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瑪格麗特說的話他自己也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兒,做不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兒,理智跟情感這種東西不僅僅是簡·奧斯汀筆下的產物,它在現實中無所不在, 熱內要是真能夠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思想的話《天使艾米麗》也不會拖到現在還沒上映就等著在坎城電影節上面大展拳腳。
要知道這片子可是二月份的時候就剪完了,如果不是為了參加坎城電影節早就上映了, 哪會拖到現在?即使是柏林電影節能去逛一圈兒了好嗎?
“其實好萊塢也有不少人不在意奧斯卡的,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獎項這種東西從來都是三分實力七分運氣的,你著急也沒用, 還不如靜觀其變。”瑪格麗特撇撇嘴,就十個人的評審團, 要是有著過硬的實力還搞不定的話這也太浪費了熱內的法國人身份。
“但願如你所說吧, 希望上帝這次站在我的這邊。”熱內被瑪格麗特這麼輕鬆的口氣一感染,也沒那麼愁眉苦臉了。只不過對坎城過度商業化的擔憂依然盤桓在心中,實在是吉諾·雅各布這老傢伙的心思太過昭然若揭, 讓人不得不擔心。
實際上經過了漫長的時代發展之後,當代的電影業早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電影時代,拉出一部票房大片來你不但能夠從其中找到娛樂性,也能從裡面品味出藝術感。隨著時間的發展,歐洲的電影業已經越來越衰減,似乎這片大陸上面的藝術家們都走入了死胡同,拍攝出來的電影大多數是給一小部分人看的,甚至不乏拍出一堆只有自己能看懂的哲學片。這種情況也反映在本土的電影市場上面,拿法國自己舉例,本土的電影市場占有率是逐年降低的。
這也是為什麼坎城電影節會越來越商業化,不再端著高高的架子的主要原因。他們需要更大的影響力來增加電影節的收入,用這部分收入來回饋在藝術電影上面的支持。
人人都只看到了諸如奧斯卡、坎城、柏林、威尼斯等電影節的輝煌,但卻少有人注意到這些獎項背後的運作,姑且先不提遠在北美的奧斯卡,只說法國的坎城電影節。
電影節不是你給個名頭,劃個場地就算完事兒了,它需要一個能夠向各界展示自己的平台。
跟柏林、威尼斯這兩個向大眾出售電影票的電影節不一樣,坎城並不對外出售電影票,他們只對業內人士開放。想要參加所有官方場次放映或者活動,除了電影節註冊人士,就必須是持有電影節發出的請柬人士,而管的寬的坎城組委會禁止這些請柬在私下裡的交易。那麼問題來了,票房沒收入,請柬沒辦法炒黃牛,辦電影節的錢怎麼辦?
根據計算,坎城電影節舉辦一場下來的費用大概在2000萬左右,這可不是盧布跟日元,2000萬歐元不是個小數目。雖然這個數字中有一半兒會由政府買單,但剩下的那一半還有1000萬的缺口呢!
政府方面還好說,法國文化部下設的國家影視中心CNC掏出300萬,電影節舉辦的地點坎城市政府出資200萬,然後是關於電影放映場地的使用,評委們最後評定的別墅以及酒店方面的贊助,這部分不會直接使用現金,但折合下來也有約350萬到400萬左右的金額。而這其中還不包括坎城當地為了維持治安而出動上百名的警察需要的龐大開支。
接下來就是剩下的那一半需要私募的資金。在這方面承辦電影節的法國國際電影節協會運作選擇了引入贊助商來堵上資金的缺口。
這其中就包括了法國電視台Canal+、法國航空以及為頒獎提供獎盃的珠寶品牌跟電影節上面的官方化妝品牌和汽車品牌等一系列的贊助商。
大家都不是傻子,看到了有賺錢的機會才會撒手放錢,這就跟投資電影是一個道理,暫且不說坎城當地會在這場不到兩周的盛會中得到超過2000個的就業機會,將近2億歐元的收入一類的,只說電影節的贊助商。
官方的化妝品贊助商一簽就是五年的合同,每年電影節舉行都會在會場周圍看到各種林立的品牌GG;汽車的贊助商在這場盛宴中將至少有超過一百輛的汽車投入使用,整個電影節期間坎城的臨海大街上面都將會被這些車輛充斥著,更不用說那些專供紅毯使用的專車,全世界的鏡頭都對著這些車輛的品牌,這種大面積曝光的GG你去哪裡找?
但就跟電影拿獎之後才能賣的更好一樣,這些品牌本身也是衝著坎城的國際影響力來的。一旦它的影響力下降,那麼各個品牌商也會相應的降低自己的贊助數目,如此一來坎城電影節就會變得有些寒酸跟掉檔,畢竟贊助商也是分層次的。到了最後就會形成一個死循環,贊助越來越少,電影節影響力越來越弱,依靠著電影節而產生的衍生項目也越賺越少……
跟歐洲電影逐年衰弱的情況相對的是好萊塢市場在全球的攻城略地,工業流水線打敗了藝術,歐洲本就脆弱的電影業在這頭巨獸面前不堪一擊。連本土觀眾們自己都不喜歡、看不懂的電影你指望它們去征服世界?別逗了!
而面對著堅決扛起藝術大旗一條道走到黑,把電影節作死和大力扶持商業電影,跟好萊塢接軌,用從商業電影上面賺取的利益扶持更多的藝術電影這兩條路,老jian巨猾的吉諾·雅各布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該怎麼選擇。所以到了現在坎城雖然影響力遠超威尼斯跟柏林電影節,但在藝術性上面是真的回不到過去了。
這次的《紅磨坊》是裹夾著好萊塢大製片廠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巨大發行力度衝進坎城的。如果單論電影的內涵跟藝術性的話,作為一個搞藝術的法國人,熱內當然看不上這片子,一股子的浮華氣息跟刻意製造,怎麼跟《天使艾米麗》比?它有《天使艾米麗》的內涵嗎?有《天使艾米麗》所傳達的氣息嗎?能夠讓觀眾們在觀看的時候又哭又笑,看完了之後還意猶未盡嗎?
《紅磨坊》撐死了就是一部用歌舞包裝的爛俗爆米花電影,但問題是這片子的製片成本是《天使艾米麗》的三倍還多,打著復興歌舞片的旗號,噱頭十足,又是好萊塢的本土電影,在發行上面甩了自己的電影一大截,熱內怎麼能不擔心?
他現在已經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聽取另一個製片人的意見將電影在北美的發行賣給好萊塢的大製片廠,這片子有瑪格麗特做女主角,完全不愁賣。要是現在有好萊塢的大製片廠做背景,再加上這部電影的法國血統,完全可以在坎城上面實現一下橫掃。
但是他當初太過驕傲了,認為完全可以在坎城電影節上面拿到一座獎盃之後再去跟好萊塢談判,這樣他就會占據主動而不是被動的被人壓價。果然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熱內哀嘆。
“你今天好好休息,明天我們去參加一個聚會,到時候會有很多歐洲文藝界的人士參加,這或許會對你拿到最佳女演員的獎項有幫助。”熱內一邊打著方向盤一邊對瑪格麗特說。
法國本土還是有一些藝術大師的,但毫無例外的,這些人都已經年事已高。近年來法國電影的衰減讓這些民族主義者非常不安,他們迫切的需要讓國內再出現一些在電影上面能夠擴大法國電影影響力的導演,即使這個年代已經難出大師,但大導演還是有可能出現的。本屆的評委中四個法國人也受到了這些人的影響,所以熱內當初才會有那麼大的信心。