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畫外音:
韋皇后為了自己能夠專權,而想出的這個辦法叫做廢長立幼,這種做法並不符合中國古代的傳統,執行起來一定是困難重重。而且自從武則天之後,當時的社會輿論對女人弄權也非常忌諱,這對她的專權之路更是相當不利。那麼一心想攫取最高權力的韋皇后該怎麼辦呢?這個廢長立幼的辦法怎樣才能夠成為名正言順的事情呢?
蒙曼:
想來想去韋皇后就想,乾脆我利用一下死皇帝李顯吧!讓李顯再發揮一把餘熱吧,死了也得發揮餘熱。發揮什麼餘熱呢?以他的名義寫一份遺詔,就在這個遺詔里寫上由老四——十六歲的李重茂接班,這個問題不就好辦了嗎?因為皇帝的想法還是最大的權威,如果死去的皇帝都這麼說了,別人就不能挑戰了。另外韋皇后想,如果她想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這個事情也必須寫在遺詔里,這樣才名正言順。當年武則天不就這樣辦的嗎?所以想到這點啊,韋皇后覺得現在唐中宗死了,當務之急就是給他造一份遺詔出來,只要遺詔一出來,一切問題都好辦了。那這個遺詔怎麼造,由誰來造呢?想來想去,韋皇后把當時的第一才女,也是機要秘書上官婉兒給找來了。跟婉兒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就把這個光榮的政治任務布置給上官婉兒了。那咱們說韋皇后身邊那麼多人才,她為什麼單單挑上官婉兒來起糙這份遺詔呢?兩個理由。第一,偽造遺詔啊,這個事情不是能夠拿到大面上去說的。你不能大張旗鼓,跑到宰相那兒說現在李顯死了,他沒有留下遺詔,咱們得給他造一份,你們來造一造吧,這個事情不好說,最好是在內宮偷偷地解決。婉兒的身份比較符合要求,這是第一個理由。那第二個理由是什麼?第二個理由啊,就是婉兒也是韋皇后的心腹,而且在唐中宗一朝,婉兒就沒少幫中宗起糙這樣那樣的詔書,她是一個老手,非常老練,讓她辦事,韋皇后覺得比較放心。那因為婉兒有這麼多優點,韋皇后就讓她去琢磨遺詔的事。
讓婉兒起糙遺詔,這可到了上官婉兒一生中一個最大的關節點上了。婉兒她得想,怎麼樣才能夠完成這個政治任務呢?按照韋皇后的授意,這份假遺詔,至少得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哪兩方面呢?第一,就是立十六歲的小孩子李重茂當太子,接著讓他當皇帝,這是必須要明確的。要明確的第二點,就是讓韋皇后輔政,讓她像當年的武則天那樣能夠裁決軍國大事。
遺詔要包含這兩點內容,那麼這兩點內容上官婉兒能不能辦到呢?她覺得第一點內容好辦,容易辦到,為什麼呢?唐中宗死了,繼承人肯定要從兒子中選,兒子活著的一共兩個,大一點的那個已經貶到外地去了,在湖北待著呢,身邊就這十六歲的李重茂,那即使是唐中宗活著,也很有可能是選擇李重茂接班。所以讓他當接班人,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可以寫。
可是關於第二點,讓韋皇后像當年的武則天那樣臨朝攝政,這一點啊,婉兒就覺得不大對勁了。她覺得這樣寫不行,為什麼不行啊?她有三個考慮。第一個考慮,韋皇后她遠遠沒有武則天當年那麼大的政治影響力。咱們說過啊,武則天在當皇太后之前,已經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了,臨朝參政也已經有二十三年的歷史了,在這二十三年當之中,她有政治綱領,有具體的政治行為,在廣大官民當中都已經建立了崇高的威望。這時候唐高宗他在遺詔中,寫上一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老百姓容易接受,他們已經習慣武則天的領導了。可是換到韋皇后這不一樣,韋皇后一共才當了五年的皇后,這五年還磕磕絆絆,沒有太大的政治建樹,老百姓對她並不熟悉,也不太認可。所以你在遺詔之中也寫一筆,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順天翊聖皇后進止”,這個事情不服人,這是婉兒考慮的第一件事。
那麼婉兒考慮的第二件事是什麼呢?第二件事,婉兒覺得此刻李唐皇族的力量相當強大,他們未必就能認可韋皇后的勢力節節攀升。那我們也可以想像,因為有武則天的經驗在先,所有人都明白,這個時候如果你先立一個十六歲的小皇帝,再讓韋皇后臨朝攝政,那就等於默認讓韋皇后再重走武則天的老路啊。那麼武則天當上皇帝,是怎麼樣對待李唐皇族的啊?那是殺的殺,流竄的流竄,所以活下來的這些李唐皇族,對那段悲慘歷史是記憶猶新啊,覺得這個傷疤還沒好,現在你讓他們再接受一個武則天第二,再接受韋皇后當皇帝,他們心理上恐怕很難接受。何況在所有的李唐皇族之中,還有兩個政治強人,哪兩個強人啊?第一個就是安國相王李旦啊,另外一個就是鎮國太平公主,這兩個人的能量可是不能小視。雖然兩個人平常是不聲不響,韜光養晦,可是他們實際上有很大的隱性實力。怎麼叫有很大的隱性實力呢?咱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唐中宗時期不是跟吐蕃和親嘛,把金城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那麼吐蕃人很高興,派使者來送禮,送了四份厚禮,這四份厚禮都給誰呢?一份給唐中宗李顯,一份給韋皇后。另外兩份就分別給了安國相王李旦,還有鎮國太平公主。可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聲威已經遠播到周邊民族那兒去了,那你能不承認他的強大實力嗎?那現在這樣兩個人都很有實力,他們能夠容許韋皇后再次推翻李唐王朝,再當皇帝嗎?婉兒覺得他們恐怕不會認可。這是她考慮的第二個問題。
那麼上官婉兒考慮的第三個問題是什麼呢?第三個問題,其實在上官婉兒的心中,她自己就不認可韋皇后。這可能有人不同意了,說韋皇后對上官婉兒可是不錯啊,在政治上信任她,在生活上照顧她。別的宮廷貴婦都得老老實實待在宮裡頭,讓婉兒在外面立外宅,讓她自由出入宮,這對她還不夠意思啊?婉兒怎麼會不感恩戴德呢?沒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婉兒都是韋皇后的心腹。可是自從我們上次講的太子重俊政變爆發之後,上官婉兒的心思發生了變化。太子重俊政變不是公然就打出了要誅殺上官婉兒的旗號嘛,這個讓上官婉兒是不寒而慄啊。她就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像什麼武三思啊,韋皇后這樣一些外姓人太招人恨了。這些人招人恨,又沒多大本事,自己和他們綁到一塊兒,那不是引火燒身嗎?所以就從太子重俊政變之後,上官婉兒開始悄悄地有意識地疏遠韋皇后,那麼疏遠韋皇后,她想親近誰啊?她想要去親近李唐皇族,為什麼親近李唐皇族呢?上官婉兒覺得像武則天這樣的政治強人,最後不都是回歸李唐了嗎?可見李唐的復興應該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自己可千萬別站錯了隊。所以她就一心想要跟李唐皇室搞好關係。
可是她這麼想,當時也有難度。怎麼有難度啊?因為過去她跟韋皇后走得太近了,她現在想要去討好人家李唐皇室,她不太可能取信於人家,怎麼辦呢?現在機會不正好來了嗎?如果自己能夠利用起糙遺詔這個機會,向李唐皇室伸出橄欖枝,那以後自己不就有更大的容身之地了嗎?所以婉兒接到這個政治任務之後,她有了這麼個想法。可是怎麼才能夠讓這個遺詔既符合韋皇后的利益,讓她那兒能夠通過,又能夠讓李唐皇室領自己這份情呢?婉兒想來想去,她想到了一個人,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當年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是打過交道的,我們說過,在神龍政變之前,太平公主曾經找過上官婉兒做內應,兩個人有比較親密的關係,有過良好的合作。從那時候開始,上官婉兒就知道太平公主這個人那是既有謀略又有膽略的人。現在何不把她找來一塊兒商量商量呢?既可以聽聽她的計謀,又可以讓她搭自己這個交情。讓她明白,我是一心一意為了你們李唐皇室好的,以後你們萬一得勢,可不要忘了我這份功勞。所以說上官婉兒她是一個極聰明的女子。
想到這些,她就把太平公主連夜給請進來宮來,請進來之後跟她把前因後果交待了一番。那麼太平公主也是足智多謀之人,而且咱們也講過,唐朝的公主跟自己的娘家的感情可是非同一般。那麼太平公主就連夜跟上官婉兒制定了一個方略,起糙好了一份假遺詔。這個假遺詔分三條主要內容,哪三個內容呢?第一就是立十六歲的老四李重茂為太子,以後讓他當皇帝。第二條內容,讓韋皇后知政事。第三條內容,讓相王李旦參謀政事。那咱們通盤考慮一下,這個遺詔的三項內容可能就明白了,這第一條和第二條都是完全符合韋皇后設想的。關鍵是增加了第三條,讓相王李旦參謀政事。這實際上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想要讓相王李旦去代表李唐皇族來平衡韋皇后的勢力。這就好比清朝後期的時候,咸豐皇帝死去,然後一方面讓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去替小皇帝掌印,另外一方面又讓肅順等八個大臣輔政,讓他們互相制衡,當時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也是這個意思。那按照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當時的想法,是先拿這個遺詔做一個緩兵之計,讓相王有一個參政的名分,然後再慢慢地考慮將來。那這個遺詔能夠考慮得這麼八面玲瓏也算是煞費苦心了。上官婉兒在唐中宗一朝號稱女中宰相,這恐怕也是她發揮作用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