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咱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哪兩個例子呢?第一個例子是蕭至忠,這是太平公主推薦的宰相,也是一個少年成名的人物,他怎麼成名的呢?這個蕭至忠年輕的時候,擔任的是洛陽縣的縣尉,咱們知道縣尉是管什麼的啊?縣尉是主要負責維持治安,可是洛陽當時還是都城,還是武則天那個時代,那是天子腳下,五方風土雜塵,老百姓都是見過世面的人,這樣的地方治安不好管啊,一般人到這兒就栽,可是人家蕭至忠到這兒就行了,老百姓都服氣他,不給他惹事,那麼蕭至忠這個縣尉怎麼當得這麼成功呢?關鍵是蕭至忠這個人太守信用了,他怎麼守信用啊?也舉一個例子,蕭至忠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跟朋友約好了,就在街中間會面,會面完了,可能下個小館吃點飯什麼的,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就到會面的時間,快要到的時候,天忽然變了,狂風大作,而且雪馬上跟著就下來了,氣溫一下下降了十好幾度,到零下去了,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紛紛往家跑,從街上往家裡跑,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啊,蕭至忠反倒從辦公室里出來了,走到街上來了,站在街中間就在這兒站著,跟一個雕塑一樣一動不動,旁邊有人認識他,就問他,說你怎麼回事啊,你在這兒幹嗎呢,大風大雪怎麼不回家啊,蕭至忠說我在這兒等朋友啊,人家說你等朋友不是什麼大事,改天再約不行嗎,在這兒傻等幹嗎,你朋友也不會來的,蕭至忠說,那不行,我既然跟人家說好了,就要守信用,就在大風大雪裡站著,那可能有人就懷疑了,說守信用跟這個當好縣尉有什麼關係?咱們都知道孔夫子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人無信不立”,如果一個人為人有信用,當官也會講信用,會公正廉明,老百姓就服氣這樣的人,所以呢,當縣尉當得不錯。很快給提拔到中央去了,到了御史台了,相當於最高法院了,到御史台蕭至忠工作繼續出色。
有一次他上朝的時候,就去彈劾一個大官,把人家說得體無完膚,那麼退下來以後,御史台的長官就找他談話,說你看你是我的手下,這麼大事兒,你彈劾這麼一個高官,怎麼不先跟我說一聲啊,以後你再想說誰不好啊,你先告訴我一聲,蕭至忠把臉一板說,那可不行,我覺得御史台就沒有長官,為什麼?御史台其實就是專門說誰不好的,那我哪天要是說你不好,難道我之前也要跟你匯報一聲不成,堅決不干,所以在御史台名氣也很大。
可是蕭至忠呢?雖然有才幹,但是這個人在政治大節上,後來他看走眼了,怎麼看走眼了,他去依附韋皇后去了,他怎麼依附韋皇后?跟人家結親家,咱們說過韋皇后有四個弟弟,但是年輕的時候,都死於非命了,誰也沒有結婚,韋皇后當了皇后,覺得很不甘心啊,很苦惱,替死去的弟弟覺得冤枉,要給他結一門鬼親,怎麼結呢?當時蕭至忠也有一個女兒死了,死了好多年了,他把這女兒的屍骨扒拉出來,又跟人家韋皇后的弟弟去結冥婚去了,結這個鬼親去了,一下跟韋皇后成了一對親家,可是光成死親家不行啊,活的孩子也得發揮作用,韋皇后親弟弟死了,有一個表弟活著,蕭至忠又把自己一個活著的女兒,嫁給了韋皇后的表弟,這樣兩個人不就是雙料親家了嗎?所以跟韋皇后關係比較不錯,當然韋皇后後來倒台,蕭至忠也就跟著倒霉了,到地方也是當刺史去了,那這時候太平公主用人啊,她覺得之中這個人,雖然政治上犯過錯誤,但確實是人才難得啊,而且越是犯過錯誤的人,別人不用,我要是用的話,他越得感激我啊,所以就用她的力量,把蕭至忠從地方搞到中央來了,而且還讓他當上了宰相,咱們知道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最講究士為知己者死啊,蕭至忠一看太平公主如此抬舉他,對太平公主也是死心塌地,為她死的心都有,這是一個人,太平公主拉攏的一個宰相蕭至忠。
那第二個人是誰呢?第二個人我們舉竇懷貞的例子,竇懷貞大家肯定有印象,這個人的事跡太突出了,怎麼突出的呢,我們曾經講過,他去巴結韋皇后,娶了人家70多歲的老奶媽,當時不是把這個奶媽的丈夫叫阿嗎?自從娶了韋皇后的老奶媽之後,竇懷貞在上奏的時候,就不再寫臣懷貞了,寫皇后阿懷貞,人家特別瞧不起他,就管他叫國,叫國,他還洋洋得意,心想你們還當不成國呢,這麼一個人,那這個人既然依附韋皇后,當然韋皇后倒台,他也是貶到地方去了。
不過咱們不要以為竇懷貞只會巴結領導,其實他也是一個很能幹的人,他能幹到什麼程度呢?竇懷貞這個人以不貪財著稱,當了那麼多年的官,當了宰相,但是家裡沒有一分錢的積蓄,咱們知道,任何時代一個官,一個幹部要是不貪財,那都會受到老百姓的認可,所以竇懷貞當時名聲也很好,得到過一個重要人物的賞識,誰呢?武則天時期最重要的宰相狄仁傑,咱們都知道狄仁傑以知人善任著稱啊,狄仁傑賞識過的人,不僅僅有姚崇那樣的人,還有這個竇懷貞,你想竇懷貞能入狄國老的法眼,說明他這個人也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啊,現在呢,太平公主把這個人也給搞到中央來了,官復原職,當了宰相,那麼竇懷貞對於太平公主感激涕零的程度,還要超過蕭至忠呢,他怎麼表達感激之情呢?每天他下班之後也不回家,直接就到太平公主家裡來報導了,朝廷里任何大事小情,都要先跟太平公主匯報一番,那等於說太平公主在朝廷上就按了一雙眼睛啊,這是竇懷貞。
那我們舉了這麼兩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出來了,太平公主當時提拔的男寵也好,宰相也好,他有什麼特點?我想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第一個特點,這些人都非常有才幹,是能幹的人,既是當時的士林領袖,又是當時的政治精英,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其實從她提拔的這些人,你可以看出來,太平公主那是有本事的人,是有政治眼光、有水平的人,這是第一個特點。那麼第二個特點是什麼呢?第二個特點是這些人在政治節操上都不行,都是急功近利的人,怎麼急功近利呢?當時崔湜,太平公主那個男寵崔湜,他有一句名言,他說“吾之一門及出身歷官,未嘗不為第一,丈夫當先據要路以制人,豈能默默受制於人也”,說我們家無論是出身,還是辦任何事都是要當第一的,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就應該占據要津來轄制別人,怎麼能夠默默無聞被別人轄制呢?這是崔湜。
那我們再來看蕭至忠,蕭至忠也是這樣的人啊,當年他依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讓他當官,他就乖乖地去當了,這個不是沒有人反對的,他的妹夫就反對,說以你這樣的才華,以後肯定能當大官,你現在這麼急幹嘛啊,你巴結一個公主幹嘛啊,蕭至忠聽不聽妹夫的勸呢,他堅決不聽,揚長而去,說她給我機會,我就要抓住這個機會,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考慮,那我們說了這樣的他們一些行為,大家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啊?這些人太急功近利了,政治節操不是他們考慮的內容,所以他們才會比較輕易地就被太平公主的高官厚祿所引誘了。換句話說,他們都是一些亦正亦邪的人物,正的這方面,讓他們能夠當能臣,能夠治理國家,但是邪的這方面,讓他們輕於去就,有奶就是娘,誰給好處就跟誰。所以都成了太平公主麾下的宰相了。
那麼經過這樣的一番拉攏呢,太平公主的羽翼一下就豐滿起來了,豐滿到什麼程度?史書記載是七位宰相,五出其門,一共七個宰相五個都是她的門下,那你看她現在上有太上皇李旦的庇護,下面有這些擁護她的這些宰相維持,她的勢力又重新伸張起來了,還是不可小視啊,還是有跟李隆基叫板的資格啊,可是呢,太平公主的勢力重振了,李隆基這兒可鬱悶了,他本來以為只要當了皇帝就可以擺脫束縛,大顯身手,沒想到現在太上皇也經常制約他,宰相不聽他的,太平公主仍然在這兒虎視眈眈,跟當太子的時候沒有太大的區別啊,那麼李隆基會不會容忍太平公主的勢力繼續發展下去呢?請看下集,劍拔弩張。
第16章劍拔弩張
畫外音:
上一集講到,太平公主為了架空李隆基,在太上皇李旦庇護下,拉攏了不少輕於去就的大臣,羽翼一下就豐滿起來,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太平公主的勢力強大,讓李隆基很不舒服,他本來以為自己當了皇帝就可以大顯身手為所欲為了,沒想到現在卻卻處處受制,李隆基絕非尋常之輩,他會容忍這樣的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嗎?他會拿出什麼辦法來抗衡太平公主呢?
蒙曼:
在先天元年,也就是公元712年的11月份,也就是在李隆基當了皇帝之後,還不到半年,長安城裡忽然傳出來一條消息,說太上皇李旦要讓皇帝李隆基去巡行邊疆去,那咱們說皇帝巡邊,它是不是一件特別稀罕的事呢,也不能這麼講,因為咱們都知道唐朝尚武,好多皇帝還能帶著兵去親征去呢,巡行邊疆不算什麼大事,可是咱們也要知道,當時正處在太上皇李旦,太平公主,還有玄宗李隆基,互相矛盾交織,彼此爭鬥的時候,那在這種情況下,太上皇讓皇帝出巡邊疆,可就不同尋常了,當時長安城裡也議論紛紛,說現在時局不大穩當,太上皇讓皇帝離開京城,這是什麼意思?那麼李旦在這個時候為什麼要下這麼一道詔令呢?咱們上一集講過,李隆基雖然說提前接班當了皇帝,但是大權還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而太平公主又控制了多位宰相,所以真正李隆基他能夠行使的權力比較少,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讓他很不痛快,心想我都當了皇帝了,怎麼大事都管不了呢,想來想去癥結出在哪兒啊,為什麼他當了皇帝,倒不能大權獨攬啊,他覺得癥結就出在太平公主這兒,因為有太平公主這麼一個強有力的在野黨存在,所以李旦才能挾太平以自重,李旦這個太上皇才能夠對朝政指手畫腳,這是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