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頁

    蒙曼:

    太平公主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呢?現在史書對她的評價是“多權略,頻著大勛”,那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既有政治抱負,又有政治能量,是一個政壇女強人,可是我們無論是按照古代的說法,還是按照今天人的說法,其實都是按照太平公主日後,當她成為政治人物以後的形象,來回顧她、評價她的,可是這個太平公主,難道一生下來就是一個政治人物嗎?這個肯定不是這樣的,其實啊,太平公主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完全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模式去塑造的,先是一個孝女,長大之後人們希望她當一個賢妻,以後希望她當一個良母,那我為什麼說太平公主本意是按照這樣的模式去塑造的呢?因為史書之中記載的太平公主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一個孝女的形象,在《新唐書·公主傳》里,有這樣一番記載,說太平公主小時候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她的母親武則天給她的外祖母盡孝,去當了女道士,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們也知道太平公主的母親是武則天,武則天的母親叫楊夫人,楊夫人也是一個有政治手腕的女人,當年沒少給武則天幫忙,所以她在670年去世的時候,武則天確確實實,從內心裡感受到了喪母之痛,那怎麼樣表現對母親的這種哀思和孝心呢?咱們知道,當時啊,李唐王朝不是姓李嘛,它自認為是道教的始祖,太上老君的後裔,所以它整個信奉道教,這是官方宗教,那麼道教當時就認為,如果說一個家庭之中的晚輩能夠去獻身宗教,當一個宗教職業者,那就能夠給去世的前輩帶來福氣,能夠讓先輩在陰間過得更好,那按照這種邏輯,武則天怎麼樣才能夠表示對母親的孝順呢?她出家當女道士就可以了,她這麼一當女道士,一修行,她媽楊夫人以後在陰間就能夠日子過得很舒坦,可是咱們也知道,武則天是什麼身份啊?她當時可是二聖之一啊,她是國母,她怎麼能出家當女道士呢?她不可能,她不可能怎麼辦啊?武則天當時就讓自己的小女兒,替她去當女道士去了,也就是說讓這個外孫女去替外祖母求這個冥福,那這個小女兒是誰呢?  

    這個小女兒就是太平公主,只不過當時她可不叫太平公主,那她叫什麼啊?我們不知道,史書之中沒有對她最早的名字的任何記載,我們也不能瞎猜,不過既然是當了女道士了,那就得有一個道號,這個道號叫什麼呢?道號就叫太平,我們今天叫太平公主,其實是從她的道號來的,大家一聽這個名字,可能就有感覺了,她是父親和母親生的,唯一活下來的一個女兒,父母對她非常非常的寵愛,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她能夠太太平平地度過一生,對她還是很珍惜的,那么小小的太平公主呢,為了給外祖母修冥福出家了,這是一種模範的孝行啊,這是能夠上傳的,那種孝女的行為,那她表現出這樣的孝行,是在多大年紀表現的呢?我們還不知道,因為史書之中也沒有留下,關於太平公主出生年月日的記載,我們就只能推算了,怎麼推呢?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李旦,他出生在公元662年的夏天,那太平公主最早也只能出生在公元663年了,那如果說她生在663年的話,到670年楊夫人去世,她最大也只有7歲,那還是一個標準的小孩子,什麼時代的標準,這都是一個孩子,那一個孩子嘛,她對宗教能有多深的了解啊?所以其實雖然當了女道士,有點走過場的性質,她並沒有離開家,只是到有什麼宗教慶典啊,重大活動啊,她再露一露面,就像玩票一樣,既然玩票,她就沒有真正離開父母的身邊,沒有住到道觀裡頭去。  

    畫外音:

    童年時代的太平公主,因為替母親武則天當道士,而被塑造成了一個孝女形象,但是太平公主當道士只是走走過場,並沒有真的住進道觀,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模式,武則天還是希望太平公主,能夠成為一個賢妻良母的,可令人費解的是,後來太平公主當賢妻良母的機會來了,武則天卻真的把女兒送進了清冷的道觀,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太平公主還會成為一個賢妻良母嗎?

    蒙曼:

    可是咱們也知道,在中國古代,這個女孩子是不能夠在娘家終老一生的,長大之後總要出嫁,那麼太平公主嫁給了誰呢?說出來大家可能比較意外,太平公主差一點成了土蕃人的媳婦,土蕃嘛,咱們現在都很清楚了,他是藏民族的前身,差不多和唐朝是同時崛起的,在唐太宗的時候,太宗曾經派文成公主去土蕃,跟松贊干布和親,留下了漢藏民族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這是太宗時期。那到了唐高宗時期,土蕃的勢力開始有所發展了,有所發展呢,他就想要攻城掠地,想要擴充勢力,當時就向唐朝,青海和甘肅一帶進犯,攻下了好幾座城池,那咱們知道,唐朝雖然一時軍事沒占優勢,但它畢竟是一個當時的大國,國力很強,而土蕃雖然一時顯得戰鬥力很好,但是它的國力遠遠不如唐朝,所以呢,土蕃是沒有辦法打持久戰的,沒有辦法打持久戰怎麼辦呢?這時候他就跟唐朝提出了和好的請求,提出我要跟你們和親。  

    那咱們也知道,所謂和親,就是少數民族來迎娶中原王朝皇帝的女兒,當然有的是乾女兒,有的是親女兒,那現在土蕃人提出和親了,唐高宗這兒有幾個女兒啊,唐高宗活著的女兒,一共就三個,老大和老二都是肖淑妃生的,當時早已經出嫁了,留在身邊,就是這小女兒太平公主,當時年芳十二、三歲,按照咱們現在看還很小,可是唐朝人認為,這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了,土蕃人也是摸清楚情況才來的,所以一開口就提出來,我們想娶太平公主,那他們提出這個要求了,給還是不給呢?唐高宗和武則天可就犯了難了,照理說這和親是一件好事,邊疆可以安寧,戰士可以回家,這是誰都願意看到的局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這土蕃實在是太遠了啊,當時也沒有青藏鐵路啊,走過去那真是,一番風雨路三千啊,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啊,很悲慘,感覺上讓人很不舒服,那到底是讓不讓這個太平公主去呢,武則天就在國家領導人和慈母之間做著這種心理掙扎,那掙扎來掙扎去,她決定還是當慈母吧,不給,不讓太平公主去,可是人家提出來了,怎麼辦呢?她就想,太平公主前兩年不是,半真半假地當過女道士嘛,乾脆咱們這次來真的吧,就讓她正式入道算了,所以就給她臨時搶修了一座觀,就叫做太平觀,讓太平公主到那兒去當了觀主,正式住進這個道觀里去了,而且還像模像樣,舉行了全部的入道儀式,一下子,票友正式下海了,那麼這個土蕃一看,太平公主人家已經出家了,那你就不能要求,娶人家當媳婦了,所以就只好作罷了。

    和親的事情也不再提起,那咱們說,真的出家了,太平公主是不是以後就被撂到道觀了呢?其實我想不可能,雖然沒有留下記載,但是我個人認為啊,按照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想法,也只是讓她在這兒避避風頭而已,一旦土蕃人不再提出和親的要求了,他們也就讓女兒還俗,可是呢,當時又碰見一種情況,就是當時已經是唐高宗的後期了,唐高宗身體不好,整天忙著生病,武則天整天忙著篡權,兩個人都挺忙,誰也顧不上女兒的事了,所以雖然主觀上沒有想到把女兒撂到道觀里,可是客觀上這一連幾年,也再沒有提讓她還俗的事兒,其實咱們也可以理解,在父母的心目中啊,兒女永遠是小孩子,特別是太平公主是最小的女兒啊,父母潛意識都希望讓她在身邊多留幾年,各種原因吧,反正這個春花秋月等閒度,一年一年過去了,太平公主的大好青春,也一點一點地溜走了,父母就是不提讓她還俗,出嫁的事情,那太平公主會不會就在道觀里終老一生啊?她可不會,太平公主等來等去,終於等明白一個道理,幸福是要自己去爭取的,別人不提咱們自己提好了,那怎麼提呢?直接找到唐高宗和武則天,說你可得給我找個駙馬了,這個話不好提,尤其是古代女子,覺得這樣的想法,不太好意思說出口,那怎麼才能讓父母明白自己的心愿呢,太平公主想來想去,她想出了一條計策。

    有一天唐高宗舉行家宴,所有的兒女、親戚都一塊兒來參加,那麼太平公主也就來了,她怎麼來的呢?她身穿一襲紫袍,腰間圍著玉帶,頭上帶著黑色的方巾,同時還挎著弓箭,這樣一身打扮來了,那麼來到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呢,她就說了,父皇、母后,我給你們跳個舞吧,接著就跳起一段,當時軍官跳的舞蹈,那唐高宗和武則天一看,女兒英姿颯慡,一副青年武官的樣子,他們不由的就笑了,說小丫頭啊,你又不是一個武官,你怎麼打扮成這個樣子啊?太平公主一聽他們發問,馬上也不跳舞了,說話了,說啊,您二位要是覺得我穿這身衣服不合適,把它賜給駙馬好不好啊?那這時候啊,唐高宗和武則天這才恍然大悟,女兒是想要出嫁了,那也對啊,考慮考慮,這個時候太平公主已經十七、八歲了,可不是該出嫁了,於是經過她的這麼一番提示,馬上給她選駙馬的這個事情,就提上議事日程了,不過我們說到這兒,可能還有人有疑問,說太平公主想要招駙馬,幹嘛非得打扮成一副武官的樣子啊,咱們看書也好,聽戲也好,不是經常聽到是中狀元招駙馬嘛?太平公主怎麼不打扮成一個狀元郎的形象啊?其實這樣問,就是對我們唐朝的這個時代特徵不太了解了,所謂中狀元招駙馬,這樣的概念,是從宋朝以後才產生的,唐朝人不這樣想,唐朝的駙馬啊,一般都是從勛貴人家之中產生的,而且一旦你當了駙馬,那就要被委以重任了,都要到禁軍系統裡頭當武官,替岳父保衛國家,所以太平公主,她打扮成一個武官的樣子,說明她的想法,相當相當主流啊,在她的意識形態之中,她就是想要招這麼一個英雄的駙馬,替她的父親保衛這個李唐江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