,王浩當初登基所依賴的五百羽林衛,已經隨他離開,現在失去這個鎮壓,恐怕三十多年的皇位也做到頭了。
而太子敢在王浩之前默認的情況,現在說出滅佛的主張,恐怕也是看出了羽翼丟失,皇權不穩,有意染指了,現在放出風聲不過是在試探而已。
試探皇上還能否和以往一樣壓下諸多大臣久看在眼中的隱患,置之不理,如果壓不下,那就說明,那皇上底氣已經不足,不足就證明那五百震撼華夏的龍驤羽林衛,確實失蹤了。
至於太子為何這樣,倒是可以明白動機所在,一則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有當皇帝的先天念頭,二則太子在有漢一代,被殺的,被廢掉的著實不少,而且上一個皇帝越厲害,越可能殺得厲害。
王浩的功績勝過秦皇漢武,徹底去掉了匈奴,鮮卑等一系列遊牧民族的潛在威脅,現在草原上只剩下邊角的遊牧民族還能苟延殘喘,給大漢清掃了數百年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